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44038
  • 作      者:
    上官子木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对成功来说,具备什么能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搭配和使用自己所具备的这些能力。智慧意味着是否善于分配和组合自身资源,如何运用自身的智力、能力和知识来有效地学习、工作、社交和生活。本书探讨在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不仅提出有助个人成功的自我管理的系统理论,同时论及影响个人成功的社会文化缺陷、学校教育缺陷,人才管理缺陷。作者力图从民族缺陷看自我缺陷,从社会文化障碍看成才的成本,以超越个人角度的大视野论人生的成与败。
展开
作者简介
  上官子木,教育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出版有《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人心理透视》(金城出版社,2004年)、《细说中国人》(香港三联出版公司,2000年)、《细说中国人——关于中国人的100种说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创意》(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黯然的心灵——中国人的精神疾患》(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从整个社会来看,我国学校教育和科研管理对短期成效的追求是文化的功利性、短视性的具体表现;从个体来看,青少年从小受到的功利化熏陶,促成了功利化的人生目标和行为模式。
  每个人的才能都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的,然而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生动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只要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施展了自身生命的潜能,就能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幸福进行真正的创造。把公民个人利益的获取和国家利益的推进融为一体,这是多元化成功价值观的基点。
  本书探讨在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不仅提出有助个人成功的自我管理的系统理论,同时论及影响个人成功的社会文化缺陷、学校教育缺陷,人才管理缺陷。作者力图从民族缺陷看自我缺陷,从社会文化障碍看成才的成本,以超越个人角度的大视野论人生的成与败。
展开
精彩书摘
  1 从高考制度看人才选拔缺陷
  中国人对聪明与否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思维的灵巧性和敏捷度,古时的科举考试在诗赋意蕴上的刻意要求。与现今数理考试中的弯弯绕难题,都表达了对思维机敏性的赞赏与推崇。
  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涉及人才标准。至于什么是聪明什么是人才,高校最喜欢招收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可以从各大学自主招生的标准作出判断,因为自主招生的标准表达了高校所认可的优秀,也就是高校的人才选拔标准。
  仅以全国某著名高校2007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为例,这所全国高校排名前五名的高校在自主招生中规定,有五类考生可报名:1.各省(市、自治区)重点中学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2.高中阶段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某一学科获省级赛区一等奖者或数学、物理两个学科均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者。3.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优胜者、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4.高中阶段在国际学科大赛中获奖或某一学科、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且取得一定成果者。5.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表现,本人或父母具有见义勇为行为者。经审核合格的考生还要参加该高校的测试。被确定为该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对象的学生仍须参加高考。
  对于保送生,该高校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申报:1.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且具备保养资格者。
展开
目录
第1部分 学校教育的缺陷
1.从高考制度看人才选拔缺陷
中国人对聪明与否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思维的灵巧性和敏捷度,古时的科举考试在诗赋意蕴上的刻意要求,与现今数理考试中的弯弯绕难题,都表达了对思维机敏性的赞赏与推崇。
2.从精英教育看智育理念缺陷
超常教育的失败案例从反面说明了,智力水平再高的人,如果根本无意从事学术研究也必将是与科学事业的成功无缘。
超常教育的失败
科学教育的失败
3.从隐性知识看知识结构缺陷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以隐性知识的缺失为代价换来显性知识的高积累。正是隐性知识方面的劣势,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后劲。
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
忽视隐性知识的教育
隐性知识的积累途径
4.从成才规律看学校教学缺陷
在观察科学现象、掌握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儿童能力提高的实际速度比成人以为的速度要慢。我国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学进度超过了儿童的理解能力。
中法小学科学常识课程比较
美国中学的物理实验课"电阻串并联"
5.从中外差异看创造能力缺陷
中国的学校鼓励学生掌握已知、确定、成型的知识,以便成为已知领域的专家;而西方学校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不确定、正在形成的知识,以便成为未知领域的专家。
中美校长眼中的大学
教育的宽与窄

第2部分 自我潜能的压抑
1.自我管理的低能
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与智慧取决于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而自我管理的技能也是一种重要的隐性知识。个体所具备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成功来说,比其所具备的具体学识和技能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2.自我认识的制约
个体的文化人格有可能完全淹没了个人的独特性,由此,那些在文化上最能适应的人,很可能因过度社会化而成为最没创造力的人。
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
学校评价与自我评价
国民性与自我评价
3.自我优势的弱化
高强的学业压力使个人早期形成的兴趣与特长受到压抑,使那些最适宜个人获取成就的成功基因发生畸变,原本是多元发展的诸多个体都被强行规划到同一种发展模式中。
成功基因的畸变
找到潜能的最佳点
自身资源的最优化
4.自我统筹的低效
对成功来说,具备什么能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搭配和使用自己所具备的这些能力。智慧意味着善于分配和组合自身资源。
时间的统筹管理
信息的统筹管理
自我协调的智慧

第3部分 生活选择的迷茫
1.选择学习目标
从个人规划角度看,不争第一乃至不争上游的选择却是最经济的。因为不争当第一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即留有发展综合能力的时间和精力。
选择最适合的学习环境
选择最适合的学校
2.选择专业方向
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没能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专业兴趣的实践机会,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又没有给学生重新挑选和更换专业的机会,这些都无疑是加大了个人成才、成功的成本。
专业选择的错位
恰当的专业选择是成功的基础
3.选择职业方向
我国学生的职业探索期,没考上大学的多是从高中毕业开始,考上大学的则是从大学毕业开始。与发达国家的孩子相比,我们的职业探索期开始得太晚。
盲目求职现象
克里克的职业选择
职业探索期
不同行业对才能的理解
4.选择人生目标
中国青年在学生时代只是忙于升学、考试、文凭,没有及早选择和确立人生目标以及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必要的积累,所以在事业发展方面,中国的年轻人比发达国家的同龄人起步要晚很多年。
目标与方向
兴趣与潜能
自我控制与延迟满足
自我设计与人生经营
生活实践与选择能力

第4部分 人才管理的陷阱
1.从科学人才成长看成功要素
有发展潜力的个人同科研机构的择优录用相结合并相互促进就构成了有利环境,最终成为产生重大科学成就的产地。
科学研究的特征与要求
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
灵感来自于生活观察
新发现来自质疑权威
选择有价值的前瞻研究
在合适的时间到达合适的位置
互补性合作
选择人才优势环境
成功与年龄
2.从科研体制看学术环境恶化
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阻碍作用体现在,不仅缺乏对原创性工作的鼓励,而且迫使科技人员以平庸换取生存,即为了满足科研管理的要求而从事低风险、无独创性的平庸化研究。这种平庸化体现出我国缺乏科技方面的抱负与追求。
原创性研究需要自由的环境
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
学术的虚假繁荣
3.从科研规律看诺贝尔奖情结
我国科技比发达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在硬件上,更大的差距还是在软件上,是软实力的差距,包括文化理念和科研管理体制。
成功基于遵循自然规律
成功基于漫长的等待
成功基于非功利性研究
4.从科研体制看官本位的后患
官本位的社会体制给予有官衔的人较多的特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整个社会对科技人才的尊重远不如对官员,致使科技人才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年轻的科技人才更愿意走仕途,或是走管理道路,而不是走学术道路。
官本位导致学术标准的丧失
官本位导致学术追求的丧失

第5部分 社会文化的误导
1.从成功价值观看社会成才导向
当个人的成就感依赖于社会统一的成功价值观时,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朝着同一的人生目标奋斗。成功价值观的单一性使成才道路也必然单一。
成功的标志
成功价值观的社会导向
2.从人才市场看人才价值观偏差
人们习惯于把聪明分为两类,其一是通过书本知识和学识表示出来的智慧;另一类是在工作或生活实践中表示出来的智慧。深受社会重视的是前一类聪明,后一种聪明则受到轻视。
3.从家庭期望看人生安排的误区
中国的社会对人们的人生导向是注重生命的头三十年,以后的生命就价值大跌,影响了个人才智的积累和发展,这样的人生安排导致生命的有效利用率很低。
来自家庭设计的障碍
来自家庭期待的障碍
4.从成功的高成本看成功的障碍
成功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构成了成功的成本,也限定了我们走向成功的速度,并降低了我们实现成功的几率。
文化成本
社会生存成本
教育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