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圆并用——开基立业的无敌法宝
厨师成为丞相
夏桀昏庸残暴,众叛亲离,天怒人怨,商汤决定顺乎民心,推翻夏朝。但他反复权衡之后,总觉得还缺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贤臣来相助他成此大业。可是,大贤臣在哪儿?
正在他心急如焚、忧心忡忡之际,忽然感到这几天吃的饭菜,不是淡水寡味,就是放盐过多咸得发苦。商汤很恼火,就派人把负责做菜的妻子的陪嫁奴隶伊尹找来,准备大加训斥一顿。可伊尹听后,不慌不忙地说:“我也知道,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作料放得适当,吃起来才有味道。我这几天做的菜时咸时淡,且咸淡出奇,这是我有意借此提醒大王:治理国家也和做菜一样,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如愿以偿。”商汤听了大吃一惊:一个做菜的奴隶怎能讲出这番话来?他略加思忖,便同他谈起来,这才了解伊尹的身世,并惊喜地发现伊尹原来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学士,曾做过莘国国王女儿的宫廷教师,由于莘国灭亡而至今日这种地步。他还了解到,伊尹很有抱负,很有见解,对夏桀极为不满,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自己日夜渴求的人才不在天边,而在眼前。于是当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且不拘一格,重用他为右相。
伊尹见自己能遇着如此明君,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竭力为商汤出谋划策。商汤根据伊尹的建议,先历数夏桀骄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规劝那些被夏桀控制的部族反叛夏朝,归顺商汤。又对不听规劝的葛伯族出兵进攻直至消灭,还剪除了夏的羽翼韦、顾、昆吾等国。同时,也采用了伊尹“网开一面”的策略,给部族中某些人以改邪归正的出路。于是,商汤美名大震,很快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商汤又发表宣言,挥师伐夏,并在鸣条(今山西省城市盐湖区)这个地方,大败夏桀军队。夏桀本人也在溃逃中死于南巢(今安徽巢湖)。
不久,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建立了商朝,定都亳(今山东曹县南)。伊尹又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规定官吏要勤恳工作,做出成绩,否则就要受罚,甚至罚为奴隶。因此,商朝初期,官吏都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方圆心得
伊尹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他不但全力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建立了商朝,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而且在商汤死后,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又辅佐了外丙、中壬、太甲,兢兢业业,赢得朝野各界的充分信任,并留下了千古忠臣的美名。
而如此德高望重的伊尹,在受商汤重用之前,仅是商汤妻子的一个陪嫁奴隶,负责做菜的厨师。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只借着做几顿或成或淡的饭菜,便将本应受到训斥的结果化为获取人身自由,且自此之后得到位极人臣的右相之位,天乎,命乎?当然,这几顿饭菜是长时间的完全有备而来;而伊尹的脱颖而出,也在于他待时而动,在时机到来之时才能信手抓来。
善于自我推销的宁戚
公元前680年,齐桓公奉周朝天子的命令统率陈、曹、齐三国兵马讨伐宋国,任命管仲为前部先锋。
管仲一行人走到卫国的一座山脚下,遇到一位头戴破草帽、身穿短衣短裤、赤着双脚的放牛人。此人拍着牛角大声地唱歌。管仲见此人虽衣衫褴褛但相貌不凡,于是派人上前去用酒肉慰劳,并把放牛人叫到跟前和他攀谈。攀谈中,得知此人名叫宁戚,卫国人。管仲问他都学了些什么东西,放牛人应对如流。管仲感叹地说:“豪杰埋没于此,如不引荐,他何时才能显露才华?”于是修书一封,让宁戚转呈桓公。
三天后,桓公的车仗到了这里,宁戚又拍着牛角唱道:“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骨干。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听了感觉很惊讶,问道:“你这个放牛人,胆敢毁谤朝政?”
宁戚说:“小人怎敢毁谤朝政。我听说尧舜做皇帝的时候,百官正直诸侯臣服,消灭了四凶,从而天下安定,不说话就能让人信服,不发怒就威严慑人。而现在呢,北杏开会,宋国君臣半夜逃跑;柯地会盟,曹沫又来行刺。现在您借助上天给予的使命,召令诸侯,欺侮弱小的国家,如此以往,何时天下才得太平。”
桓公听了勃然大怒,大声喝道:“小小一个百姓竟然出言不逊!”下令将他斩首。
宁戚面不改色仰天长叹:“梁王杀了关龙逢,纣王杀了比干,今天您杀了我,我就是与关龙逢、比干齐名的第三条好汉了。”
齐桓公见宁戚胆识过人,怒气反倒顿消,命人给他松绑。这时,宁戚才将管仲留下的书信交给桓公。桓公看后大喜,说道:“既有仲父的书信,为什么不早些呈给寡人?”
宁戚答日:“我听说贤德的君主择人而用,贤良的臣子亦择主而仕,您如果不喜欢直言敢谏而喜欢阿谀奉承,那么我宁死也不会交出管相国的书信。”
桓公当即任命宁戚为大夫,让他和管仲一同参与国政。后来宁戚为桓公游说宋国,宋国不战而降,加入盟约。宁戚为齐国立了大功。
方圆心得
中华民族,是个谦虚的民族,一般说来,人们都不太善于自我推荐。每讲到自己,特别是提到自己的优点时,为了怕在别人眼中留下个骄傲自大的不良印象,要么缄口不言,要么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再不就是借讲自己的缺点转弯抹角地讲出自己的成绩。这往往成为我们求人办事的最大障碍。
其实,在社会上生活的人,谁都有满足自我的需要,都希望别人能承认、尊重、赏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在他人面前表现或推销自己,以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一席之地。“自我推销”是一个人才能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开放的时期之一,古人曾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成功自我推销的经典范例。这类推销方法很多,方式也不一样。说客们寄食于各国的权贵之门,穿梭于各国的权贵之间,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推销自己。“连横”策略的创始人之一张仪,就是由魏国一名不起眼的说客,一跃成为秦魏的宰相,以滔滔辩才登上万众瞩目的政治舞台,成为左右时代政局的耀眼明星。连司马迁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倾危之士”。像张仪这种完全靠自己的游说来谋得显赫地位和财富的人,在战国时又何止他一人。
这里的宁戚也是一位标新立异、善于自我推销的高手。真正有才能的人其实都是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的,要知道,表现自我的能力也是个人能力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结果出现了“能力的瓶颈”,有真才实学却倒不出来,领导怎么重用你?
一味地感叹自己碰不到伯乐,却不能客观地审视自己能力的缺陷,能算是一个有才之人吗?
人生在世,学会推销自己是一门必修课。
公子鲍厚施夺君位
春秋时期的宋昭公杵臼特别喜欢田猎,他即位之后,不但不信任朝中六卿,而且不拜见祖母,疏远公族,怠废民事,每日以田猎为乐。
昭公的庶弟公子鲍,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宋昭公祖母襄夫人王姬喜爱公子鲍,与他私通,并许诺助他成为君主。于是,襄夫人就有了废昭公立公子鲍的想法。
公子鲍听说齐公子商人(人名)以厚施收买人心,篡夺了齐国的君位,便也效法他的行为,广散家财,周济贫民。昭公七年,宋国发生大饥荒,公子鲍拿出他仓库里的全部粮食,周济贫民。公子鲍敬老尊贤,凡是国中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者,每人每月都送去粮食,另加五匹丝帛,并经常派人前去问寒问暖。若有一技之长的,他都罗致门下。朝廷公卿大夫之家,每月也都有好礼馈送。自己宗族里面无论亲疏,凡是有什么吉凶意外的花费,他都倾囊相助。昭公八年,宋国又是饥荒之年,公子鲍仓库已经用光,襄夫人又拿出宫中储藏的物资,帮助他施舍财物。宋国上下无不称颂公子鲍的仁义厚爱。宋国的人们,不论亲疏贵贱,人人都希望公子鲍能做君主。
公子鲍知道全国人心向己,便秘密与襄夫人商议,谋划刺杀昭公。襄夫人说:“听说杵臼将要到孟诸去狩猎,等他一出城,我便让公子须关闭城门,你率领国人攻城,便没有攻克不了的。”公子鲍听从了她的计谋。
守城的将领荡意诸,颇有贤名,公子鲍一向以礼相待。这时候,荡意诸听到了襄夫人的谋划,将它告诉宋昭公说:“君不可出猎,如果出猎,恐怕再也不能返回来了。”
昭公回答说:“他们如要谋反,我就算留在国中,又能免掉么?”于是命令右师华元,左师公孙友留守都城,而自己尽载府库的珍宝,在左右的陪同下,于十一月前往孟诸。
昭公刚刚出城,襄夫人便召华元、公孙友进宫,将他们强留在宫中,而令公子须关闭城门。公子鲍命令司马华耦在军中宣布号令:“襄夫人有命:‘今日扶立公子鲍为君。’我们废除了无道昏君,共同推举有道之主,大家以为如何?”军士皆踊跃道:“愿意从命!”
宫中安定之后,司马华耦率众出城,追赶昭公并将其杀死。随后,众人拥立公子鲍为国君,也就是深为国人拥戴的宋文公。
方圆心得
方是根本,圆是手段。宋文公内心方正,胸怀经世安民的宏图大略,善用圆融的手法,可谓方圆兼备。
广施善行,广结善缘,以善良之心待人,这一点对于施政者来说极其重要。人心向背,往往决定胜败;恩施于人,得民拥戴,其效益难以估量。
宋国的百姓都愿拥戴公子鲍为国君,所以公子鲍便乘宋昭公出外打猎之机,发动了政变,轻易获取君位。晋国为诸侯之霸主,率领众诸侯讨伐时,却见百姓对公子鲍爱戴异常,非兵马所能胁从,只好无奈承认其君位,无功而还。
挡太子连升两级
一次,楚太子建接到父王的紧急命令,连忙驾车向王宫赶去。当时刚刚下过暴雨,宫中地上积满了水,太子就把马车一直赶到茆门(于宫内外廷之间的门)才下来。当时的楚国有一条法令:任何臣子人见,车马不准驶到茆门。
负责宫禁的官员看见了,急忙走到太子面前,对他说:“殿下,车子是不准驶到茆门的,这是朝廷的法令。”
太子为难地说:“皇上紧急召见我,我不能等到积水干了才进来,所以就把车子赶到这里。”
“我必须依法办事。不管是什么情况,殿下,下官得罪了!”说着,宫禁官员举起长矛打在太子的马身上,那马负痛乱跳,把车驾也弄坏了。
太子恨恨地走进宫去,气得脸色都变了,哭着向楚王告状:“求父王为儿臣做主!”
楚王惊讶地问:“是谁欺负你了?”
太子把经过哭诉了一遍然后说:“求父王一定杀了这个小人,为儿臣报仇!”
楚王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面带微笑,对太子说:“这才是真正的执法的臣下啊,我怎么能杀呢?他既不因为你将来会继承皇位而奉承巴结你,也不因为本王是你父亲而徇情枉法,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我不仅不杀他,还要提拔他!”于是,楚王当即传令,将负责宫禁的官员连升两级。
方圆心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而一个负责宫禁的小官在堂堂的太子面前竟然做到了,能够做到这般的忠于职守,实在是一个人严于律己、为人刚直的表现,这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之所在。
当然,楚王在这点儿上也做得不错。只有当政者以身作则,不徇私枉法,国家的法制才能真正完善,国家也才能逐渐强大起来。
择国而从的典范——李斯
秦国的丞相李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做过乡村管理文书的小官。一次,他见厕所的老鼠在吃粪便,见到人又慌乱逃走,而粮仓里的老鼠,住的是宽敞的库房,又不会遇到人和狗的惊吓,总是自由自在,所以由此想到人的地位高低,叹道:“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所以决心,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
李斯曾向饱学之士荀卿学习帝王争霸的学问,后来在荀子的举荐下,成了楚国宰相春申君的幕僚门人。一天他与朋友喝酒,说到春申君在楚国做了那么多年的宰相,原本最强大的楚国却变得衰弱了,楚国的这帮朝臣全是些贪污腐化的家伙,不禁想到楚国早晚会被西秦打败。李斯又想起了恩师荀卿对他说的话:“楚王昏庸不值效力,六国弱小难成霸业。春申君黄歇也老矣,他早没了往日的豪情和勇力。当今天下只有秦国有帝王之气象。”于是,他就告别了故乡周游列国去了。
李斯来到了齐国,因为他久仰齐国孟尝君田文的英名,所以他便投奔在了孟尝君田文的门下。孟尝君的门下有一叫茅焦的对李斯很是友善和赏识,极力向孟尝君推荐李斯,希望能重用这个从楚国而来的年轻人。但无奈孟尝君的手下食客有三千余人,而孟尝君田文又是个尚武之人,认为当今天下是靠武力来争雄称霸,而读书人夸夸其谈又手无缚鸡之力,有何用呢?当李斯听说孟尝君一次靠鸡鸣狗盗之人的帮助才脱离危险之境的故事后,他便辞别了茅焦来到西秦咸阳。
此时,正值吕不韦当上秦国的丞相没几天。这位手握生杀大权的秦国丞相一见到李斯,就被这个年轻人所表现出的气质和才华所吸引,在听了李斯一番对天下形势和对秦国未来国策的分析论述后,他在心里暗自称奇。吕不韦当即留下李斯做他的门客。李斯凭自己的才干和智慧赢得了吕不韦的信任,凭借他的直率和真诚又赢得了吕不韦的心,很快就成为吕不韦最信任的心腹门生。
几年之后,在廷尉李斯的主持下,秦王赢政举行了成年的加冠仪式。李斯站在赢政身旁,宣读着自己为赢政草拟的诏书。这一天,赢政正式从相国吕不韦的手里接管秦国军政大权,吕不韦继续主持秦国军政事务,只是得把兵符印信交到李斯的手中。
不久,太后的情夫缪毒谋反,秦王带兵将嫪毐及其余党一网打尽。李斯见秦王对此事大为恼火,又密奏秦王说:“缪毒当年进甘泉宫全是吕相国引诱太后才造成的。太后花重金买通行刑官员没有给用刑,吕相国也是知情的。”秦王赢政用鹰样的双眼看着李斯,李斯满脸忠诚、满脸老实的模样。秦王赢政说:“其实孤早就有所闻,只是因吕不韦侍奉先王有功,并且对秦国的强盛做出过贡献,孤不忍加害。”叹息一声又说,“只是这吕不韦自恃功高,欺本王年幼。他竞用奸人引诱太后,秽乱后宫,实乃可恶。李斯,你去相国府传孤的旨意,立即罢去吕不韦相国之职。念他吕不韦过去对秦国的功绩仍准他领文信侯之爵位,让他去洛阳自己的封邑居住去吧。”
此后,秦王赢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郑重宣布:“任命李斯为秦国丞相,主持秦国一切军政事务。”李斯终于像吕不韦一样,站在了高高的王廷上向阶下的百官宣读秦国的最高指示。
方圆心得
李斯后来助秦王统一了天下,深受秦始皇宠信,儿子娶公主为妻,女儿也嫁给了秦公子,可谓盛极一时。丞相府一次宴宾客时,车马之多令李斯自己都感到吃惊。
从楚国上蔡乡村管理文书的小吏,到楚国郢都宰相府春申君的一个小幕僚,转而到齐国孟尝君田文的门下,再转到强秦丞相吕不韦的门生,最后到统一天下的强秦丞相,李斯竟然没费多少周折,只是凭着从饱学之士荀卿那儿学来的帝王争霸之道和自己本身的才能与机灵就做到了。所谓“天时地利”,战国时代,“天时”纵好,人人有份,李斯其实也只强在抓住“地利”,因时而动,见机而行而已。地理不同,国势有异,而所成也是天壤之别。
“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李斯发出的这句感叹,简直可以作为警言提醒现实中的人们:要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要盲目的在混水中瞎转,一味的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好,生不逢时;而要从大局出发,从大处着手,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天时地利,预谋好前程,置己身于一个最好的大舞台,这样,自己的才智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一生的成就才能达到最高,为社会所做贡献也最为丰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