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赐我甘露:德兰修女嘉言品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27667
  • 作      者:
    华姿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赐我甘露:德兰修女嘉言品读》让我们了解德兰修女。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为穷人服务的处所里,都有一张耶稣的受难像,在像的上方,同样醒目地写着这两个大字:我渴。它时刻提醒着德兰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给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br>    在德兰姆姆看来,一个信奉上主的人,必须时刻倾听这个世界高喊“我渴”的声音,而且要在每一个苦难者身上,看见上主。<br>    因为上帝的饥渴,其实就是人类的饥渴。<br>    “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露体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br>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展开
作者简介
    华姿,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北广电总台主任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我们爱”读书会会长,武汉市诗歌和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少儿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基督教文艺杂志《蔚蓝色》编委。<br>    著有诗集《一只手的低语》、《感激青春》,随笔集《自洁的洗濯》,散文集《两代人的热爱》、《花满朝圣路》,传记《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感恩读本《做父母不容易》等。<br>    曾入选“当代散文十家”,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武汉市文艺基金奖,屈原文艺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德兰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她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她用一生来回应的呼求<br>    我们若要真正了解德兰姆姆,那么,我们必须先安静下来、谦卑下来,聆听她在每日清晨的默祷中,所听见的那一声永恒呼求,以及,她用整整一生来回应的那一个伟大召唤。否则,我们恐怕很难真正了解她——她的信仰、意志与智慧,她的性格、力量与使命,也很难真正了解她在基督爱的推动下,所成就的那个Agape:完全的、无条件的、直到成伤的爱。<br>    这个永恒的呼求和召唤便是:我渴。<br>    德兰姆姆把这个呼声深藏在心,然后走向加尔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贫穷的角落,用一生的时光,热切地,在苦难者身上寻找耶稣。<br>    她认为,我渴——是耶稣代表古往今来所有苦难者向人类发出的一声呼喊。所谓渴,既是身体的需求,也是灵魂的需求,意味着人在受苦时,最需要的,是来自人类的爱与关怀。<br>    在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会宪章里,有一句话是我们一定不能忽略的。这句话便是:“我们的目标是使耶稣在十字架上对灵魂之爱的无尽渴望得到满足。”<br>    而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为穷人服务的处所里,都有一张耶稣的受难像,在像的上方,同样醒目地写着这两个大字:我渴。它时刻提醒着德兰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给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br>    在德兰姆姆看来,一个信奉上主的人,必须时刻倾听这个世界高喊“我渴”的声音,而且要在每一个苦难者身上,看见上主。<br>    因为上帝的饥渴,其实就是人类的饥渴。<br>    如果我们不能体恤人类的饥渴,那么,我们也一定不能体恤上帝的饥渴。如此,我们也不可能来到上帝面前,像一个单纯的孩子那样,去领取那一杯生命活水,来满足我们灵魂深处永不止息的干渴。而这种干渴,是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永远无法解除的。<br>    她用一生来遵行的教导<br>    其次,我们必须要知晓德兰姆姆用整整一生来坚持遵行的那一则教导。<br>    倘若我们不先了解这一点,那么,我们恐怕也难以完全地认识她一一不仅难以认识她用一生的服侍所传播的爱与和平,更难以超越一般观感,看见她以福音为准则的虔敬生活:祈祷、爱、宽恕、谦卑、不评断人、完全顺服;以及这样一个事实:她遵从了上主的吩咐,她的一生是一个邀请,更是上主放在人世的一个见证。<br>    这一则教导出自《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在这一章里,耶稣用了一个最生动的比喻来告诉我们,当最后的审判临到时,上帝将用怎样的标准来审断我们。<br>    我忍不住要把其中的三十四节至四十四节摘录在这里,与你分享。<br>    王向那右边的说:“蒙我父赐福的人哪,你们来吧!来承受从创世以来就为你们预备的国度。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流落异乡,你们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害病,你们照顾我;我坐牢,你们来探望我。”那时候,义人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流落异乡而收留你?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地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最小的一个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br>    王又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诅咒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流落异乡,你们不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或坐牢,你们不来照顾我。”这时候,他们要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流落异乡,或赤身露体,或害病,或坐牢,而竟没有帮助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地告诉你们,既然你们没为最微小的那一人而做,就是没为我做。”<br>    原来,上帝并不看我们赚得了多少财富,拥有多大的权力,也不看我们获得了怎样的名声,或是积累了多少知识;上帝更不看我们是否拥有美貌?是否聪颖?而是看我们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在世界的“流泪谷”里,是否力所能及地,帮助过那些有所欠缺和有所需要的人。<br>    就如圣女小德兰所说:“要知道我们的主并不怎么看重我们的行为伟大不伟大,甚至于我们的行为艰辛不艰辛,他只注意我们行为里爱的热情。”<br>    美国牧师华理克更说:“神以你服侍多少人,而非多少人服侍你,来决定你是否伟大。”<br>    毫无疑问,耶稣的这个比喻,为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抵达那个光荣的顶点开辟了一条捷径。因为上帝要我们做的,并不是超出我们能力的大付出:一百万的捐赠、二百万的捐赠?或者更多?不,它仅仅是:给饥饿者一碗饭,给口渴者一杯水,给衣不蔽体者一件普通的衣裳;或是,安慰一个患病的人,探访一个坐牢的人。<br>    这些微小的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倘若我们肯的话。<br>    但是,必须记住,我们的付出,一定得是不计任何回报的施与——预期回报的爱,就不是爱;预期回报的施与,也不是慷慨,而是一种乔装的自私。<br>    你看,那些在耶稣的比喻中得蒙赐福的人,他们晓得当初所救助的那个饥渴者和流浪者,就是基督吗?他们当然不晓得。他们更不曾想到,竟会因此而获得那份永恒的光荣。<br>    上帝喜欢不计回报的默默的给予者——左手做的,不让右手知道。你给,是因为你不得不给。你爱,是因为你不得不爱。如果我们付出是为了从付出中得着好处,那么,我们的付出实在是一文不值。<br>    耶稣说:“你们为我兄弟中最小的那一个做的,就是为我做的。”<br>    耶稣又说:“你们没为最小的那一个而做,就是没为我做。”<br>    这句话里隐含着一个奇妙的真理,那就是,所有给人的,都是给他的;凡不给人的,就是不给他。<br>    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讨一个父亲欢心的最佳途径,就是去爱他的孩子。而上帝,就是我们伟大的父亲。倘若我们期望赢得他的喜悦,那么,除了去爱他的儿女——也就是我们的人类同胞,我们不可能还有别的更合适的方式。<br>    透过服侍人去服侍神。这是最佳的路,也是唯一的路。<br>    这是一个清楚而立即的召唤。这个召唤既成为德兰姆姆一生的使命与动力,也成为她一生的目标与目的。就如她自己所说:“人如果不能在苦难者身上看到耶稣,就不可能把这种服侍进行到底。当我们服侍穷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服侍耶稣。当我们安慰被遗弃的人、病人、孤儿、临死的人,受到照顾的,是他;收到食物的,是他;穿上衣服的,是他;受到探访的,是他;被安慰的,也是他。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目的,也没有其他动机,这也是我们力量的来源。”<br>    德兰姆姆一生记着这句话,一生做着这件事,却震动了全世界。<br>    她所领爱的圣召<br>    “走出去,把基督的生命带给众人。”德兰姆姆在对一个采访者讲述她所领受的第一次圣召时,说了这样一句话。<br>    加入一个修女会,在修道院的高墙内,做一个修道的隐修修女,其实并不能完全满足德兰姆姆献身真理的热诚。她那颗被爱火焚烧的灵魂,渴望着更多、更多。倘若不能在祈祷、内思和付诸行动的具体服务中取得平衡,她将无法安宁。<br>    于是,在一种持久的深度的祈祷生活中,德兰姆姆又听到了那期待已久的召唤。她称这第二次圣召为“召唤中的召唤”。时间是1946年9月10日。因为罹患肺结核,她正在前往大吉岭休养的途中。对于这个“圣召中的圣召”,德兰姆姆曾这样描述:“到它到来时,唯一能做的只有说‘好’。讯息非常明确——我将放弃一切,跟随耶稣进入贫民窟——在穷人中的穷人中服侍他。我知道这是他的意思,我必须遵从他,毫无疑问的,这工作将为他而做。”<br>    “我将离开修道院,与贫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这是一项指令。我知道我的归属,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抵达。”<br>    2003年8月26日,是德兰姆姆九十三岁的诞辰。在她离世六年后的这一天,仁爱传教男修会的瓦扎卡拉神父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德兰姆姆当年所领受的第二次圣召,其中的细节生动感人,却鲜为人知。神父说:<br>    “德兰修女经历了三次‘神视’的经验。在第一次神视中,她看到一大群人,有穷人,有儿童等各式各样的人。她自己就在他们中间。他们向她伸开双手说:‘修女,请来,把耶稣带给我们。’<br>    第二次‘神视’中,她看到同样的人群,不过,每个人都很悲伤。她还看到圣母,但看不见圣母的面容。因为她跪在圣母的后面。圣母对她说:‘你要照顾这些人。他们是属于我的。不要害怕。把耶稣带给他们,也把他们带给耶稣。’<br>    在第三次‘神视’中,德兰修女看到同样的人群。虽然当时一片漆黑,但她仍然可以看见他们。她还看见了十字架上的耶稣,和站在稍远处的圣母。耶稣对她说:‘我向你要求了,这些群众也向你要求了,我的母亲也向你要求了。你还拒绝把他们带到我这里来吗?’<br>    德兰修女回答说:‘不拒绝。’<br>    从那一刻起,她便听从了这个召叫。<br>    有一段基督和她的对话非常美。她说:在领圣体后,耶稣对她说:“你是我的新娘,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的新娘。你将受很多的苦。我对你的召叫里包含了爱、受苦、拯救人灵。”<br>    这件鲜为人知的事,记录在德兰姆姆的私人信件中。罗马天主教会在为册封德兰姆姆为“真福品”而展开的调查中,公开了这些信件。<br>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德兰姆姆起初并不想离开修道院。但当她说“我要留在修道院,以后可以成圣”时,却听到耶稣对她说:“我要你做爱的传播者。”<br>    下面这段文字所记录的,便是当时的情景——姆姆在祈祷时与耶稣的对话。时间是1947年1月。事后,她向Lawrence Picachy大主教讲述了这段神秘体验。<br>    耶稣:“你难道拒绝为我做事工么?你成为热爱我的人,你为了爱我来到印度,灵魂的饥渴让你千里跋涉,你难道害怕为你所爱的更进一步么?为我,为那些灵魂?你的慈悲难道已经变冷?我在你心中难道已变得次要?”<br>    德兰:“亲爱的基督,我属于你。我是如此单薄、愚蠢,以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按照你的意愿要求我吧!只要你愿意,我会紧跟你的意愿。可是,为什么我不能成为Loret0姐妹会中的一个完美修女?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br>    耶稣:“我要你做爱的传播者。我需要仁爱会的所有修女,你们要把我的爱带到穷人、病人、临终者和小孩之中。你是我所知道的最无能的人,软弱、有罪。但正因为如此,我希望你来荣耀我,你难道拒绝么?”<br>    德兰:“我不拒绝。”<br>    “我要你做爱的传播者。”这个呼召,就像当年的那句“来跟从我”一样,不容人有刹那的恍惚与犹疑。在加利利风景宜人的海边,渔夫彼得立刻扔下了鱼网。而德兰姆姆,则走出修道院,走进了贫民窟。<br>    完全地顺服于上主,并被他的爱所占有。这既是德兰姆姆信念和力量的来源,也是她挚爱上主于万有之上的方式。<br>    “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上主拒绝不热不冷的服侍,他需要的是热烈的全然的奉献。<br>    她的精神导师<br>    1931年5月24日,德兰姆姆在发愿成为劳莱德修女会的修女时,依据法国里修的圣女德兰(Teresa)之名,选择了德兰这个名字作为她的修女名。<br>    其实,在天主教的教会史上,共有三个德兰修女: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圣女小德兰和德兰姆姆之外,还有一个圣女大德兰。<br>    圣女大德兰(St.Teresa),出生于1515年,逝世于1582年,是西班牙十六世纪加尔默罗修会的改革者,神秘学家,天主教的第一位女圣师。她保护穷人,关爱弱小,追求男女平等。她所著有关神修学及神秘学的著作,在天主教教会内具有极大的权威,四个多世纪以来,受其影响而改变生命的人,不计其数。而她的诸多灵修箴言,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如潺潺清溪,传诵不绝。<br>    圣女大德兰是圣女小德兰领受洗礼时的主保,小德兰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圣女小德兰是罗马教廷钦定的传教主保,德兰姆姆的名字又是因圣女小德兰而来。<br>    忍不住要摘录两段大德兰的灵修金句与你分享:<br>    “希望吧,我的灵魂,希望吧,你不知那日子和那时间。你要悉心注意,一切会很快地过去,虽然你的不耐把确实的认为可疑,把短促的当作长久。”<br>    “您要记得,您只有一个灵魂,您也只死一次,您也只有一个短暂的生命,只有一个,为您是特殊的,也只有一个天堂,它是永恒的,为它您该牺牲很多事。”<br>    圣女小德兰,亦称为“耶稣的小花”,是法国里修加尔默罗圣衣会的隐修修女。所以,亦被称为“里修圣女德兰”,或“里修的圣德兰”。<br>    1873年1月2日,小德兰诞生于一个虔敬的天主教家庭,九岁时第一次蒙召,十五岁时加入圣母圣衣会。在那座小小的修道院里,小德兰作为一个专为教士和传教士祈祷的隐修修女,仅仅生活了短短的九年。1897年9月30日,小德兰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br>    在她离世二十八年后,即1925年5月,罗马教廷隆重地宣布她为圣徒。在此之前,教廷收到了二十多万份请求封她为圣徒的申请。两年后,又钦定她为普世传道主保,法国更把她作为法兰西的第二保护者,与圣女贞德齐名。1997年,在她去世一百周年之际,罗马教会又将她列入四大女圣师之列,并尊封她为最伟大的神修家之一,认为她兴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神修革命。<br>    小德兰在十五岁加入圣母圣衣会时,便表明她的天职就是“爱”。她写道:<br>    “我的小小行径是心灵的童真、信赖与绝对的顺服。”<br>    “在我心里,不断地听到耶稣临死前的呼号‘我渴’。这呼号在我心中点燃了非常活泼的爱火,我愿意给可爱的耶稣解渴。”<br>    “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小行,却要感奋取法。……爱不能仅仅施与我们所爱的人,它必须光照满堂,让人人都感到愉快。
展开
目录
她用一生来回应的呼求<br>她用一生来遵行的教导<br>她所领受的圣召<br>她的精神导师<br>她的修会章程与誓约<br>她对“最小兄弟”的定义<br>她所恪守的贫穷<br>她所承担的苦痛<br>她邀请义工的广告<br>她喜爱的经文<br>她受到的批评<br>她的黑暗<br>她的祈祷文<br>向神求助是有智慧的表现<br>爱从家庭开始<br>不爱近人者,就是厌恶上主<br>学习基督的爱<br>让我们学习耶稣<br>使你的家成为爱之家<br>与爱的源头接通<br>穷人就是我的家人<br>使那饥饿的得饱足<br>穷人是伟大的<br>不要把任何人看成无价值的<br>另一种贫穷<br>漠不关心也是一种罪<br>神贫<br>我把自己给你<br>服侍神<br>凡是给人的,就是给他的<br>谦卑<br>真正的伟大是谦卑的<br>信靠<br>最宝贵的礼物<br>战争<br>上帝不会丢弃<br>堕胎<br>孩子是上帝所赐的产业<br>完全的爱<br>施与一个实实在在的人<br>伸出你的手<br>摸那摸不得的人<br>爱,直到成伤<br>怜悯的心<br>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br>向你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br>主前诸事平等<br>人皆如此<br>施与<br>更高的标准<br>分享<br>我们有什么权利<br>肖似基督<br>爱的审判<br>善意味着要放弃有价值的东西<br>个人<br>没有一个人是可有可无的<br>艾滋病<br>那无罪的,却要像罪人一般死去<br>神迹<br>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br>静默与倾听<br>静默是一份礼物<br>祈祷<br>世上最重要的那句话<br>信心<br>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br>宽恕<br>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br>富足<br>正确地使用财富<br>贪婪<br>以奴隶的身份过了一生<br>与主和好<br>先与人和好<br>认识自己<br>我是一个罪人<br>接受<br>领受也是尊贵的<br>为善与作恶<br>避免邪恶的最佳途径是行善<br>教会<br>上帝的国度<br>圣洁<br>不要再犯罪了<br>永生<br>看哪,那些得永生的人<br>苦难<br>上帝与我们一同受苦<br>怜悯的工场<br>上帝的怜悯临到这里<br>服务<br>把凉水给口渴的人<br>和平<br>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br>喜悦<br>忧虑就是不信<br>顺服<br>上帝啊,使我像基督那样吧!<br>我不但要<br>不管怎样,总是要<br>花时间<br>最<br>生命是什么<br><br>附录一:她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br>附录二: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br>附录三:仁爱传教修女会的机构设置<br>附录四: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工作设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