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颤颤地拎着银匙把那用舌尖一舐即破的椭圆滑溜的褐藻薄膜胶囊咕噜吮吞入口,让当中的橄榄汁或薄荷汁或芒果汁在嘴里爆破满溢。由第一次在香港吃到这转手山寨版的分子厨艺,到梦幻成真地驱车兜转西班牙小镇Rosas海边窄窄山路,朝准备结业的牛头梗(El Bulli)餐厅朝圣进发;既能跟总舵主Ferran Adria签名握手合照,又可在告别宴上花上整整五个小时吃到足足四十三道终生难忘的techno-emotional菜式;一头直承西班牙风土饮食传统,一头闯入跨界无边的颠覆解构厨艺创作境界……
忘形吃喝的同时脑海忽又闪过数年前在同样以分子厨艺而名气大噪的英国伦敦肥鸭(Fat Duck)餐厅的美食经验,一番高科技花招舞弄后还是有扎实而美味的菜肴的。主厨Heston Blumenthal也曾拜师Ferran Adria,出身El Bulli,年前却闹出了数百人餐后身体不适,一度得将餐厅关闭做深入调查的丑闻。虽然到最后还是检查不出任何问题,但却叫坊间对经常在分子厨艺里出现的化学添加物有更大的疑惑。加上好事德国记者Jorg Zipprick在09年出书指责分子厨艺餐厅是不折不扣的“化学工业食品的展示橱窗”,认为这些添加物和技术对人体有危害,就更引起社会公众对这走在厨界前端充满叛逆实验意识的革命分子,对他们致力找出各种食材食物解构重组后的形状、味道和质感,好奇更强烈、争议更极端,褒贬更分明。
所以吃,到底不是简单的一面倒的事情。高潮的一刻紧接反高潮。严肃认真之际也风花雪月,挑剔嘲讽的时候同时诚恳感恩。
也正因为有了这菜市场里厨房中餐桌上的百感交集,所以我们更肆无忌惮地一路吃到底——冒着零下二十六度严寒,和身边同好在哈尔滨胡泓老师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用木头雕刻出来的露西亚餐厅吃到他的俄国妈妈留给他的家里味道;在纽约华尔街清晨的dinner餐厅中与大鳄们共处一室吃一叠糖浆煎饼和碎牛肉马铃薯hush brown;在某城某红火得日日爆满的水煮鱼连锁店中面朝大盘吃得悉悉有声的时候抬头看见电视屏幕央视新闻报道地沟油事件;在槟城浮罗山背的本洛乌卑(Pondok Upeh)地区山里狂喜啖吃刚从树上掉下来的红虾、青皮、Ganja、18号榴莲,然后才发觉冲刺过猛开心过度扭伤了腰;在京都传统民居里跟松永佳子老师学做京都料理,分享她三四十年的私房烹调心得;还有还有在台北美食节的烹饪大赛中与一众前辈面对摆盘美轮美奂但却半凉不热的参赛作品探讨中菜未来新方向,也一尽地主之谊带引名厨Anthony Bourdain到香港中环大排档胜香园吃Irene姐的西红柿牛肉通心粉和柠蜜脆脆吐司,到油麻地陈枝记老字号买中式菜刀……
所以吃,到底是层次丰富的,全天候全方位地把当下滴答口水连接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性别、科技、设计、艺术等等等等社会人生大事小事。
所以吃,为什么不可以是漫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