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读懂般若心经:260字点透人生大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026264
  • 作      者:
    (唐)玄奘法师原译
  • 出 版 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206字点透人生大智慧。260字浓缩佛教般若经典之精要,为您破解人生真相。从思想、宗教、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多角度立体解读经文,让您体味到每句经文背后的深意。
  400多幅手绘精美插图,“左文右图”的图解形式,让您的读经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展开
内容介绍
  《图解读懂般若心经》中,我们将从思想、宗教、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多方面来解读这部伟大的《般若心经》,把您带回到当年菩萨讲经的现场,从中您不仅能体味到每句经文背后的深意,更可以了解到《般若心经》的由来和诸多译经故事。《图解读懂般若心经》采用“左文右图”的图解形式,运用图表、表格和插图等多种元素。让您阅读佛经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有一本特别的佛经,它仅有260字,却浓缩了佛教般若经典的精要,能为您破解人生真相,养疗迷妄的心病,堪称为成佛的指南和利生的法宝。这就是《般若心经》。
  《图解读懂般若心经》将告诉你:
  读懂《般若心经》的关键点在哪里?
  你知道流传最广的《般若心经》汉译本是谁译的?
  玄奘法师与《般若心经》有怎样的因缘?
  《般若心经》中连用21个“无”字的用意何在?
  《般若心经》前半部分为经,后半部分为咒?
  《般若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只有260个字,其地位却举足轻重。它和《金刚经》一样广为流传,是大乘般若经典汇编《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寺庙的早晚课诵本中都有编录,将它作为早晚必诵和常诵的一部经典。
  《般若心经》自公元402年被译介到汉地,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但其文约义深,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图解读懂般若心经》中,我们从思想、宗教、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多方面来解读这部伟大的《般若心经》,既从整体上介绍《般若心经》的由来和诸多译经故事,还对每句经文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让您读懂其中深刻而丰富的义理。同时,采用”左文右图“的图解形式,运用图表、表格和插图等多种元素,让您阅读佛经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追根溯源:《般若心经》的由来与主旨 1. 佛教是世界宗教:佛陀及佛教的产生 “佛”的意思是觉悟者。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大彻大悟,都可以成佛 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全球广为流布,拥有众多的信徒。 关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故事,也为很多人所熟知。 ◇佛陀的一生 距今约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在古 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其父是该国国王净饭王。 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能仁”、“能儒 ”、“能忍”、“能寂”等。因其父为释迦族,故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 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生活幸福美满。但在29岁时,他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并作好了随时离世的心理准备, 出家修行。但当时,无论他奉行哪一宗教,如何修行,都无法得到解脱。 于是,他放弃了苦修,一个人在菩提树下冥思。最终在35岁那年,释迦牟 尼得到了前人从未得到过的终极宗教的体验,即成佛。 从此,释迦牟尼开始了传教布道的生活,他在印度北部及中部恒河流 域一带传教,直至80岁在拘尸那城示现涅槃。简单说来,这就是历史上佛 陀的一生。 ◇佛教是世界宗教 世界上的宗教可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世界宗教,即普遍的宗教, 是指全人类的宗教,其不仅仅适用于某一特定民族,而是被全人类所普遍 接受;另一类是民族宗教,它是一种原始宗教和自然宗教。 佛教即是一种世界宗教。因为佛教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普遍的宗教。不 同于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中的神是一种超越人类的存在,佛教中的“佛”是 指大彻大悟的人,释迦牟尼就是在大彻大悟后,最终成为佛陀。 2.结集与传承:经、律、论三藏的完成 释迦牟尼涅檠后,他的弟子们为了将其教义传给后世,举行了数次编 纂会议,将释迦牟尼的言语和解释用佛典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 ◇释迦涅粱后的第一次结集 从35岁成佛到80岁涅檗的45年间,释迦牟尼一直在传教布道。释迦回 答其弟子和信徒们的问题,并为他们讲解经义。但是由于弟子们的根器各 不相同,因此,关于释迦教义的理解也有一些分歧,被后人称为“八万四 千法门”。 释迦涅檠后,率领佛教教团的摩诃迦叶为了防止释迦教义的失传,巩 固教团统一,和其他的阿罗汉一起举行了释迦教义的编纂会议(即结集)。 据佛教资料记载,500名阿罗汉在王舍城附近的七叶洞窟举行了结集。这次 结集称为五百人结集。因为这是释迦涅檠后的第一次结集,因此又被称为 第一次结集。 ◇经、律、论三藏的完成 在这次结集中,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读释迦教义(经),由持戒第一 、熟识戒律的优婆离诵读释迦所定的佛教教团的规则(律)。同时,参加结 集的阿罗汉们确认教义是否有错误。至此,释迦的教义结集成经藏,佛教 教团的规则结集成律藏。根据印度自古以来的风俗,宗教、哲学等神圣的 语言不能用文字记录。所以,尽管当时已存在文字,释迦牟尼的教义也依 然遵从了这一风俗,在其涅檗后的数百年间一直靠口述记忆来传诵。 约在公元前1世纪,经典开始用文字记载。最初的经典统称为“传来” ,在中国汉译为《阿含经》。 这期间,对经(释迦教义)的种种解释结集成论藏。至此,佛教的经、 律、论三藏完成。 3.佛教的发展史:教派的分裂与佛教的传播 在释迦涅檠约一百年后,即在公元前3世纪举行的第二次结集时,围绕 释迦教义的解释,佛教教团分勾两大部派。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唯识学派 释迦涅檠约一百年后,佛教教团发生了根本分裂。佛教教团分为两大 部派,后来进一步分裂为20个部派,这个时期的佛教称为部派佛教。在这 些部派中,活跃在西北印度的说一切有部部派最为著名。部派佛教致力于 佛教教义的分类,将其分为5大类75小类,编纂出被称为五位七十五法的范 畴论。范畴论又称为小乘,部派佛教也称为小乘佛教。小乘佛教认为没有 永恒,宣扬瞬间的事物是实际存在的实在论。 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部派佛教中又诞生了一派与小乘佛教相对的大乘 佛教。大乘佛教在最初阶段所宣扬的教义就是般若经典中的“空”的思想 。《般若心经》是从庞大的《般若经》中提取精华而成的经典。 “空”的思想认为,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有固有的本质,永恒不变的事 物是不存在的。“空”的思想由中观派所完成。中观派经常和小乘佛教, 特别是说一切有部展开论战。 公元4世纪,和中观派共同作为大乘佛教双璧学派的另一学派瑜伽行派 (唯识学派)出现了。瑜伽行派认为,所有的事物都不过是心的外在表现而 已,因此要对“识”加以反复的研究。在中国奠定唯识学基础的学僧就是 《般若心经》的翻译者玄奘。 大乘佛教确立后,部派佛教并没有因此而衰退,小乘、中观、唯识各 学派长期并存。虽然各学派随着印度佛教晚期的衰退而有所衰退,但是佛 教的教义逐渐传播到东南亚、中国等亚洲各地。 4.《般若心经》与《大般若经》:260字由600卷文字浓缩而成 《般若心经》本来并不是一部独立的经典,而是出自玄奘大师翻译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Maha—Prajna—paramita—sutra,简称《大般若 经》)。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 译,600卷,内容是佛陀在4个地方进行16次集会所记载的经文,即所谓的 “四处十六会”。它是汉译经典中最为庞大的经典,在《大般若经》的梵 文原典中,有20万颂(640万字)。 《大般若经》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 度。 由于《大般若经》多达600卷,部帙庞大,为了受持方便,所以古时的 大德才将这里面最精要、最核心的部分摘录出来,单独流通,因此被称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1000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教中一 部举足轻重的经典。其全文仅260个字,在数量上只是《大般若经》的万分 之一,但却包含了《大般若经》的全部精义,可谓是《大般若经》的心髓 。它所包含的意义,也非常广阔,可说是如来破除执著的旨要,是三藏的 中枢,是众经的关键。 ◇“转读”代替了“真读” 把经典从头到尾全部诵读的方式是“真读”,而在读大部头经时跳着 读被称为“转读”。因为《大般若经》的内容太多,不可能一次将其全部 诵读完,所以在大般若会时就产生了转读这一诵读方法,即采取略读,只 读开头、中间和末尾几行。转读代替了双手捧着经卷,逐行阅读,从经卷 的一面到另一面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因此,《般若心经》就作为从600卷 庞大的《大般若经》概括出来的经典而流传至今。 P17-24
展开
目录
编者序:抚慰心灵的良方
本书阅读导航
唐代欧阳询书《般若心经》
《心经》结构分析图

第1章 追根溯源:《般若心经》的由来与主旨
1. 佛教是世界宗教:佛陀及佛教的产生
2. 结集与传承:经、律、论三藏的完成
3. 佛教的发展史:教派的分裂与佛教的传播
4. 《般若心经》与《大般若经》:260字由600卷文字浓缩而成
5. 被高僧译成多国语言的经典:《般若心经》的翻译
6. 《般若心经》汉译本首位译者:鸠摩罗什
7. 《般若心经》从此传入中国:丝绸之路
8. 遗存的未解之谜:敦煌的《般若心经》
9. 流传最广的汉译本:玄奘法师与《般若心经》的因缘
10. 历久弥新的译注:《般若心经》的版本与译者
11. 出身于大乘佛教经典:历史上的《般若心经》
12. 《般若心经》思想的核心要义:空
13. 智慧及其威力:《般若心经》的两部分
14. 生活中的《般若心经》:帮我们找回内心
15. 超越时空的经典:《般若心经》受欢迎的三个理由
16. 般若菩萨曼茶罗:《般若心经》和曼荼罗
17. 诵读的功德:作为护身符的《般若心经》
18. 开发自我,净化心灵:抄写《般若心经》
19. 刻进石头或装入佛像:《般若心经》的保存
20. 超越佛教的经典:仪式里的《般若心经》
21. 读懂“空”与真言:《般若心经》的阅读方法

第2章 核心要素:解读《般若心经》的关键词
1. 说法盛会:释迦牟尼在《般若心经》中的角色
2. 王舍城灵鹫山:说法的地点
3. 参加者:盛会中有谁
4. 三种对象:《般若心经》的听众
5. 教理的经典:《般若心经》与藏传佛教
6. 说法者和咒语:《般若心经》的密宗化
7. 《般若心经》的佛(1):深沙大将
8. 《般若心经》的佛(2):般若波罗蜜多菩萨
9. 《般若心经》的佛(3):守护般若的十六善神
10. “佛说”是什么:佛说,还是菩萨说
11. “大的”、“伟大的”东西:“摩诃”的含义
12. 成佛的大智慧:“般若”的意义
13. 到彼岸,另一个世界:解析“波罗蜜多”
14. 《般若心经》的精髓:“心”是真正的关键词
15. 纵线与横线的交汇:何谓“经”
16. 《般若心经》的流通分:与一般佛经的区别
17.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般若心经》咒语的出处

第3章 微言大义:《般若心经》经文详解
1. 人生皆苦,破除执著:《般若心经》的真意
2.大慈大悲,济世救难,世人最爱:观自在菩萨
3.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状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4.世界五要素皆为空无:照见五蕴皆空
5.利益众生,救赎一切苦难:度一切苦厄
6.智慧第一的释迦牟尼弟子:舍利子
7.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色不异空
8.空的存在生成事物:空不异色
9.所有物质存在为空:色即是空
10.摆脱束缚,空是世界:空即是色
11.四种精神作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2.没有不变的事物:是诸法空相
13.存在的会灭亡,灭亡的会重生:不生不灭
14.超越肮脏与干净的价值观:不垢不净
15.增减只是相对的:不增不减
16.“无”字是对小乘佛教的反驳:是故空中无色
17.“五蕴”是心的作用而非存在:无受想行识
18.“六根”为空:无眼耳鼻舌身意
19.抛弃“六尘”:无色声香味触法
20.眼睛能看到的世界为空:无眼界
21.从意识世界中解脱:乃至无意识界
22.了解无知的自己:无无明
23.没有迷惑,也就无法成佛:亦无无明尽
24.没有了“十二因缘”中最后的痛苦:乃至无老死
25.衰老和死亡都没有尽头:亦无老死尽
26.超越“四谛”:无苦集灭道
27.去掉执著,真正解脱:无智亦无得
28.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以无所得故
29.为谋求得道而修行的人:菩提萨堙
30.菩萨修行的十个项目: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31.心无牵挂,一切顺其自然:心无挂碍
32.治愈受伤的心:无挂碍故
33.无牵挂则无恐惧:无有恐怖
34.远离所有错误的见解:远离颠倒梦想
35.当所有烦恼都已止息:究竟涅架
36.过去、现在和未来出现的佛:三世诸佛
37.无法超越的完全正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8.《般若心经》真言有极大的效力: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39.真言是有威力,能带来某种结果的圣言:是大明咒
40.真言拥有天下无敌的力量:是无上咒
41.最上的伟大真言:是无等等咒
42.专心祈祷,得到解脱:能除一切苦
43.接近真实,看得更精彩:真实不虚
44.经文与咒语的分界: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45.以下是圣语:即说咒日
46.神圣的语言:揭谛
47.度向成佛的彼岸:波罗揭谛
48.完全度到彼岸:波罗僧揭谛
49.成就圆满的智慧:菩提萨婆诃
附录一:鸠摩罗什《大品般若》与玄奘《般若心经》比较分析表
附录二:玄奘《大般若经》与玄奘《般若心经》比较分析表
附录三:《般若心经》的各种译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