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系列丛书》总序<br>中文版序言<br>2010年出版序言<br>绪论环境?还是经济?<br>1.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共存<br>2.可维持的发展<br>3.与生态圈协调的经济活动<br>4.迈向“环境的世纪”<br><br>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破坏<br>1.什么是环境破坏<br>《寂静的春天》<br>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br>自然生态圈的破坏<br>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扰乱<br>环境的物理性破坏和化学性破坏<br>2.什么是我们应该保护的环境<br>环境的定义<br>环境的意义<br>3.驾驭自然环境的可能性<br>什么是环境管理<br>“支配自然”的观念<br>控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br><br>第二章经济活动中的环境破坏<br>1.近现代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破坏<br>文明和环境破坏<br>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工业化<br>日本的产业公害<br>都市型公害的深刻化<br>全球性环境问题034.<br>2.废弃物造成的环境破坏<br>不断增多的废弃物<br>废弃物和市场原理<br>3.农业的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破坏<br>“绿色革命”的失败<br>化学肥料导致土壤劣化<br>农药对健康造成的损害<br>4.人工化学物质对健康造成的破坏<br>食品安全性受到质疑<br>泛滥的人工化学物质<br>5.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破坏<br>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br>支撑近现代工业化的化石燃料<br>核能发电能否成为替代性能源?<br><br>第三章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br>1.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性<br>全球气候变暖的发展历程<br>IPCC评价报告书和“危险水平”<br>2.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论所唱的“反调”<br>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怀疑论调<br>CO2削减目标含糊不清<br>布什政权和石油业界<br>3.日本在削减CO2问题上所持的态度<br>日本政府的举措<br>日本经团联的自主措施<br>后京都议定书<br><br>第四章重新审视循环型社会<br>1.从大量废弃型社会走向循环型社会<br>造成环境破坏的过剩消费社会<br>作为大量循环浪费社会的循环型社会<br>是抑制发生?还是抑制排放?<br>2.立足于再利用思想的循环型社会<br>何谓“废弃物等”——排放物和废弃物<br>作为物质循环之一环的再利用<br>可维持的循环型社会<br>3.抑制发生和分类回收的视点<br>零排放的对策<br>零废弃的对策<br>分类回收的标准<br>4.再利用与市场机制<br>再利用市场<br>跨国的再利用<br>再利用是万能的吗?<br>5.扩大生产者责任的思想<br>所谓扩大生产者责任<br>变味了的扩大生产者责任<br>所谓排出者责任<br><br>第五章环境保护的技术和体系<br>1.依靠技术还是依靠社会体系改革<br>日本是不是环保先进国?<br>是单靠技术解决?还是结合社会体制改革?<br>2.环境技术和市场原理<br>技术从“硬途径”向“软途径”的转变<br>费用对效果的问题<br>为新环境技术市场化所作的努力<br>市场原理的灵活运用<br>需要反省的政府环境技术导向<br>环境法规对环境技术的促进<br>3.市场中的环境政策——从公害中得到的教训<br>“防患于未然”<br>总量限制的重要性<br>污染者负担原则<br>是环境规制?还是企业自行决定?<br>作为综合性政策的环境政策<br>……<br>第六章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br>第七章环境保护的伦理学<br>第八章环境思想的多样性展开<br>中文版后记<br>译者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