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话经:诸宗教的相遇:the encounter of religion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76619
  • 作      者:
    (印)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雷蒙.潘尼卡(RaimonPanikkar,1918-)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宗教研究荣休教授,当代神秘主义者,已经出版50多部著作,在宗教对话、跨文化研究、基督教神学诸领域提出了许多创造性观点,代表性的著作有《文化裁军》、《宗教内对话》、《印度教中未知的基督》、《宇宙一神一人共融的经验》、《上帝的沉默:佛陀的回答》、《神话、信仰与解释学》、《基督显圣——人的圓满》、《存在的节律》(吉福德100周年讲座)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对话经:诸宗教的相遇》是作者经历半个世纪的反思和实践后就宗教间关系问题进行的系统阐发。在书中,雷蒙·潘尼卡论述了宗教对话的理论性问题,将宗教对话的特征做了全面梳理。具体内容包括宗教对话的必要性、宗教对话的开放性、宗教对话的语言性、宗教对话的政治性、宗教对话的整体性等。
  跨文化对话先驱潘尼卡在《对话经》中从宗教哲学的维度揭示了对话具有的九个特征,即必要性、开放性、内在性、语言性、政治性、神秘性、宗教性、整体性和未完成性,再一次展示了不同的文化及信仰间如何相处这一重大问题。当今人类信仰共同体正在走向彼此关联的时代,隔离、对峙和冲突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对话才是中道。长期致力于翻译和研究潘尼卡著作的王志成教授在释论中对潘尼卡的对话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当今各种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对话朝每一个人开放,并且一直开放。它不是封闭性的,也不是暂时的,而是持续性的。对话是个动态的过程。对话需要场所,这个场所并不一定是在一个办公室或者会议厅,它可以在广场,这个广场是人人可以前往的。
  但如今,我们注意到不少对话根本不遵循上述宗教相遇的规则,对话也难以有什么进展。有人曾经遇到这样的对话。对话双方几乎不存在。因为支持对话的基金来源是A方,对话的主要人员是A方,对话B方的人员也是由A方的人构成,而这些A方的人可能是研究B方的,于是他们替代B方说话。这样的对话严格说来不是对话。
  我们同样也会遇到对话一方的目的并不是对话,而是借对话之名宣扬自己,并使用话语霸权,对另一方强加自己的信仰语言。事实上,在日常宗教人士的沟通和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情况。
  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宗教相遇,这意味着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人,对话的任何一方都是他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你”。我们参与对话不是为了接受指导,而是彼此对谈,彼此沟通,彼此互益和丰富。
  关于对话场所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各种各样的地方。可以说对话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这里我要特别谈谈虚拟空间作为宗教相遇的场所。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在今天,没有互联网我们几乎不能生活。
展开
目录
导言
1.宗教对话的必要性
一、个人层面
二、宗教传统层面
三、历史层面
释论

2.宗教对话的开放性
一、没有人被先天地排除在外
二、原则上无物遗漏
三、对话在构成上是开放的
释论

3.宗教对话的内在性
一、对话始于内在的质疑
二、对话触及对话各方的心灵最深处
三、对话发生在实在的中心
释论

4.宗教对话的语言性
一、对话承载逻各斯
二、对话也是对白
三、对话意味着使用双语
释论

5.宗教对话的政治性
一、对话不是私人事务
二、对话是一种承载理论的实践,并会产生新理论
三、宗教对话的内容也有一种政治语境
释论

6.宗教对话的神秘性
一、对话将突破逻各斯并让神话开放
二、宗教对话力求参与它们各自的所信内容
三、分享同一神话将设定对话的界限
释论

7.宗教对话的宗教性
一、对话的终极之源是一个人自己不充分的经验
二、新的对话促进诸宗教的净化
三、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宗教行为
释论

8.宗教对话的整体性
一、对话是一种整体性活动
二、对话具有礼仪性质
三、对话之剧承担了宇宙性的角色
释论

9.宗教对话的未完成性
一、对话总是暂时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二、对话是三位一体的
三、对话的终极特征是它的不完美性
释论
结语
附录 有关宗教对话的问答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