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 张闻天 周恩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324860
  • 作      者:
    余伯流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余伯流,1942年出生,江西上饶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业方向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史研究,出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经济史》、《红土地史话》、《苏区英风录》、(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毛泽东与井冈山}、(毛泽东与瑞金)、《谁主沉浮——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几起几落》等15本专著。(中央苏区史》获2002年第13届“中国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从1933年1月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在江西中央苏区共事相识,历经反“围剿”、长征、延安风云,到1943年3月中央领导集体更换,张闻天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三人在政治上合作共事整整十年之久。 <br>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重要时期,一段难以忘却的峥嵘岁月。 <br>    《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恢复和重现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充分揭示毛、张、周在合作中各自的伟人风范、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从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出击以来,连续三四个月的游击奔波,鞍马劳顿,军情紧迫,环境恶劣,军部领导人的精力都集中在应付追敌上,较少顾及其他,因之红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部队中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雇佣观念、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绝对平均主义、盲动主义、极端民主化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都冒出来了,且呈日益蔓延之势。就在这时,中央那封充满右倾悲观情绪、要求红军“分兵”、“隐匿”、“朱、毛离开部队”的“二月来信”,在军中广为传播,更使红四军内部出现政治动荡和思想混乱,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急剧泛滥。<br>    无独有偶。5月上旬,又有一个叫刘安恭的人受中央委派来到红四军军部。他一来就搅局,事态出现新的变化,演绎成一场轩然大波。<br>    刘安恭是四川人,早年入云南讲武堂,曾留学德国,在比利时加入第三国际,参加过南昌起义,与朱德较熟悉。1928年春刘被派往苏联学军事,翌年春回国后,中央派他到红四军中工作。红四军二次人闽后,有些领导人提议恢复2月初在寻乌罗福嶂会议上被撤销的红四军军委,成立临时军委,由此刘被指定担任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br>    这时,刘安恭踌躇满志,目无前委,上任后主持召开临时军委会议,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就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的做法,规定前委以后只管地方工作和红四军的作战行动方针,而不能过问红四军的其他重大问题。决议还提出:“党太管多了,权太集中于前委了”,“一支枪也要过问党吗,马夫没有饭吃也要党去管吗”等等。前委书记毛泽东得知这个决议,十分惊讶。<br>    军中谁都知道,前委是1928年11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的,中央曾明确规定:“特委及军委统辖于前委”。军委是隶属于前委之下的军中党的领导机构,前委是代表中央领导红四军和割据地域一切工作的,是军中最高的领导机关。刘安恭的意图和决议的实质,就是要限制前委、架空前委,同前委分权、争权!同毛泽东“叫板”!<br>    毛泽东感到问题严重,极为恼怒。他的前委书记,可是中央任命的。中央明确规定:“特委及军委统辖于前委。”这个刘安恭意欲何为,想搞什么名堂?5月底,毛泽东在永定县湖雷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前委与军委的关系,期望能消除分歧,取得共识。<br>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前委之下暂不设军委,撤销刘安恭的临时军委书记。他解释道:<br>    “当前,前委的领导工作中心仍在军队,而军队又战斗频繁,经常转移,需要前委给予集中而快捷的指挥。现在却在前委之下硬生生插进一个临时军委,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不仅机构重叠,多个婆婆,而且临时军委还限制前委权力,这算什么?这明显是与前委分权,是一种‘分权主义’。我看,前委之下暂不设临时军委了,撤销临时军委书记的设置。大家议议胥,行不行?”<br>    “行,同意!”林彪、江华、谭震林等人率先表态。<br>    “我不同意老毛的意见!”刘安恭发言了。他神态激动地说:<br>    “我坚持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现在,据我了解,前委在四军管得太多了,权力太集中了,你老毛简直就是书记专政,家长制!”<br>    刘安恭的意见,得到一些人的赞同。<br>    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刘安恭乘争论之机,说了一些挑拨朱、毛关系的话。<br>    湖雷会议开至深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争论反而日趋激烈。双方争执不下,会议不欢而散。<br>    ……
展开
目录
楔子“毛张周”合作领导十年历史的沉思(1933.1—1943.3)<br>第一章 苏区时期的毛张周(1929.1—1934.9)<br>一、朱毛红军下山<br>二、红四军七大前夕的纷争<br>三、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br>四、周恩来鼎力支持毛“仍任前委书记”<br>五、“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br>六、毛泽东的得意杰作:“三破铁围”<br>七、苏区开国大典: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诞生<br>八、苏区军民首次称谓“毛主席”<br>九、周恩来衔命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br>十、毛泽东退隐东华山<br>十一、赣州撤围:毛泽东“出山”为周恩来献策<br>十二、周恩来批准毛泽东的漳州战役计划<br>十三、宁都会议风云<br>十四、毛泽东失军权后,周恩来仍批示:“如有便,请送毛主席一阅”<br>十五、周恩来的神来之笔:“四破铁围奇中奇”<br>十六、博古、洛甫抵达红都瑞金<br>十七、面对“太上皇”李德<br>十八、“博洛矛盾”的发生<br>十九、五中全会“排毛”,共产国际“护毛”<br>二十、博古“一箭双雕”:既架空了毛泽东,又排挤了张闻天<br>二十一、“毛洛合作”的开始<br>二十二、广昌失守<br>二十三、中央书记处五月决策:红军战略大转移.<br>二十四、周恩来指派先遣队出征:一路调敌,一路探路<br>二十五、毛泽东会昌咏怀<br>二十六、张闻天的闽赣之行<br>二十七、毛泽东、张闻天古庙谈心<br>二十八、毛泽东大难不死,张闻天悉心关照<br>二十九、周恩来同博古据理力争,让毛泽东随军出征<br>三十、毛张周踏上长征之路<br>第二章 长征时期的毛张周(1934.10—1937.6)<br>一、周恩来等指挥红军突围西征<br>二、担架禅床上的喜果:“毛王张”中央队三人团的形成<br>三、周恩来担纲“采取毛主席的意见”,拍饭“黎平转兵”<br>四、张闻天在黄平“桔林密谈”中提出:“让毛泽东出来指挥”<br>五、伟大的转折:毛王张周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br>六、党中央领导人:张闻天“负总责”,周恩来“掌军权”,毛泽东“进常委”<br>七、在鸡鸣三省之地,博古向洛甫交权<br>八、张闻天主持扎西会议,毛泽东总结土城教训<br>九、打鼓新场之争:毛泽东半夜提灯找周恩来谏言<br>十、军中统帅部:“毛周王”三人团的成立<br>十一、会理风波:张闻天、周恩来维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br>十二、蒋介石要毛泽东成“石达开第二”狂言的破产<br>十三、懋功会师:党中央同张国焘之间的分歧与裂缝<br>十四、毛泽东同意周恩来“让出总政委”,不同意张闻天“让出总书记”<br>十五、一场军政权力分配的再较量<br>十六、“沙窝换帅”:毛泽东接替周恩来执掌军中帅印<br>十七、张国焘的“密电”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的对策<br>十八、俄界会议的决定与变更<br>十九、榜罗镇决策: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为中央红军确定落脚点<br>二十、张国焘另立“中央”,朱德大节不辱<br>二十一、下寺湾会议:张闻天提议毛泽东出任中革军委主席<br>二十二、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解救刘志丹<br>二十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指挥直罗镇大捷<br>二十四、张闻天主持瓦窑堡会议,毛泽东作重要报告<br>二十五、毛泽东、张闻天随军出征,周恩来与张学良密谈<br>二十六、国际来客的斡旋与张国焘“中央”的破产<br>二十七、三军大会师<br>二十八、张毛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r>二十九、党中央进驻延安<br>第三章 延安时期的毛张周(1937.7—1945.6)<br>一、中共谈判主将周恩来<br>二、张闻天主持洛川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共谋抗日大计<br>三、八路军、新四军的组建与出征<br>四、王明回国与“十二月会议”的阴影<br>五、周恩来在武汉的出色统战工作<br>六、毛张周处置叛逃前后的张国焘<br>七、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周恩来为之联络出英译本<br>八、毛泽东多次称赞张闻天为“明君”,说“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br>九、张闻天处理周恩来“坠马事件”<br>十、张闻天就任三年马列学院院长<br>十一、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六中全会的召开<br>十二、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毛张周”领导格局的变化<br>十三、张闻天“淡出”中央核心领导层<br>十四、周恩来与红色堡垒“南方局”<br>十五、六中全会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br>十六、“皖南事变”中的毛张周<br>十七、延安整风伊始,“苏维埃后期”错误问题的提出<br>十八、张闻天反思作自我批评<br>十九、张闻天一边作农村调研,一边纵谈毛泽东的功绩<br>二十、毛泽东向整风中“抢救运动”受害者“赔礼道赚”<br>二十一、1943年“三月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完全确立<br>二十二、毛泽东主政后的张闻天、周恩来<br>二十三、周恩来演讲:“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br>二十四、张闻天撰写《反省笔记》,毛泽东一口气看完,说“写的很好”<br>二十五、整风后期,毛泽东说:“遵义会议不是稼祥、洛甫分化出来是开不成的”<br>二十六、党的七大:以“五大书记”为标志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确立<br>后记<br>本书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书目<br>附件一:长征中“毛张周”领导体制的架构及其重大历史作用<br>附件二:长征中“毛张周”领导体制是怎样形成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