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拨开「物象化」的迷雾: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67179
  • 作      者:
    杨思基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拨开“物象化”的迷雾: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作者在具体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争做到尊重作者、尊重原著、认真严肃地对待各有关研究资料,真正把握“广松哲学”的内在思想逻辑,从“广松哲学”的内在思想逻辑和原始资料出发,来理解“广松哲学”的“物象化理论”及其与整个“广松哲学”的理论关系,并探讨和说明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理论地位和作用,并且也认识到必须把马列原著、近现代西方哲学原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与“广松哲学”原著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还要联系近现代科学发展史及我们的现实生活实践,把文献研究和历史的研究及当前面向实践与现实的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真正搞清“广松哲学”的来龙去脉并把握其思想实质。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思基,男,1958年生,山东临沂市人,哲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1988年6月至2005年2月在聊城师范学院(聊城大学)工作。2005年2月至今,在苏州大学哲学系工作。曾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情况》(日)、《南京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理论前沿》、《现代哲学》等20余家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哲学年鉴》和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等刊物全文转载或摘转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拨开“物象化”的迷雾: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以史、论、逻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介绍了日本哲学家广松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内容,系统论证了广松涉物象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及其与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关系;论证了广松涉提出物象化的理论根据以及其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深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物”也就是广松涉所讲的社会实践关系的“场”,即现实生活的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相互关系所中介和构成的自然与历史的统一之物;指出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是历史的客观逻辑论说,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实践关联关系场”的历史辨证法,并总结性地介绍了广松涉的哲学及其“物象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或“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性差别。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广松涉物象化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历史背景
    广松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一种透过人们物象化误识、揭示其认识本质和社会历史本质的物象化理论和事的世界观理论。所以,广松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论视角和视野,他基本上是沿着物象化理论、事的世界观及其存在论来诠释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章主要介绍了广松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背景,其哲学理论的提出、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日本国内国际政治及社会历史状况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广松哲学”的影响。1963年伙,广松涉在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中发现了马克思从异化论向物象化论的转。1968年下半年,广松涉在《马克思的物象化论》等论文中正式明确地提出了物象化理论。1972年7月至1974年8月,广松涉陆续发表他的《从物的世界图象到事的世界观》,对他的“物象化论”、“事的世界观的关系存在论”及其思想渊源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证。1973年5月至1974年5月,广松涉在他发表的论文中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商品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物象化现象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1980年至1983年,广松涉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论著,最终在《物象化论的构图》中对他的“物象化论”作了全面系统的阐发。1986年之后,广松涉又通过《以物象化论为视轴读资本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地平》等论著,进一步充实、扩展了物象化理论和他的“事物世界观”,最后写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属于他自己的哲学巨著——《存在与意义》。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广松涉物象化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历史背景
一、广松涉的生平以及物象化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一)发奋读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
(二)联系革命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阐发自己的哲学世界观
二、社会历史条件对“广松哲学”及其“物象化论”的影响
(一)日本国内社会政治状况对“广松哲学”的影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历史条件对“广松哲学”的影响
(三)科学技术新发展对“广松哲学”的影响

第二章  广松涉物象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从黑格尔逻辑学到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物象化论”
(一)黑格尔关系主义逻辑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三)关于广松涉上述思想之简评
二、从康德等人的哲学到实践关联关系的“场”和“意义的所识”
(一)从康德的先验主观形式到交互主体的共同主观性
(二)从马赫的“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到主体际“意义的所识”
(三)从胡塞尔“意向性直观”到主体际“意义的所识”
(四)从海德格尔的“因缘关联”到广松涉的“实践关联场”
三、从日常意识、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再到物象化论
(一)广松涉关于日常意识的分析与扬弃
(二)从经典物理学自然观到现代物理学自然观的物象化存在

第三章  广松涉为何提出“物象化理论”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是实践关联关系的“场”
第五章  对历史世界的物象化理论批判和发生学论证
第六章  广松涉对《资本论》物象化理论的进一步说明
第七章  物象理论与“广松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