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虽千端万绪,但概括言之,不外知与行。《中庸》所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此五段功夫,给予后人以深切著明之启示。兹特逐段详细解释之。(二)博学
何谓博学?博学者,关于知识材料之搜集,力求其周遍也。孙中山先生有云:“知之范围甚广。宇宙之范围,皆为知之范围。”又云:“吾人之在世界,其知识要随事物之增加而同时进步。”此即谓宇宙间所有事物,皆为知识之材料。此等材料,逐日增加,不仅须多加搜集,且须广为搜集。多与,一之意义,合即为博。孔子即系博学之第一人。
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日:“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鲁国达巷地方的人说:“伟人呀孔子!学问广博,却可惜不得成为一技一艺的名家。”孔子听到了这话,对他的门弟子说:“我该专心干些什么技艺?专心驾车呢?专心射箭呢?我看,还是专心干那驾车的事吧。”
[注]这一章是孔子听到别人称誉,自已谦虚的话。
达巷党人,乃里巷之人,只知执一艺以成名。然博学之人,则非徒拘于一技一艺。
太(音泰)宰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音余)?何其多能也!”子贡日:“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日:“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日:“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
有一个做太宰的人问子贡说:“夫子是个圣人吧?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才能!”子贡说:“原来是上天放任他要使他成为圣人,而且多才多能。”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少年时微贱,所以学会了很多鄙细的事。至于在位的君子,要不要这么多的才能呢?不要这么多的啊!”弟子琴牢,字子开,一字子张。他说:“夫子曾经说过:‘我因为不能为世所用,所以学会了这些技术。’”
[注]这一章是决太宰不知圣,子贡知圣,孔子不居圣,只居多能,却又不以多能为可贵。
孔子多能,为其博学之证。但以天资优异,不欲自囿,故对已成之技艺,亦常习之。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论语·学而》
孔子说:“要学习,而且要时时温习。这岂不亦是一件高兴的事吗?”
知识之范围既如此之广,学问无止境,亦可以想见。惟有对于宇宙现象勤于观察,对于书籍尽量阅读,对于日常所接触之人物事理,不任其轻易放过,而予以认识领会。至于已得者毋使遗忘,时加温习,从旧知识中领略新心得,如此则愈求愈博,愈博愈精。
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孔子说:“做学问,好像来不及的样子,还怕会失去什么似的。”
子夏日:“日知其所亡(音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去声)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子夏说:“每天要知道自己所不知的,每月要不忘掉自己所知的,可以说是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了。”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能够温习从前所知的,而且又能够知新的、从前所不知的,就可以做人的师长了。”
(甲)观察宇宙间之现象,以了解自然界的法则。
今夫(音扶)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去声)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音全,通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去声)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日,天之所以为天也。于(音乌)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日,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中庸》第二十六章
现在先讲那天,不过是那么多的小小的光亮,可是说到它的大,是无穷的大,日月星辰都悬系在这上面,万物都覆盖在这下面。现在再讲那地,不过是一小撮泥土,可是说到它的广和厚,是广到没有边际,厚到没有底止,它却载着华山那样大的山不觉得重,收容了河,又收容了海,亦不会泄漏什么,万物都载在那里。现在讲那山,不过是拳头那么大的石块,可是说到它的广和大,草木生长在这上面,禽兽居住在这上面,宝物储藏在它那里。现在更讲那水,不过是一瓢水,可是说到它那不可测量的深和广,鼋鼍蛟龙鱼鳖都生长在这里面,多多少少的货财,都繁殖在这里边。《诗经·周颂·维天之命》这首诗上说:天的吩咐,永久是这样的严肃。这就是天之所以成为天的道理。它又说,他的功业是这样的显赫,文王的品德,是这样的纯一不杂。这就是说文王的所以成为文的道理。永久是这样的纯一不杂。
由于观察所得,知天之明丽而又高大无穷,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地为土积而成,极为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山为石所积成,动物植物与矿物皆生于其中;水中亦有动植物,一切生长之物,皆有赖于水。
以上系就静的方面观察所得,再进而就动的方面加以观察,深感宇宙间有动能之存在,否则天体何以运行不息?水何以亦川流不息?由此获得如下之认识与推论:
诚者,天之道也。——《中庸》第二十章
这诚字,乃是动能的常存与无患,是天地自成,万物化育的道理。
展开
——陈立夫
《四书道贯》取孔孟之道“一以贯之”之意,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篇归纳讲解,使之成为有系统的整体。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讲解详尽,考证有据;又谙熟西方文化,对比中西以观异同,因而对现代读者尤其青年读者了解孔孟学说,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甚为有益。
——程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