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之道:和谐是人生幸福的至高境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33085
  • 作      者:
    崔金生著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人做事、为人历来追求“和为贵,仁为本”。什么是“和为贵,仁为本”呢?这里的“和”就是中和、中庸之道;而“仁”从字面上就可以窥其一二:“仁”’字是由两个人组成的,是指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如果只有一个人,是不需要和谐的。一个“仁”字,就给我们指出了和谐的根本。
  和谐自有它的规律和法则,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道”,和谐之道,讲的就是和谐产生和运行的规律。当你掌握了这些规律后,你的所作所为就会无往而不利,处理人际关系会得心应手,做起事来更是左右逢源。
  孔子曰:“君子合而不同”。意思是说,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们在一起,虽然各有各的主见,但是却能完美统一,互相印证。孔子的确是一位智者,他一针见血地给我们解释了和谐的主旨。
  和谐的含义就是不同的人和事物在一起却能相处愉快,统一圆满,不会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区别而产生隔膜、矛盾、纷争和混乱。
  在孔子的眼里和谐属于道德的一部分,而道德,是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单独一个人是不需要道德的,我们看看“仁”字的写法,是由两个人构成,这就形象地给我们阐释了道德的定义。
  因此,和谐是人和人在发生联系的时候应备的元素。
  到了现在的社会,和谐运用的范围更广了,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人的概念。国家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每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也需要和谐,和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宽厚是和谐的第一要素
  和谐贵在自知之明
  指责别人是和谐的大敌
  把握和谐的规律
  领悟和谐的境界
展开
作者简介
  崔金生,1937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进修班。1965年后历任管理员、质检员、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宣传部长、党委委员,崇文区文学组、北京工人文学组诗歌组组长。曾多次获先进工作者和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出席国庆30周年观礼代表。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七个光棍汉》,中篇小说《天桥大鼓妞》,相声集《逛天桥》(合作),另外发表诗歌100余首、短篇小说数十篇、散文400余篇、杂文100余篇、相声《电车上的文章》与小品等数十篇。部分作品选入多部文学集。《七个光棍汉》获北京市写作文化节一等奖,其作品获各类文学奖3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做事、为人历来追求“和为贵,仁为本”。什么是“和为贵,仁为本”呢?这里的“和”就是中和,中庸之道。而“仁”从字面上就可以窥其一二:“仁”字是由两个“人”组成的,是指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如果只有一个人,是不需要和谐的。一个“仁”字,就给我们指出了和谐的根本。
  和谐自有它的规律和法则,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道”,和谐之道,讲的就是和谐产生和运行的规律。当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后,你的所作所为都会无往而不利。处理人际关系会得心应手,做起事来更是左右逢源。
  本书通过有趣的语言和故事来揭示和谐的本质和规律,洞察这个隐藏于我们生活中的大智慧,让你从中掌握和谐的先机而为自己所用。从什么是和谐,到和谐的规律、和谐的运用及和谐的境界,希望这些人类的睿智能供你借鉴,营造出一个和谐完美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说破幸福的秘密:以和为贵
  寒冷的冬天到来了,一群豪猪挤在一起,相互用彼此的身体取暖,可是当它们彼此挨得太近时,就会被伙伴身体上的尖刺扎得鲜血淋漓,可如果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又达不到彼此温暖对方的效果。如何找到一个既不会相互伤害。又能够感受到彼此的温暖的距离,这就成了豪猪们的哲学课题。
  我们每一个人,正如同这群冬日里互相取暖的豪猪。
  如果我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太近,那么我们彼此不同的个性就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可如果我们过于疏远,那么我们又会因为过度的冷漠而变得面目可憎。
  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感到恰到好处的距离呢?
  对此,孔子告诉我们说:君子和而不同。
  意思是说,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们在一起,虽然各有各的主见,但是却能完美统一,互相印证。
  所谓和谐,是指不同的东西有序地配合,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但又浑然一体,此之谓和谐。
  “和”、“谐”二字连在一起的含义就是不同的人在一起却能相处愉快,统一圆满,不会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区别而产生隔膜、矛盾、纷争和混乱。
  在孔子的眼里。和谐是道德的一部分,而道德,是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单独一个人是不需要道德的,我们看看“仁”字的写法,是由两个“人”构成的,这就形象地给我们阐释了道德的定义。
  因此,和谐是人和人在发生联系的时候所应具备的元素。
  到了现代社会,和谐运用的范围更广了,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人的概念。国家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每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需要和谐,和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1)如鱼饮水暖自知:和谐的要素
  如果说,和谐就是不同事物的有序均衡组合,是一种美,那么,于我们个人而言,和谐的人生就意味着在保持你的个性的前提下能够在群体合作之中游刃有余。
  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群体,所有的人,无论他的才华多么出众,智慧多么过人,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要在这个社会中体现出来,获得别人的承认,这样才会有价值。
  卓越与不凡如果不在群体之中展现出现,就犹如绝世佳人藏于深闺之中,千呼万唤不出来,日子久了,人们就会将你淡忘,纵然你心有不甘还想抛头露面,但只怕时过境迁、人老珠黄。更有甚者,有许多人愤愤不平、满腹牢骚,自诩智慧非凡、能力超群,但一旦面临挑战,就好像泥菩萨落进水里,转瞬之间剥落金漆,打回原形,再也成不了气候。
  所以,当我们提到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说到卓越,说到优秀,都是与别人比较而言,而且这种评价是由群体做出的,任何人主观的想法,都必须得到群体的接受才能够获得承认。
  我们所有的人是联结在一起的整体,所有的人都必须要获得周边环境的接纳与承认,鲁滨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一个独立而自由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同样也需要我们在社会上的努力来实现。
  如果我们要想在社会上获得和谐的人生,在这个社会上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而且能够为群体所接受的东西。
  群体永远也不会接受褊狭与刻薄,宽厚的心态是我们取得群体认可的不二法门。这是因为群体也是由一个个的人所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如果我们不接受别人的不完美,那么,别人也同样拒绝接受我们,因为我们也同样并不完美。
  逃避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群体能够接受我们的只有勇敢与真诚,只会接受我们的光明磊落,不会接受我们内心阴暗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不能任由人性中的黑暗部分将我们葬送。
  对物质的过度贪婪欲望与占有,是最无法为群体所接受的,一个贪婪的人势必会不择手段,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这种伤害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现实中的,都应当是我们所要避免的。
  群体是一个让每一个人展示自我的社会生活圈,在这个圈子里,任何有可能对别人造成负面性压抑的力量,如自大的人格、狂妄的语言、动辙对别人的无端指责、性格上的极端与另类、言行举止的轻浮与缺乏责任心,所有这些人性中的负面力量,都将对我们人生的和谐目标构成挑战。
  所以我们说,和谐的人生就意味着成功,意味着无论是别人还是你自己,对你的人生评价更多的以认同为主。反之,如果一个人无法适应这个社会,无法与别人达成有效的合作并于合作中获取自己的人生资源,这样的人生,纵然他非要坚持说自己的人生是和谐的,别人也未必同意。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和谐人生的定律与法则:
  法则一:和谐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得不到别人承认的人,终生与“和谐”二字相隔膜。
  法则二:和谐的人生是对你个性的肯定,而非相反。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打磨掉身上的棱角,并非是失去自己的个性,仅仅是因为有些所谓的棱角过于自我,难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法则三:和谐的人生标志着一个与群体的价值取向趋向一致的共性。如果一个人成为群体中引以为豪的骄傲,而非耻辱,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
  在这里我们所提出的和谐的三个法则,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和谐的主体——群体或团队与我们自己,取消了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和谐的意义都无从谈起。
  第二是和谐事物的差异性,有差异才构成了世界,有差异才保证了我们人格的完整,但这种差异必须是群体能够接受的,不被别人接受的差异,为我们自己带来的只有负面的影响,是不足取的。
  第三是和谐事物的共性,不管我们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有多么高,但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除非我们是能够为芸芸众生带来大利益的神,否则的话,我们就只能选择对别人尊重,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让群体接受我们,而不是任性地强迫着整个社会向我们屈服。天有道,法自然。
  如果我们希望掌握幸福与快乐的法门,让自己的人生体现出和谐的光彩,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接受这样一幅和谐法则图:
  有了这样一张人生和谐图,我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人生成功地图,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把握住和谐的规律,洞悉和谐的法则,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步人和谐之道,并最终领悟到和谐的美妙意境。
  (2)寻找和谐的秘密
  行有道,法和谐。于人际关系而言,和谐是指人与人相处时的愉悦程度,有句话叫鱼水之欢,虽然现在这句话的意义已经演变为异性相处的理想状态,但最早从这种愉悦状态中获得人生收获的却是两个男人:三国的刘备和诸葛亮。
  当时诸葛亮在隆中高卧,刘备在徐庶的介绍下,对诸葛亮充满了景仰,于是决定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他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三顾茅庐”的典故。史载,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之后,曾兴奋地对关羽和张飞说道:我如今得到了诸葛亮,正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
  这就是鱼水之欢的最早来历。
  可以想象,“鱼水之欢”这四个字,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用来表述两个合作者的心理状态,刘备在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才智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种人格的力量让刘备从此对诸葛亮信任有加,甚至身死之,后,还在白帝城托孤,将蜀国托付给诸葛亮照料打理,而诸葛亮终未负刘备之所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身死军中,两人于是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最为理想的一对君臣。
  后代人再运用“鱼水之欢”的时候,总离不了一个“相偕甚欢”的进一步描述,这表明了人与人合作的最理想境界正是和谐,正是如鱼游水般的那种不可言述的合作快感。
  对于这种合作最高境界中的“鱼水之欢”,禅宗也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诠释:大海之中,一条鱼问另一条鱼:什么叫水?
  另一条鱼回答:水就在你我的身边。
  第一条鱼非常吃惊:水就在我们身边?那我怎么没有感觉到?
  另一条鱼回答它:正是因为你没有感觉,才是水存在的最高境界,如果水刻意地想让你知道它的存在,那么你的烦恼就来了。
  这就是和谐的真谛,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让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而不是刻意强调自己的存在,这样才能带动别人愿意为你的目标而努力。
  现如今是一个强调个性、强调创造性的时代,许多人所面临的一个共困扰就是:一旦我们磨平自己的棱角,失去自己的个性,那么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个没有自我的人在现实中是无法成功的,更遑论获得团队的接纳与人生的成功。
  反之。当我们试图保持我们的个性时,这种个性又往往会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冲突,在这两难的取舍中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在保持自己的个性的前提之下,获得群体的认可呢?
  几年前,一个叫吴铭的十二岁的男孩,随同父母移民到了美国,被送人一所私立学校中学习,短暂的新鲜感觉很快就过去了,小吴铭很快就发现他陷入了一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交环境之中,不要说在那些金发碧眼的小洋人眼中,他这个东方的孩子是多么古怪,单是语言上的隔膜,也让小吴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吴铭希望同学们能够接受自己,但是他的努力却只换来了那些孩子的嘲笑,那些孩子就像看待一个怪物那样审视着他,拿他取笑,故意戏弄他,还给他起了许多难听的绰号。
  小吴铭沉默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孩子们的社会生活圈子之中,孩子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超过成年人。
  而对于小吴铭来说,最大的痛苦更多来源于他的父母,孩子的父母也一样面临着不被当地主流社会所认同的困难,根本就顾不上小吴铭,反而认为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净给大家添麻烦……小吴铭终于发现。人在社会上的生存,唯一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那么,小吴铭又如何解决甚至连他的父母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呢?
  他只能在他和当地孩子们的差异上做文章。肤色、头发与眼睛的颜色不同,这仅仅是外表,最大的区别是,他所来自于的东方社会对于当地孩子们来说是一片空白,教育与文化的背景差异,这些才是最主要的。
  于是有一天,小吴铭有意带了一张中国剪纸去上学,并故意让同学们看到这张美丽的作品,那些从未见过中国艺术品的孩子们惊呆了,他们发出了夸张的呼声:上帝啊,这是什么,竟然如此美丽……
  这就是中国的剪纸,小吴铭自豪地告诉他的同学们,并说:如果你们喜欢的话,我可以替你们剪……    ,
  说完,小吴铭拿出剪刀和彩纸,很快剪了一张印第安人的剪影,所有的同学立即震惊了,投向吴铭的目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漠然与充满敌意。
  没有人能够知道,小吴铭为了练习剪纸,他在家中把自己的手剪得鲜血淋漓,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他希望人们能够知道,他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连英语都说不清楚的笨学生。
  这次事情之后,小吴铭在孩子们的心中很快有了地位,他并不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这是他告诉别人的最重要的事情。
  当小吴铭已经适应了异国的环境的时候,他的父母却面临着人生又一次的重大选择: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始终无法获得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同,现在他们考虑的问题是小吴铭所没有想到的:回国。
  小吴铭也渴望着跟随他的父母一道返回遥远的家乡,但是,他当时正准各再做一件事,让他的伙伴和老师们大吃一惊。
  那一年小吴铭刚刚l5岁,在美国底特律。
  他打算开一家中国餐馆,让当地人品尝到中国美味的饭菜。
  对于他这个建议,父亲和母亲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们两个成年人的努力都无法获得任何效果,更何况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了,他们冷冷地拒绝了小吴铭的建议,并告诉他随时准备回国。
  小吴铭却不肯放弃,他奔跑在居民社区的周围,调查当地人对中国饭菜的印象,并请求他的老师帮他作了一份融资申请,拿着这份申请,他一个人怯生生地走进了银行,出乎意料的是,银行批准了这一贷款要求,贷给了小吴铭十五万美金。
  就在小吴铭的父母目瞪口呆时,小吴铭的中国菜馆已经开张了,当天宾朋满座,营业额高达7000美金,他只用了两个月就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并成为了当地让人羡慕的“有钱人”之一。
  当小吴铭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他的父母却已经成为了他的雇员,忙前忙后地替他操持着饭馆的业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吴铭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和谐的人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只要你找到你自己的价值之所在,找到你人格中最有魅力的部分,那么,当你融人社会的时候,就会真切体验到鱼儿游在水中的感觉。
  (3)和谐不是丧失自我
  驴子在吃草的时候听见蝉在唱歌,歌声非常美妙动听。驴子沉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要是我能和蝉一样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演唱一首歌曲,那该有多么美好啊!”
  驴子这样想,于是便羡慕地问:“你的歌声实在是太动听了,请问你是怎么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的?你有什么秘方或者诀窍吗?”
  蝉答道:“秘方、诀窍倒是谈不上,不过我认为我的嗓子好可能和我经常吃露水有关系,露水是种好东西……”
  驴子听后大喜,因为露水对于它来说很方便就能找得到。从此以后,驴子就不吃草了.只喝草叶上的露水,没过多久驴子就饿死了。
  驴子的悲剧来源于它丧失了自己,强求自己和别人一样,结果不仅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还迷失了自己。中国还有个成语叫“邯郸学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和谐也是如此.真正的和谐并不意味着要求大家都是一个样子,完全相同,而是拥有不同的个性、爱好、品位等,但相处在一起时,却又融洽和美,不会互相冲突。
  和谐就好比一个房间里,不可能为了整齐只摆放一些椅子,而是另外还要有桌子、沙发等其他的摆设,物尽其用,互相协调,这样才美观实用。
  一个人养了一头驴和一只哈巴狗。驴子成天被关在栅栏里,虽然不愁吃喝,但是每天都要干很多的活儿,不是到磨坊里拉磨,就是到树林里驮木材,或者运货物到集市上,工作特别繁重。
  哈巴狗的命运和驴子则有天壤之别。它会表演许多小把戏,做很多有趣的动作.特别能讨主人的欢心,主人一高兴就会赏赐给它一些好吃的,到了傍晚主人还会和它一起外出散步。
  驴子在工作之余,难免心有不平,自己累死累活,还得不到自由,而哈巴狗什么都不用干却能得到宠幸。
  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驴子扭断缰绳,跑进主人的房间,它决定学哈巴狗那样逗主人开心,说不定主人会带自己出去游逛一天。
  驴子看到主人就围着他跳舞,可是它的腿碰倒了桌子,碗碟被摔得粉碎,接着又撞翻了椅子。驴子觉得这样还不够亲热,于是它学着哈巴狗的样子,趴到主人身上.伸出舌头去舔他的脸。
  主人被它吓坏了,以为驴子发疯了,也不敢反抗,只是在那里大叫。驴子以为主人喜欢自己这样,越发起劲了。
  大家听到喊叫急忙赶到,把驴子拽了出去。驴子等着主人给自己奖赏,没想到反倒挨了一顿痛打,接着又被关进了栏子里。
  这个驴子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它的不和谐就是因为它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明自己是一头驴,却偏要去学哈巴狗,结果只能是遭到人们的厌恶。
  在现实生活中,和谐绝不是排斥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要求大家千篇一律。当我们和别人相处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学会尊重和接受别人的风格,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说破幸福的秘密:以和为贵
(1 )如鱼饮水暖自知:和谐的要素
(2 )寻找和谐的秘密
(3) 和谐不是丧失自我
(4) 和谐就是相处之道
(5) 和谐就是让别人和自己都快乐
(6) 给人欢愉,带来和谐
(7) 和谐就是让别人和自己都成功
(8) 放弃私欲,感知和谐
(9 )和谐体现在细节中
(10) 小处决定和谐

第二章:宽厚是和谐的第一要素
(1) 宽厚的心态
(2) 容人的胸襟
(3) 宽容是一种自我要求
(4) 养成宽厚的心态
(5) 嫉妒冲淡和谐
(6) 拔出嫉妒的刺
(7) 报复心害人害己
(8) 克服报复之念
(9) 乐观的心态
(10) 阳光的心态

第三章:淡泊物欲,走向和谐
(1) 欲望产生不满
(2) 物欲产生冲突
(3) 欲望是无底洞
(4) 心病只能心药医
(5) 浇灭心头火自凉

第四章:长远的目标确保和谐
(1) 高远的人生目标
(2 )唯大志者知和谐
(3) 只看鼻子前的小事者必有后患
(4) 目光短浅的悲哀
(5) 可以没有大志向,但不可以没有大心胸

第五章:创造和谐,维护和谐
(1) 人生务本,和谐为重
(2) 善行者自然和谐
(3) 善于合作,营造和谐
(4) 和谐地合作使彼此受益
(5) 羞辱都是自找的

第六章:明晰自我定位意味着和谐
(1) 避免自大情结
(2) 目中无人不可取
(3) 狂妄招致灾难
(4) 拒绝狂妄心态
(5) 和谐就是维护他人的利益
(6) 损人利益非和谐
(7) 和谐取决于你
(8) 和谐是一种责任

第七章:指责别人是和谐的大敌
(1) 责怪他人是失败者的致命缺点
(2) 指责是一种坏习惯
(3) 责任在自己身上
(4) 勇于承担错误
(5) 避免怨恨和报复

第八章:把握和谐的规律
(1) 和谐自有规律
(2) 遵循和谐的规律
(3) 和谐要顺势而为
(4) 和谐是主动的选择
(5) 和谐意味着变通
(6) 死搬教条没有和谐
(7) 和谐不是偶然

第九章:避免极端。走上和谐
(1) 危险的极端
(2) 极端是和谐的大敌
(3) 极端带来的大祸
(4) 轻浮终害己
(5) 做人不要太轻浮
(6) 改变你的冲突型人格
(7) 追求完美不和谐
(8) 包容残缺才有和谐

第十章:步入和谐之道
(1) 和谐至上,仁乃至本
(2) 律己以严,待人以宽
(3) 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道法自然,仁者爱人

第十一章:领悟和谐的境界
(1) 身与心的协调平衡
(2) 身心合一促和谐
(3) 与人融洽相处,和谐美满
(4) 人与人的和美共荣
(5) 人与社会的共韵同律
(6) 和谐需要智慧
(7) 智慧生和谐
(8) 和谐是人生幸福的至高境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