1.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辩证地、具体地、历史地看待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反对机械套用一般原则来说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和运动变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坚持的思想。正因如此,当俄国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机械地照搬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理论,断定包括俄国在内的一切民族都必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然后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马克思予以坚决批驳。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的视线逐渐东移。马克思在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笔记,酝酿了后来被称为“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关于不发达国家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的思想,成了东方各个民族国家探索本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思想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自己的道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尽管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充分,但当革命形势和条件已经成熟时,也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东方国家(譬如俄国)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东方国家拥有强有力维护土地公有制的传统,把分散在辽阔土地上的孤立的农村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兴办公共工程的方式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这种“公有制以及公有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联系,使公有制基础稳固,同时,房屋的私有、耕地的小块耕种和产品的私人占有又使那种较原始的公社条件不相容的个性获得发展”。这样,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通过发展它的基础即土地公有制同时消灭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原则来发展自身,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俄国等东方国家之所以有可能“跨越发展”,还在于“农村公社”和西方资本主义同时并存。俄国土地公有制是俄国“农村公社”集体占有制的基础,而与它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则为它提供了大规模地进行共同劳动的现成的物质条件,也为占有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