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习智慧: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太好了
大学生的11个纳闷
我去大学开讲座时曾答应,如果同学们有问题给我写邮件,我一定有信必答。收到的问题,我全部给予了回答,有的同学多次与我交流了他们的问题。这里我汇集一些同学的问题,可以让大家了解困扰现在大学生的具有普遍性的职业问题。
——什么是我个人的职业爱好?我怎么知道我的职业爱好?怎么样才能培养自己的职业爱好?在爱好与专长之间选择哪个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什么是好的实习单位?怎么样找实习单位?怎么样进行实习?大学期间实习多长时间比较好?
——做社会实践太多会影响专业学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单位招聘的时候看不看专业成绩?专业成绩不很突出影响在校奖励,不是会很吃亏吗?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又不知道该学什么专业怎么办?
——要不要考研究生?要不要读免试直升的研究生?研究生的专业怎么选择?考了研究生是不是更有职业竞争力?
——留学有用吗?很多人说海归成了海待,留学生到底有没有职业竞争力?什么时候留学最好?留学生活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
——一个人怎样才能发展多个方面的能力?怎样管理使用好时间?
——大学生创业应该注意什么?这种创业怎样才能提高成功率呢?学生创业的团队怎样组建与管理?成功的创业者有哪些特点?
——工作单位在选择学生时怎么衡量他们的潜力与价值?在面试中,考官怎么知道对方是不是适合自己单位的工作岗位与职业?企业怎么管理80后员工的?
——怎样比较安全地认识更多的陌生人?认识陌生人的方法是什么?名人很忙,怎样才能把他们发展成自己的良9币益友?
——怎么评判一个学校好不好?我们在学校里发展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上的社会关系有什么不一样?做学校里的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有什么价值?
——应该追求知识的广度还是专业技能的深度?如何使自己获得比较广的见识?在自己的专业学习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扩展见识的需要?
以前子女上大学是全家人的荣耀,现在虽然大学更大了,能够进入大学的人更多了,但上大学仍然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期待。大学要怎么上?这是众多学子感到苦恼的事情,我希望接下来的这些文字能够部分解答这些问题。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太好了,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去忍受三个中有两个念书念到让你睡觉的老师,不需要去浪费学三四年也未见得会做一件事的时间,不需要跨入那两人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等待就业的大学生行列。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恭喜你,在我们这个号称世界工厂、每100个城市工作职位至少有85个属于制造与服务、蓝领的社会,我劝你去读高职。作为一名技术蓝领,你的工作岗位十分有保障,初始收入通常高于本科生,你买房买车的时间都不会比一个大学本科生晚。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不是坏事,因为你有机会听听我说的道理。你可以再去复读——但选专业与学校时,不要听你妈的,不要听你爸的,不要听你爷爷奶奶的,也不要听叔叔阿姨的,更不要听老师朋友的,尤其不要头脑简单看什么好找工作就选什么,而是要选你最喜欢与向往的地方与学科,事先做点研究,弄明白真相,然后一门心思去考。只要选中的是你真正喜爱的专业,即使你考上得比别人晚一点,也决定了你会更有热情、更有趣味、更投入、更有精力地去学好学透。弄明白你的爱好,要比弄明白什么专业流行重要得多,真正做到这一点,你就会比现在大学里那些过半的不明白专业对自己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自己将来喜欢做什么的同学强。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不错,你还有了做海归的机会,你索性可以考虑去国外念大学,将来至少混个外语熟,也多少还有点国际味。说实话,只要你不是在某些国家与一伙中国留学生整天在一起厮混,在这种全球化、很多国际公司都在考虑扩展在中国的布局以及中国企业追求国际化的时代,学完回国或者在国外找个工作都还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而且你本来压根儿也没想上大学,只是在满足父母要你考大学的愿望,那么现在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干你想干的事——办鸡场、倒腾服装、当军警、包鱼塘、开办加工厂、弄个理发店什么的。今天许多创业的人连中学都未毕业,你好好干,混出来了,将来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或者上海交大读个EMBA,一样被社会认可,一样可以物质与精神文明双丰收,这要比你现在在大学校园里虚度时光强上百倍。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你可以踏踏实实找个技术训练班学点技术,在家乡找个工作。现在的家庭多半就一个孩子,你可以与父母在一起,比其他人更好地体会到家庭、亲情。说实话,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点收入,多少学一点新东西,然后全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心态又很好的话,其实这日子不比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钱人差。
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临了,方方面面都开始为高考忙碌,最忙的当然莫过于考生和家长。看CCTV的新闻说,为了不影响考生考试,大连飞机场的飞机航线都改道不经过城市上空,说明现在社会给考生的重视和关心至少比我那个时候多太多了。不过,农村考生的条件还是比较差,得到的关心要少得多。
我是1981年考上大学的,那个时候中学生的考取率大约是4%,和我一起上学的我的七哥第一年就没有考上。这里我假想一下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现在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
——做个体户,最有可能开餐厅。
这比较适合我的个性,自己控制自己做的事情,也比较有挑战性。如果做得比较成功,现在很可能已经有了一家很有名的连锁餐厅,自己也该可以去念EMBA了;如果做得不成功,现在该结婚成家了,在老家造了一大间房子,很可能还超生了一个孩子。
——当小学老师,做0.2个文化人。
这比较适合我好为人师的坏毛病,发挥一下爱看书、爱琢磨的特点,说不定现在也由民办教师混成了公办教师,也有很大的可能编卖教材、辅导学生高考,当了0.2个文化个体户。
——当自由撰稿人,做0.3个文化人发挥爱写的长处,先给小报写故事,再给大报写豆腐块文章,成为若干媒体的通讯员,现在说不定还在某中小城市开上了一个文化传播公司。
——做个人才转卖分子,就是传说中的人才中介机构的生意人,也是0.3个丈化人。可以把本地的农村同胞经过一点点培训,输送给工厂。尤其是一些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返乡的孩子,培训后重新送出去工作。大概做这种工作心里会有相当的满足感,我的六哥现在就干着类似的生意。在一切理想的条件下,还可以考虑和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国“野鸡大学”合办一个在中国授予学位的MBA项目,这就达到相当于大学教授和校长的地位了。
——通过各种关系混进了孝镇干部队伍。说不定现在在抓计划生育或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三天两头喝老乡们请的酒,三天两头到上面开会吹牛,三天两头陪上面的干部下来喝酒,也可能在一个小地方牛得不行,也可能被上面太多的口号烦得不行,也可能为越来越不让收下面的钱窘迫得不行。
——成为养鸡专业户,也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人。这个想法自己有过,养不了鸡就养猪。大概按现在的形势最倒霉的是碰上禽流感,鸡得统统杀光,那现在就得在家郁闷了。
——出外打工。江苏人出外打工不是很流行,不过就算不行也比在家种地强。如果打工老实,坚持给单位小报写通讯,现在也能混上一个工头当当了吧?
——当海员。我喜欢水啊,也喜欢去很远的地方。当海员辛苦,在海上长期漂泊,但是可以满足我上述两大喜好,同时钱也不少。我们那儿最早买摩托车的人,不少就是家里有人做海员的。当然还有人靠当挖煤工人买起了摩托,那个我不喜欢,我不喜欢井下黑黑的那种窒息和被填埋的感觉。
大家看我考不上的打算中有一个小特点就是,基本上都要和文化人沾点边,也不想踏实地种地。农村的孩子想跳出农村,这是一条很明确的路,不过大半的农村青年也为命运所左右。所以如果上面的任何一条都还没有实现的话,那么我现在就在江苏大丰市新丰镇的某田间地头种地,今年应该是在想自己孩子高考的事情了。
从有学位没学历说起
在清华做MPA(公共管理硕士)答辩委员会委员的时候,才知道MPA是有专业学位证书却没有学历证书的。最近遇到几个法院的师弟师妹,知道他们在一些法学院上了研究生学位班,挣到了学位,但校方也说这个是没有学历证书的。其实我以前在学校正规地获得这两个证书的时候,就已经觉得这是多此一举的事情,简直就是相当于“放屁证书”(结果:学位证书)+“脱裤子证书”(过程:学历证书)。
在我们国家,教育与公共卫生是两个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旧框框、旧模式最多的地方。因此,大至发展战略、中至运作策略、小至一个微观组织的管理,均落后于时代很大一步,学位与学历证书这种无聊的双重体制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以战略而论,国家拿那么多的财力去投入与市场需求不对路的高等教育,而弱化了市场需求急切的职业教育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以中观策略而论,从上到下滥设无事可为的CDC(疾病控制中心),以至于工作人员无所事事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以战术和微观而论,包括北京多所顶级名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居然都是亏损运行,实在是让人跌破眼镜。
当然,像教育、公共卫生样的公共事业,面对资源少、需求多、需求市场化而供应计划化的窘境,谁来做都不容易。但是在我前面举到的例子中,显然可见当政者做事水平与认识水平的有限。其实在这两个部门,老旧的做法比比皆是,里里外外说是非的人也不少,但做任何的改动却都觉得无能为力。这既是主管者无能,同时也是由于在这样的体系内传统利益集团过于强势,因此非需要更为有力的革命性改革不可。现在许多相关改革提案直指医院、学校,实际上我以为改革的首要目标,恰是教育与公共卫生两大主管部门及其首要管理者的政策与管理思路,是教育与公共卫生的基本政策,而不是它们的下属单位。
大学之小与小学之大
当传播专家伊尼斯提醒大学应该关心活的人,而不是死的人;当我们读到亨利·亚当斯写的“凡是在校人数众多的地方,学生都受到压抑”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对于今天的大学只有机械性知识、缺乏技能教育及对年轻人的开发性引导的不满可能不仅仅限于中国。我在大学校园里听到有那么多同学时届毕业也不知道自己专长什么、爱好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甚至对想做什么都茫然不知。再回头看我们巨额的在校生数、不断增加的博士生与博导数、多如牛毛的教授与垃圾山般的论文数,实在为我们这样的大学感到巨大的悲哀。不幸的是,我们的大学成了无数青年人爱好、理想与能力的坟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损害人的能力远强于其造就人的能力。就在大学生过剩,就在我们的工商界倍感中等职业教育的不足与投入薄弱的时候,就在我们的高等教学内容与质量依然止步不前的时候,据说我们在未来几年中还要再扩招400多万大学生,真不知道决策者是用什么样的依据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我们在幼小的时候对自己的爱好是有所知的:喜欢吃什么,喜欢想什么,甚至以后长大了做什么。在我们所受的朴素的家教里,多少都还存留了一些人文的元素,以至于使我们仍然有一息人之为人的东西。但从小学开始,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慢慢地在做作业、考试、讨老师的喜欢中异化,重要的是还面对着一大批并非爱好教师这个职业、也是在机械地操作着、怨气重重的教学工作者,然后我们开始进入想象力被限制、动手动脚能力被鄙薄、尝试与自主行动的需要被规制的纪律时代。在经过从小学到高考的漫长操练之后,进入大学的孩子已然成为一脑茫然的“考试精英”,或是为人所不耻的“考试败类”了。
想想谁会留校做老师,想想谁会想留在大学里做学生的辅导者,想想那些能留在大学里的人有多少是出于热情的职业理想,再想想那些留在大学里的人的工作精神与姿态,可以说,许多大学老师的茫然与无聊比起大学生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茫然引导茫然的结果,就是空前绝后的茫然。大学里除了行政化、机械化、自我探索化、膨胀化之外还剩些什么呢?如果说小学老师还有点爱心与朴素的待人之心,很多大学老师可能连这样的心态也没有了。从这样的学校里出来,只要真的是个活着的孩子,不郁闷、不惶然?那怎么可能!呜呼,大学大悲哀,小学小悲哀!
我上半生的12所大学
高考又到,我知道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大学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去年高考期间,我曾写过如果我考不上大学的可能后果与出路。我在这里列出到目前为止与我最有关联的12所大学,从中可以看到大学对于我的人生道路的些许改变,也可以看到大学对于我的人生成长的帮助,还可以看到我对大学的感情以及我为什么乐于与大学之间建立丰富的联系。我们的一辈子就仿佛是在社会的大学中,但是我们也可以在社会大学与真正的大学校园之间建立某种常规的联系,那也许是一种不错的互动模式呢。
——我最早梦想上的大学:复旦大学新闻系。我七岁开始就想做作家,到了中学变成了新闻记者梦,那个时候认为最好的新闻系就是复旦大学的,结果因为老师说我作文好跑题而没敢报考,那年的作文题目是对不修枝桠的柳树发议论。考分出来后我才知道,其实自己并没有跑题。
——我最早上的大学:南京大学法律系。因为看了《福尔摩斯探案集》,以为学法律可以探案而误上。不过上了以后对法律有一定的兴趣,而且把自己的超强记忆力与爱逻辑思辨的爱好用上了。我喜欢那个高水平的同学群体,我也喜欢一座学风扎实并且有很多好老师的课可听的综合类大学。但我不喜欢这个大学那些时候教师内部斗争给我们同学带来的负面感受。我最喜欢的本科老师是周元伯教授。
——我读书写作最多的大学:西南政法学院。地处偏僻的重庆歌乐山下,平时唯一的业余活动是跳交谊舞,大部分时间用在与同学比拼谁看书多与发表文章多上面。在三年的时间内,我看了将近900本课外书,正式发表了25篇论文。我在本校的硕士生导师是王绪三教授。
——我学历最高的大学: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大曾经是我最向往的大学之一,也是我最希望学习社会学的地方。在我创办零点公司之后尤其觉得有必要去学习时,我选择北大,既是推崇它的社会学,也是因为在北京就要上一个北京的大学。应该说,在见识面与学术深度上,在教授的严格要求上,北大很值得我尊敬。我在北京大学的导师是袁方与王思斌教授。我个人最尊敬的龚祥瑞教授是北大法律系的教授。 ——我上得最远的大学: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镇,一个宁静的校园,上了最密集的课,估计也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正式的学位学习。我的导师是安娜·格林博格教授,但与赛奇教授合作最多。
——我教课最多的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过四个学期的每周正式学分课程:实用政策分析方法、领导沟通术、公共谈判、利益集团分析与公共政策辩论。其中公共谈判课程被MPA学生认定为最实用的课程。与薛澜教授合作最多。
——我带的研究生最多的大学: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如果以每学年6个学生计算,目前已经在该校做过30名研究生的导师,尽管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论文,但也因此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讲座。合作最多的是白长虹教授。
——我合作节目最多的大学: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因为与王方华院长与赵心耘院长助理的深交,我们与该院挖掘出来的《头脑风暴》节目大概已经超过五期,是所有大学里面最多的。
——我做讲座最密集的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兼职教授,我同时与经济管理学院上、公共管理学院合作,每次前往访问总是在短时间内密集安排4~8场演讲、讲座与授课。与经济管理学院的贾建民院长和公共管理学院的陈光院长合作很愉快,并将在两院同时招收商业与政府关系方向的博士生。
我受到挑战最大的大学: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作为中央美院的兼职教授,我受到的挑战最大,因为本人的美术修养实在有限。但是我们与他们合作开发的“产品设计概念开发模式”,又是在国内相当前沿的。我领导的公司与中央美院合作的“首期社会创意设计师训练班”,不久也将开招学员。
——我去得最少的任兼职教授的大学: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仅仅访问过两次,为该校做过一次演讲。我的公司里有不少兰大的学生,而且兰州大学加强了我的一个认识:在中国,基础较好、地理稍偏的大学里面的人才最为实用。
——我最新要去的大学:耶鲁大学。今年8月份开始要进行我的每隔5-6年学习一段的计划,我非常高兴能与来自15个国家的朋友一起参与世界学者计划。
展开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冯仑
袁岳先生的这本书浓缩了他诸多成功的体验和心得,展现了他对大学生和年轻人的热情和关爱,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汉庭酒店集团CEO 季琦
事业的成功靠自身的努力和机遇,而一位成功的前辈的经验、智慧和指导会教你怎么做人做事,让偿获益匪浅,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微软中国、盛大集团前总裁,现新华都实业总裁 唐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