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山西宅院:中国北方民居的范式
丰屋知名家,乔木知旧都,鸿文在国,圣世之验。
——(东汉)王充《论衡》
明清两代,山西境内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建筑古朴,风格浑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现存的明清山西宅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晋西北的临县、方山,晋东南的阳城、沁水,晋南的襄汾、洪洞、曲沃等十几个县市。除了一些士大夫家的宅院外,这个时期修建最多的是商家宅院,因此形成了明清山西宅院以商家宅院为主、官家宅院为辅的大格局。山西的这些古宅老院,保留了有关明清社会制度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大量原始资料,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几百年来中国北方商人和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舍,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民族建筑手法以及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装饰功能,成为了解认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人文精神、建筑艺术以及明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实物。
1.筑室建屋是人类不息的文明追求
人类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今中外,住宅都是主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重要象征。
人类从远古走来,从择木而栖转为穴居,再从洞穴中的生存转为构建适宜生存的砖瓦房屋,本身就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与天斗、与地斗创造的一部文明历史。 《韩非子·五*》称: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大多数历史、建筑专家学者们看来,“巢”就是中国最早的楼房, “穴”则是中原地区窑洞的前身。 《孟子·滕文公》载: “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因地制宜选择构建自己的住所,在地势低洼和潮湿的地方,援木构巢;在干燥的高原台地,掘土为穴。巢穴因此成为人类最古老的睡眠休养之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