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25428
  • 作      者:
    孙郡锴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俗话说,“人到40不学艺”。44岁不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的生理曲线的转折点,而且40岁左右人的很多方面都已定型。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多数人一生的成京到40岁时即基本确定,所以努力一定要趁早。
    59件事是59个人生经验的总结,提前了解和借鉴它们,可以使自己绕开许多障碍,让自己44岁以前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顺畅。从了解这59件事入手,正是44岁之前提升生存境界的不二法门。
    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大智慧:1  事业是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证明,2  心态的磨炼印证人生的成长轨迹,3  把处世之道当成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4  要让婚姻家庭成为幸福的源泉而不是累赘,5  始终把健康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6  掌控生活而不要被生活所掌控
    44岁之前必须知道、也必须做到的,就是事业上有所成就。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事业是最重要的一张名片,而44岁是人生的一个门槛,迈过了这道槛,激情与创造力都会大大衰退。44岁之前尽量有所成就,44岁之后方能享受人生的无限风光。
    社会交往、人情世故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可以使你事业成功、万事通达;也可以使你步步受阻、一事无成,因此不要等人生过半后才去懊悔自己年轻时的鲁莽、懵懂。44岁之前,你就应该尽力去悟透处世的智慧,掌握更多人际交往的学问。
展开
精彩书摘
    寻找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或许你会有这样的感慨: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社会上也提供了多种充电方式,但时间有限,都是下班后的“散碎银两”,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职场变化无常,今天的“金领”也许很快就成了明日黄花,今天含金量很高的证书,到了明天也可能不名一文。因此,你的眼光要放得远一些,结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经过理性规划的充电计划,才是将来职业生涯的理想投资。
    如果你需要的是一块进入好企业的敲门砖,你可以选择能获取文凭,让你改头换面的系统学习;如果你已经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危机意识使你产生继续充电的要求,你可以选择短期培训;如果你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则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班,但大多数在职研究生班申请硕士学位首先需要学士学位;如果你拥有较丰富的资历,相应的国际资格认证则会使你锦上添花;如果你想要获得海外学位,也有很多方式可为你提供选择。
    就像我们在高考时希望考取知名院校以获得高水准的学习条件一样,无论选择哪种充电方式,你都需要了解提供教育的机构,如机构本身的素质、提供教育的系统程度以及文凭或证书在相应的领域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等。
    总之,无论是拿出专门时间去深造,还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通过基础和后续坚持不懈的努力,都能使那些有心的职场中人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最终拥有纵横职场的能力。
    没有专长就会被淘汰
    专长就是你在竞争中取胜的本钱,就是工作中拿得出手的本事,如果没有专长,老板凭什么给你高薪,凭什么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所以如果你觉得在公司中不如意,那么就要检讨一下你自己,然后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多做努力,把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首先,44岁之前的职场中人要学有专长。
    人的一生,还存在着一种危险,那就是“平庸”二字。知识是有一些的,但没有专长,有的人很好学,似乎什么都想学一点,但又称不上“家”,所以仍然派不上用场。而学有专长,则是一条迅速成长之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加德纳发现,标准智商测试只能测两种智能:数学和语言智能。而实际上,人的基本智能至少有五种:数学、语言、音乐、空间感、运动感及身份两种社会生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把握自身七情六欲的能力。所以,智商并不能全面反映人的智能。人各有所长。如果能以自己某一方面的专长为基础,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求发展,那当是很有前途的。已故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世界歌坛超级巨星卡诺?帕瓦罗蒂回忆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的父亲——一个普通的面包师,把我引入了歌的王国里。他要我勤奋,以开发我嗓子的潜力。我家乡的一位职业歌星收我为徒,同时我还在一所师范学校就读。
    “毕业时,我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个歌唱家?’
    “我父亲回答说:‘如果你要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两把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我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我选了一把椅子。经过7年的努力和失败,我才首次登台亮相。又过了7年,终于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现在想一想,不管你是搞建筑,或是写一本书——无论我们干什么,都应该把毕生精力献给它,矢志不移。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只选一把椅子。”
    一般来说,一个人或许可以所知甚多,所学甚广,但其所专,大多只有一门。能做个专家的人,为数寥寥。即使不能当专家,能专一行,也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说起专家,又不禁令人想起那个“一线万金”的故事。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特邀德国电机专家斯泰因梅茨“诊断”。他在这台大型电机边搭帐篷,整整检查了3昼夜,仔细听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着各种计算,最后踩着梯子上上下下测量了一番,最后就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画了一条线做记号。然后他又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做记号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即可排除。”工程师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正常运转了。众人为之一惊。
    事后,斯泰因梅茨问福特公司要一万美金作为酬劳。有人嫉妒说:“画一条线要索一万美金,这是勒索。”斯泰因梅茨听后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这就是专家的水平。看上去,他个人的所得实在太丰厚了,但仔细琢磨起来,他为这条线能够画得如此准确而付出的心血又怎能是用金钱衡量的呢?再者,如果不是他准确无误地画准了这条线,福特公司为排除这一故障不知要花比这一酬劳多多少倍的价钱呢!
    由此看来,人才就是价值,人才就是财富,而人才又必须有专门的技能,有哪一家公司不愿招聘到一流的专门人才呢。你想在就业中获得一个好职位吗?因此请尽早努力,尽快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吧!
    如果能培养自己一专多能,那么胜算就更大了。
    常言说,艺多不压身。多一种专长或技能,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一次机会,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目前,下岗人员再就业难,不单纯是因为对工作挑三拣四,文化素质不高和缺乏技能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素质与技能低下的职工队伍无法面对下岗的挑战。难怪许多下岗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上面对一个个招工单位对电脑、外语、技术等级的要求,只好望而却步,扫兴而归。从有关部门的调查中了解到:在一些下岗和失业的人员中有60%的人没有技术专长。有一部分人原来是有技术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能及时实现技能更新,原有的技术已被先进的科技所取代。比如,过去在印刷厂从事制版、检字的职工,都属于技术工人。但是现在,各印刷厂都采用了先进的激光照排和计算机制版。所以说,对老工人来说,技术已经成为历史,自己不知不觉地涉人到无技术的行列。
    在战场上,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市场上,竞争激烈能者胜。
    陈嘉原是广州一家工厂的幼儿园教师,1996年下岗。下岗后,她没有消沉,而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她先后学习了医学美容、美术、插花、制衣、经络等知识,最后立足在美容界发展,开了间“金玉美容阁”。陈嘉与美容女工们和睦待客,提高技术,做出本店的美容特色。结果生意越来越旺,熟客越来越多,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生意行话。由此可以看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创业的本钱。只要多一技能,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一个人一无所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这样的人是职场上最脆弱的一群,经不起一点风浪,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你不想让自己陷入那样的处境里,就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这样才会有前途。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事业是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证明
一  “知道入对行”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保障
正确择业是成功的开始
转行永远不会太晚
二  知道不断自我提升方能赢得更多机会
职场中定时为自己充电
没有专长就会被淘汰
三  知道有时候跳槽恰恰是登高的阶梯
“跳槽”其实并不难
“跳槽”一定要谨慎
四  知道创业的回报与艰难是对等的
迈稳创业的第一步
中年人创业要做好两件事
做一个精明的创业者
五  知道机遇来了就一定要抓住
升职机遇一定要抓住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该出手时就出手
六  知道竞争求胜才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将自己打造为职场明星
敢于竞争让你笑到最后
七  知道付出了努力才会有回报
工作中不能缺少激情
积极思考是种好习惯
八  知道做事情不能太过精明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拒绝借口才能走向成功
九  知道墨守成规就可能被抛弃的道理
不要总是“照搬老一套”
别让思维定势限制了你
十  知道成功有时需要一点异于常人的独特智慧
不要给自己设限
目光尽量放得长远些
必要时不忘记迂回前进

第二章  心态的磨炼印证人生的成长轨迹
第三章  把处世之道当成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第四章  要让婚姻家庭成为幸福的源泉而不是累贅
第五章  始终把健康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
第六章  掌控生活而不要被生活所掌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