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沙龙活动把保护铁蹄马的两位牧民、芒来老师、蒙古学者贺希格陶克陶老师请到了一起,而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生态学家海山老师也从呼和浩特主动赶来。
芒来,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副校长、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是一个牧民出身的大学教授,父亲也是牧马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他上大学的时候学遗传学,研究猪的遗传基因,他自己说:“中国所有有猪的地方我都去过。”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后来还是改研究马,因为这才是他的最爱。
谈到蒙古马也遗传特性,他说:“蒙古马主要有几个国外的马或者现在人们培育出来的马不具备的遗传特性:第一,适应性特别强,耐寒。牛和羊每年冬天需要棚圈,蒙古马不需要,一年四季在草原上,抗寒能力非常强。第二,耐力强。蒙古族是牧民,每年开那达慕大会,主要的内容是赛马、射箭、博克,也就是摔跤。赛马主要是二、三十公里,甚至是四、五十公里,最远的一百公里这样长距离的比赛。这样长距离的比赛从起点到终点一口气跑下来,蒙古马也没有肺出血的情况。现在国际上一般是纯血马,一般就跑800米到3600米,这样有时候还肺出血,蒙古马的耐力特别强。第三,蒙古马的性格特别温顺。蒙古人和马的感情是朋友关系,而且是牧区五畜中排笫一,日常生活中,马是最跟蒙古人息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已经成为蒙古人的家庭成员之一,它是不会说话的朋友。”
根据芒来老师的介绍,1975年,内蒙古有马235万匹,现在不到60万匹马,每年平均5%、6%的速度下降,而且主要是蒙古马。现在50多万匹马里,真正的蒙古马不到10万,其他都是国际的品种和国内培育的品种。蒙古马的情况已经堪忧。现存的蒙古马还有四个类群:乌珠穆沁马、阿巴嘎黑马、乌审的走马和百岔铁蹄马。现在前三种马已经建立了保种基地,国家每年下拨大量的保种经费,但是百岔铁蹄马的命运还没有确定,他相信,下一个蒙古马的保种基地就应该是百岔铁蹄马的。芒来在沙龙上介绍了国外马产业的情况,认为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只是国内没有开发出来,他认为马是大有前途的。
而海山老师则从生态的角度讲了马的价值,一是马的活动范围大,帮助草原进行养料交换,二是牧草有刺激再生机制,马吃过一茬的草更有营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