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期,在华东师范大学期间,我们跟随程其襄先生学习逻辑学。“文革”结束后,程其襄先生从带函数论研究生转为带逻辑学研究生,我就帮他为研究生开数理逻辑课。用的教材是由程其襄先生推荐的哈密尔顿著的《数学家的逻辑》,当时师生在一起探讨逻辑学的奥秘,兴趣甚浓。
正是在这种情绪支配下,1979年我奉调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研究室工作,并于同年参加了在北京通县召开的全国逻辑大会。当时,真是科学的春天来临之际,能有幸参加有数百人参加的盛会,获益匪浅。会上聆听了老一辈逻辑学家如北京大学教授王宪钧、吴允曾、晏成书等先生的讲话。特别是他们提到的20世纪现代逻辑发展在哲学方面取得的三大成果,即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图灵机和可计算性、塔斯基形式语言真概念等,印象极为深刻。一回到上海,我就怀着激动的心情,查找有关的论著,如饥似渴的进行研读。
三年后,我完成了20万字的书稿——《形式化:现代逻辑的发展》。书中主要环绕现代逻辑发展在哲学方面取得的三大成果的形成而展开。该书稿在青年编辑方鸣的热情支持下,1987年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丛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后来又撰写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曾听友人说起,有出版社想请数学家谷超豪先生撰写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论著,谷先生回答:“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有相当深度的内容,你要我较为准确地表达这方面的看法,我也得花半年时间准备。”大学毕业时,我本来被选送赴苏联科学院进修,但由于苏方的原因而未去成,校方就转而将我送复旦大学进修。正是有了这样的机会,我选修了谷超豪先生主讲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空气动力学等课程。谷先生的讲课,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清晰的思路、精确的语言表达、恰到好处的案例,带着听课人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世界。当知道了他对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评点后,激励了我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对哥德尔定理相关文件的研读。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研读了哥德尔的原著和相关的几本著作,逐步形成了一些认识,在此基础上写成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书稿,并在辽宁教育出版社俞晓群编辑支持下,以“世界数学名题欣赏”丛书出版。后来该书还获得1988年中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