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关怀:信仰及其传播》对信仰现象作了批判性反思,探讨了信仰的本质特征和信仰的根本缺陷,介绍了目前人类的信仰状况,指出信仰是一把双刃剑。并对以美育代宗教、以科学代宗教、以哲学代宗教等观点进行探讨。信仰的传播特征很突出,离开了传播,信仰就不能存在下去。本书对信仰传播的特征和策略也作了深入的分析。
第一章 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社会大变动时期和社会转型时期更是如此。关注信仰正是关注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第一节 什么是信仰
一、信仰的内涵和外延
表面看来这只是个概念问题,但它在我们展开论述之前必须解决。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争论。
本书所研究的信仰有严格的、特定的含义。这是笔者想首先申明的,因为有了明确的界定,下面的论述才会有一个清晰的起点和范围。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关于什么是信仰,过去的、当代的学者论述很多,本书尽可能汲取其精华,在前人的基础上导出自己对信仰的界定;也许这种界定并不是笔者的独立看法,但至少是笔者认为正确的、应当如此的。
从信仰的中文词义来说,信,即信奉、相信;仰,即仰慕、敬仰。般认为,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义、价值理想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它寄托着人的精神的最高眷注和关怀。
从狭义上说,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行动的准则;从广义说则是人们对人生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存在、性质、意义、归宿等的认定和确信,并以此形成最高价值理想和终极目标。
有学者对信仰做了心理学的分析,认为信仰“是一种复合的心态,本身包含有认识的、逻辑的、理性的成分,以及情感的、生命的、感伤的、非理性的成分。所有这些成分大致上可归结为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因素”。这种分析有启发意义,它对于我们理解信仰的心理构成是有帮助的。比如,就认知因素而言,正像托兰德所说:“如果所谓认识即是对于所相信的东西的了解,那么我同意这种看法,信仰就是认识……”然而,普列汉诺夫在《论俄国的所谓宗教探寻》中指出:“可以给宗教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宗教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的神话因素,情绪属于宗教感情领域,而活动则属于宗教礼拜方面,换句话说,属于宗教仪式方面。”如果从整体上理解宗教,普列汉诺夫的论述更可取。简单地说,宗教是观念、情感和行为的体系。进一步说,任何信仰都由观念、情感和行为组成。信仰的重要性在于它常常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中,把信仰与人们的行为剥离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