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几块残石
大陆开放后,自1992年始,我到过北京多次,名胜古迹、宫殿市街大多都浏览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因为以我教授建筑史的背景,那些著名的景点,早通过书上图文资料反复研究过,已相当熟悉了。去参访,是亲身验证,并没有惊艳的感觉。只有一个地方使我念念不忘,而且多年来一直放在心上想进一步了解的,是圆明园西洋楼的一堆残迹。
在残迹的前面,我一面拍照,一面在想,英法联军打进圆明园,焚烧中国式的亭台楼阁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可是,他们来到西洋楼,看到这样精致的西洋建筑,怎么忍心把它们破坏掉呢?而且石造的建筑是不容易被火烧掉的,他们是怎样蓄意把这样一大片楼房彻底毁掉的呢?
我对这些自称为文明国家的外国人的行径实在无法理解。可见战争是会使人性泯灭的。后来我查阅资料,知道他们当时可能只是放了火。圆明园规模很大,其主要的殿阁非常华丽,英国人烧园也花了不少心思,可能根本没把小小的西洋楼区放在眼里。世人今天对于西洋楼的了解,是通过外国人所雕制的铜版画。若干年前我曾在一位收藏家处看到一套,他是自国际拍卖会上买回来的。当时他曾问我可否做一次展览,我觉得台湾的民众对圆明园已陌生了,对西洋楼的铜版画不会有什么兴趣,如果能做出立体模型,也许还可以激起大家的好奇心;不过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过了些日子,拍卖会上出现了圆明园西洋楼上的动物铜雕,为台湾的大收藏家所买,当时我觉得太贵了,因为中国工匠做的西洋式写实雕刻,虽为郎世宁所督造,但并不地道。这些动物头是海晏堂前水池上陈列的十二生肖。
由于圆明园的规模非常大,民国之后,就成为公私各方面取材的矿场。可想而知,建筑物的木材与砖瓦用光了,可是基础、台阶等石材仍然可观。石材的刻工以西洋楼最精彩,好在上面的花样有外国味,中国人不习惯,所以没有被拆得精光。所以连偷带抢,不停地运了几十年,把整个圆明园都翻过来了,偷到一无所有,却还有西洋楼的几块石头剩了下来。而经过民国到今天,大部分的圆明园已经变成农田了,这几块石头竟然成为圆明园仅剩的纪念物,岂不令人废然而叹!
我所看到的,是大陆改革开放后重新整理过的西洋楼遗址。唯一立在地面上的,是南北主轴线上的主建筑远瀛观的几根柱子,与它前面的大水法正面的牌楼,及其对面的石屏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