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正名
一、正名的必要性:
“名”通常是指人们对所认识事物的一种称呼,它类似于现在我们所广泛使用的“概念”一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所谓“正名”,就是要端正概念,对概念作出正确的认识与阐述。对一个具体事物而言,正名是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一事物自身;对一门学问而言,正名更是为了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保证该学说的确定性与稳定性。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便对“正名”进行了论述。据《论语·子路》记载:
子路日:“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从中不难看出正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孔子把正名放在诸事首位,因为名正是言顺的必要条件,并将最终决定事成、礼乐兴、刑罚中、手足有措的实现。因此,名不正,则上述预期情况皆难以实现。于是,正名便成了首要解决的大事。只有正确解决了正名的问题,才能保证其他问题的顺利解决。
无独有偶,我国先秦时期的另一位思想家荀子,也认识到了正名的重要性。据《荀子·正名》所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