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教三字经汇解:含《金刚经述义》《正信录校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087962
  • 作      者:
    王孺童校注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王孺童佛学论著集”共四卷:卷一为《百喻经》释义,卷二为《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注译,此二书皆为吾十年前之旧稿,今重加修订;卷三为《佛教三字经》正续汇编校注,及《金刚经述义》、《正信录》之整理,此三书皆为藏外佛典;卷四为《内学杂谈》与《别时意趣与净土教》,前者为文章汇编,后者为专题研究。 <br>    本书汇编了《释教三字经》、《佛教初学课本》、《正学启蒙三字颂·述佛》正续三种“佛教三字经”,将三书依成书先后顺序排列,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传承关系,纠正了世人张冠李戴、混为一谈之误。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孺童,现为全国青联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名佛教学者,曾参与《碛砂大藏经》、《高丽大藏经》的重印整理工作,于儒学、古籍善本、校勘训诂、金石、红学等领域颇多建树。<br>    主要著述有: <br>    《比丘尼传校注》(中华书局) <br>    《智·净土思想之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 <br>    《童蒙佛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br>    《孺童讲论语》(花山文艺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教三字经汇解》汇编了《释教三字经》、《佛教初学课本》、《正学启蒙三字颂·述佛》正续三种“佛教三字经”,将三书依成书先后顺序排列,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传承关系,纠正了世人张冠李戴、混为一谈之误。同时,梳理句读,增益注解,不仅正本清源,更便利读者参阅。此外,清乾隆时期天津陈万胜所著之《〈金刚经〉、〈心经〉述义》和“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著之《正信录》(上下卷),均为十分珍贵的藏外佛典,亦是难得一见之古籍善本。
展开
精彩书摘
    释教三字经序<br>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圣不二,生佛一如。由迷悟之或殊,致升沉之迥别。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觉,转大法轮。本一心以建立,作迷津之宝筏,普欲未来,咸登道岸。故以五时所说,及教外别传之旨,付诸弟子,命广流通。由是列宗诸祖,相继而兴,宏宗演教,代佛扬化。迄今世远年深,事多义广,若非读破《大藏》,妙悟自心,无以测其端倪,得其纲要。每欲撮略梗概,开示后进。因念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纪伦常日用之道一!,与夫历朝治乱之迹。r 41,使学者先知其约,后涉其博。幼而学之,壮而行之,立身行道,致君泽民,以复其人性本有之善。遂仿其意,略叙如来降生成道,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题日《释教三字经》。使为沙弥时诵而习之,知佛经之要义,明祖道之纲宗。及其壮而遍阅三藏,历参五宗。妙悟自心,冥符佛意,方知山色溪声,咸示第一义谛;鸦鸣鹊噪,共谈无上心宗。非同非异,非有非空,即权即实,即俗即真。博之,则尽十虚而莫容;约之,则觅一字不可得。然后乘大惠轮,阐扬法化,普令法界众生,归依一体三宝,复本来之面目,传无尽之心<br>    灯。是在后进之发心造修焉,予日望之。
展开
目录
  佛教三字经汇解<br>《释教三字经》校注<br>  释教三字经序<br>  释教三字经<br>  附《释教三字经》<br>《佛教初学课本注》校注<br>    自  叙<br>    佛教初学课本注<br>    附《佛教初学课本》<br>《正学启蒙三字颂·述佛》<br>    正学启蒙三字颂发刊序<br>    正学启蒙三字颂游注序<br>    正学启蒙三字颂自序<br>    《正学启蒙三字颂·述佛》笺注<br>    跋<br>    附《正学启蒙三字颂·述佛》<br>    金刚经述义<br>    《金刚经》、《心经》述义序<br>《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述义<br>  金刚经述义序<br>  金刚经述义序<br>  金刚经述义引<br>  陈氏注经凡说<br>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br>    法会因由分第一<br>    善现启请分第二<br>    大乘正宗分第三<br>    妙行无住分第四<br>    如理实见分第五<br>    正信希有分第六<br>    无得无说分第七<br>    依法出生分第八<br>    一相无相分第九<br>    庄严净土分第十<br>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br>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br>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br>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br>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br>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br>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br>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br>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br>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br>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br>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br>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br>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br>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br>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br>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br>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br>    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br>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br>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br>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br>  《金刚经》后敬识<br>《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述义<br>    《心经》释义<br>    陈月舫《心经》注序<br>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br>    《心经》后附说<br>    《正信录》校注<br>正信录序<br>潘序<br>王  序<br>翁序<br>江序<br>自  序<br>发刊序<br>正信录·卷上<br>    世  界<br>    成住坏空<br>    山河大地<br>    天  堂<br>    天  宫<br>    地  狱<br>    阎  王<br>    轮  回<br>    转  畜<br>    鬼  神<br>    鬼<br>    怪<br>    魔<br>    人身难得<br>    前  身<br>    后  身<br>正信录·卷下<br>    儒释同原<br>    宋儒都从禅学中来<br>    性理之说本自寿涯、东林二禅师<br>    原道(摘要)<br>    名  言<br>    儒书佛法同旨<br>    佛法是平常心<br>    人心本有内典<br>    恶道不可堕<br>    知  行<br>    忏  悔<br>    回  向<br>    看话头<br>    持  咒<br>    念  佛<br>    戒杀放生<br>罗两峰先生事略<br>跋<br>附罗聘小传三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