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教徒与基督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40200
  • 作      者:
    (美)詹姆斯 L. 弗雷德里克(James L. Fredericks)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一个基督教神学家通过学习佛教,探讨佛教的基本理论,然后对基督教进行反思,提出一种新的理解方式。其理论不要求对其他宗教提出新的批评,相反,强调彼此学习,强调宽容和对话。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认识中国各个宗教共同体的活力。中国的宗教组织面临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挑战和机遇。各宗教信徒需要联合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为中国未来的文明做贡献。中国需要有智慧的宗教领导。他们应训练有素,并具有全球视野。对此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今天的中国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需要抵制沙文主义和仇外心理。20世纪上半叶,日本染上了这些恶习,给东亚和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因此,中国的宗教领导人应该反思过去日本民族主义者是如何拉拢宗教使之成为了被利用的工具。它不仅操纵了日本人民,而且压迫了其他国家的人民。其次,根据中国经济上的成功经验,宗教领导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以取代消费主义。消费主义腐蚀社会纽带、威胁政治稳定。今日的中国,许多人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一整套价值体系。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消费主义正填补着这一真空。中国的宗教共同体应该为中国的文明建设提供选择。第三,中国需要的宗教领导人必须是明智的、训练有素的,并且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在21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开始影响世界,世界要求中国具有道德的领导才能。事实上,实际情况已经如此。中国的宗教共同体能够通过清楚地说明社会伦理、提供道德化育的实践方法、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而对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天主教会与其他宗教
    卡尔·拉纳(KarlRahner)并没有高估当今宗教差异性对基督教提出的问题之重要性。
    就宗教多元论问题,他写道:
    相比于其他任何一个宗教,[宗教多元论]对基督教是一个更大的威胁,并且是导致更大的不稳定的原因。因为没有其他宗教——甚至伊斯兰教也不会——像基督教一样如此绝对地坚持它是唯一一个有效的活的上帝的启示。因此,宗教多元之事实,一个持续存在并不时变得致命性的事实……在经历了2000年的历史之后,一定是基督教最伤脑筋的事。
    基督教最伤脑筋的事情是基督教相信耶
    稣基督是唯一的、普遍的救主,是为了拯救所有人而降临的上帝圣言。这也是迄今为止宗教差异能够对基督教提出严峻挑战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基督徒对非基督徒及其宗教的看法在两种论断间左右摇摆。其一,基督徒相信拯救总是耶稣基督名下的拯救。耶稣在约翰福言中宣告:“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但是基督教并不仅仅关注历史上的耶稣的唯一性。基督教教义也教导说上帝的救恩是普遍的。“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彼得在《使徒行传》中这样宣告(徒10:34-35)。因此,在其他宗教传统的意义问题上,基督教传统自身中存在巨大的张力。如果一切拯救都在于耶稣基督,那么所有不宣称基督信仰的人是不是就该被定罪呢?抑或那些走其他宗教道路的人有隐式信仰,足以获得拯救?如果他们确实有这种隐式信仰,那么他们的得救是因为他们自己宗教内的智慧和美德还是无关乎这些宗教?
    在过去大约五十年间,罗马天主教对其他宗教的意义及地位的看法经历了很大变化。以前,罗马天主教会以怀疑和否定的眼光回应现代世界以及它所包含的多元论和相对主义。另一方面,罗马天主教会的传教工作不可否认地同现代世界殖民体制纠缠在一起。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在殖民时代行将结束时召开,它极大地改变了罗马天主教与现代世界的关系。梵二会议把主要议题确定为儒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穆斯林和犹太教徒的宗教生活的意义和地位,这也在情理之中。
    ……
展开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天主教会与其他宗教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
约翰·保罗二世
亚洲教会
多元论神学
忠于传统?
对今天有用吗?
圣灵基督论
一个时代的终结
与他者从事基督教神学

第二章 沉默者
婆蹉种的问题
众多见解
策略性的沉默
悉达多·乔达摩的生平
四圣谛
第一圣谛:苦谛
第二圣谛:集谛
第三圣谛:灭谛
第四圣谛:道谛

第三章 心在燃烧
茏树
佛陀之后
中观哲学
第二十五品:涅槃
真如
与婆蹉种论道
见解的束缚

第四章 佛教的空和不可知的上帝
阿奎那:上帝的不可知性
无限可知的上帝
宗教追求的两种图景
无需超越的转变
否定法
空:对神圣的否定
空与恩典
耶稣基督与上帝的空
几点结论

第五章 走向新的团结
比较神学和比较宗教学
比较神学和诸宗教神学
时代的迹象
对话作为基督徒的“实践”
对话的基础?
对话作为会谈
比较神学家
新的团结方式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