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首先指出:“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我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双方会晤的主要目的,他提出了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①关于“结束过去”,邓小平总结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中苏关系,强调“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屈辱”。他表示,中方从未忘记,苏联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曾帮助中国奠定工业基础。关于中苏之间曾经发生的意识形态论战,邓小平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②他特别强调,讲这些过去的事,目的是使苏联同志们理解我们是怎样认识“过去”的,讲完就完了。所谓开辟未来,是指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间关系,明确今后两国新型关系的具体内涵和应当遵循的准则。为了避免过去的悲剧重演,邓小平明确提出,“在发展交往方面,我有一个重要建议: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强调务实发展两国关系,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赞同。<br> 通过这次高级会晤,中苏两大邻国终于结束了几十年来的不正常状态,重新建立起了正常的两党、两国关系。1989年5月18日,高级会晤结束后,两国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除了对影响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外,还正式确认了两党、两国关系准则。在两党关系方面,公报第十条指出,“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将根据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进行接触和交往。”在国家关系方面,双方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确立了既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更不同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那种对抗状态,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睦邻友好的正常国家关系。<br> 把握历史时机,实现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意义重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政治风波更使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这以后,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认为,“中国事件是中国人民的内政,任何人都不应从外部施加压力”,“希望伟大的中国人民很快地翻过自己历史上这悲剧的一页,继续沿着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道路前进。”<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