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53123
  • 作      者:
    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CIBSE)发布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百战(Baizhan Li)博士,二级教授。中国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学部委员,建设部科技委委员,建设部可持续资源与环境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绿色建筑技术学组副组长,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CIBSE)资深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勘测师协会(RICS)资深会员。主要致力于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参与了《中国绿色建筑年度报告》编写工作,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6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多项,作为负责人获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绿色建筑系列绿色建筑概论》,《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建设(中英文对照版)》、《可持续城市与建筑设计(中英文对照版)》、《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世界优秀绿色建筑案例精选》和《供热、通风、空调和制冷工程(译)》等。
    罗庆,1976年10月生,1996—2006年在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学习,期间赴英国剑桥大学作访问博士;2006年5月获建筑环境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6月作为高级引进人才任重庆大学讲师,从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大学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何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资源的急速消耗,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引发了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绿色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展开
精彩书摘
    3.1.9.6 生物能供热和CHP
    生物能供热是指在燃烧器内燃烧生物质燃料而不是化学燃料。
    生物能供热需考虑的问题有:
    ——贮存燃料和灰烬所需的空间;
    ——大型卡车运输燃料的路径;
    ——为锅炉提供燃料的路径;
    ——生物质燃料所需的一系列的其他供应设施;
    生物能锅炉将向小型化发展,用来取代传统的煤气锅炉。
    目前,生物质燃烧CHP对于大规模的发展项目是可以应用的,它利用木屑燃烧或燃气涡轮机产生的蒸汽。在英国,小规模的生物质燃烧CHP正处于发展和试验阶段。
    生物质燃烧CHP大大降低了潜在的碳排放量(超过20MW)。与化学燃料相比,生物质燃料的碳排放因子很小。在过去,由于忽略了能源的处理和运输过程中CO2的排放量,生物能被认为是零排放。生物能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Building Regulations Approved Document L2A引用了碳排放因子这一概念用于相关的计算中(见图3.2)。
    在较大的范围内,生物燃烧CHP将蒸汽轮机与集中或区域供热网络连接起来,在商业上是可行的,但应考虑电厂沿途的木屑和树木供应。
    生物能CHP或供热可以与吸收式制冷联合应用于有制冷要求的建筑中。可以减少制冷所需的电能并通过吸收式制冷转换成所需的热能。吸收式制冷可以由通过区域供冷网络提供或者是由为制冷需求量较大的建筑提供,这取决于基础需求的规模。
    生物能CHP与生物燃烧器所需考虑的问题相似,但还包括:
    ——大型生物能CHP所需投入的高额资金,同时还需考虑一定的风险(见5.8节);
    ——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应用;
    ——烟道的位置和高度;
    ——大型设备的安装位置;
    ——生物能的木材供应。
    ……
展开
目录
1 引言
1.1 指南的目的
1.2 范围
1.3 读者对象
1.4 组成结构
1.5 工程师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1.6 怎样使用本指南
1.7 可持续原理
1.8 指南的范围

2 可持续性对甲方和项目的影响
2.1 对设计策略的影响
2.2 衡量指标
2.3 理解甲方的需求
2.4 合约的条款
2.5 主要措施

3 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能源和低碳策略
3.2 水管理策略
3.3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建筑
3.4 洪水风险
3.5 可持续性排水策略
3.6 交通策略
3.7 生态策略
3.8 健康和安全
3.9 废弃物策略
3.10 材料和设备的生命周期
3.11 社区环境

4 规划申请
4.1 规划法规
4.2 提交规划文件
4.3 关键措施

5 设计
5.1 能源效率和低碳设计
5.2 高效水利用设计
5.3 污染管理
5.4 健康
5.5 废弃物管理和循环利用
5.6 原料和设备的选择
5.7 社区环境
5.8 为可持续技术提供预备计划

6 建造
6.1 采购
6.2 建筑场所影响
6.3 支持当地的就业
6.4 建筑使用指南
6.5 主要措施

7 建筑的运行
7.1 运行中的可持续性问题
7.2 调试与重新调试
7.3 人住后评估
7.4 工程设备的维护和运行
7.5 能源和用水管理
7.6 细节工作
7.7 系统改造
7.8 检查和测量
7.9 主要措施

8 建筑报废
8.1 主要措施

9 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