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生物群里菊石的出现是关岭之行的又一个亮点,因为,菊石是判定地质年代的一个标志,专家们由此推断出,关岭生物群的所属时期应该是三叠纪晚期。根据已知的地质研究结果,在三叠纪晚期曾经有一次中型的生物灭绝事件,事态似乎猛然问清晰起来,关岭生物群的整体灭亡,会不会正是那一次生物灭绝事件的结果呢?<br>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br> 回到宜昌所以后,项目负责人陈孝红把生物群中最引人注目的大型爬行动物鱼龙作为了研究的头号对象。他认为,关岭生物群灭亡之谜的答案,也许应该从这里找起。<br> 这里是宜昌地调所专门存放鱼龙化石的小仓库,地上摆放着一些鱼龙化石碎片,陈孝红打算在这里,对鱼龙的某一些部位进行分解研究。<br> 他很快就被几块碎片吸引住了,那是鱼龙的尾部。碎片显然只保留了鱼龙尾巴的一部分,但是非常显眼的是,尾巴呈现出又粗又圆的形态,陈孝红盯着它看得有些出神,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br> 按照古生物形态结构研究的结论。游泳的爬行动物在演化历程中,经历了尾巴加长、变扁的整体趋势。<br> 但是眼前的鱼龙尾巴却是圆的。根据初步的地质时间推断,关岭的鱼龙生活在三叠纪晚期,这已经算是整个鱼龙演化历程的中期,按照常理,它的尾巴应该比较扁。<br> 陈孝红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个圆尾巴会不会正说明关岭鱼龙的进化没有符合最适于生存的模式,而这又会不会与它的灭亡有一定联系呢?<br> 然而,运回宜昌所的鱼龙化石只是少数,在没有对大量鱼龙化石进行比较研究的情况下,陈孝红知道,自己还需要做更深入的工作。<br> 就在此时,小组中其他一些成员的研究结果出来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结果却推翻了陈孝红等人在关岭做野外调查时所做的猜测。<br> 徐光洪,宜昌所专门研究菊石的专家,他对从关岭带回的所有菊石进行了仔细研究。最终,他把目光集中在了两种菊石身上。<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