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程设计哲学: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9886
  • 作      者:
    潘恩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潘恩荣,1979年生,浙江温岭人,工科出身,先后攻读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师从何亚平教授和盛晓明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额资助,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UD)哲学系访学一年,师从Peter Kroes教授,完成博士论文的研究与写作。2009年4月起在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起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2009年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共6项。目前已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辨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篇。研究兴趣是工程设计哲学、技术方法论、工程伦理和TRIZ。
展开
内容介绍
    技术是人利用自然最古老的方式,技术改变了自然的存在状态。当技术这种作用方式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程度,达到人们不能立即做出全面、正确的反应时,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就纳入了学术研究的领域。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技术新领域,如生态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医疗技术、基因工程等出现,技术的本质、技术作用自然的深刻性,都是传统技术所没有揭示的,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伦理冲突,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才能让人类明白至善、至真、至美的理想如何统一。
展开
精彩书摘
    除了以上三个标准之外,霍克斯和梅耶斯认为很难再构建其他能得到普遍现象支持的标准。与其研究其他可替换UD和RC的标准,不如研究如何满足现存标准来得更容易些、更可行些①。
    另外一条进路是建立基于工程师实践性推理进行推理的新本体论体系。霍克斯认为,我们应该在认识论上给予技术人工物的功能知识以特别的关注②。某技术人工物具备某些可能功能的最佳证据,就是“如何使用该技术人工物的知识”,即用户拥有如何成功地使用技术人工物的知识③。然而,即使当“如何使用技术人工物的知识”是基础程序性的或专有程序性的,功能的知识也不同于一般认识论研究的知识④。这是因为,技术人工物的功能知识内在地与工程师的实践性推理联系在一起⑤。
    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研究,是认识论研究更是本体论研究,因为认识论研究是为本体论研究提供辩护的。所以,既然技术人工物的认识论研究可以基于工程师实践性推理,而不像传统认识论研究那样基于理论性推理,那么技术人工物的本体论研究也应该可以基于工程师实践性推理,而不是基于理论性推理。然而,很不幸的是,哲学传统上都是基于理论性推理的。或许,这才是为什么技术与工程等实践活动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徘徊于哲学王国的边缘的根本原因。
    基于工程师实践性推理的技术人工物本体论的概念与难问题最初定义时的本体论概念,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按照TRIZ第五级发明的要求,基于工程师实践性推理的新本体论是非常有希望的一条进路。
    ……
展开
目录
PHlLOSOPHY OF TECHNULUGY:FROM EXTERNAL APPROACH TO INTERNAL APPROACH(PREFACE)
技术哲学:从外在进路到内在进路(序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简介
1.2 问题与当前进展
1.3 背景
1.4 研究预设
1.5 方法论
1.6 章节导读

第二章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1 简介
2.2 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
2.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3.1 逻辑视角 
2.3.2 认识论视角 
2.3.3 本体论视角
2.3.3.1 随附性理论
2.3.3.2 构成性理论
2.3.4 工程方法论视角 
2.4 小结

第三章 问题之难与研究进路
3.1 简介
3.2 结构一功能的关系问题之难
3.3 可能的进路
3.3.1 TRIZ的五个发明等级
3.3.2 第三级的进路
3.3.3 第四级的进路
3.3.4 第五级的进路
3.4 实用进路
3.4.1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推理模型 
3.4.1.1 解释性关联推理模型
3.4.1.2 类比推理模型
3.4.1.3 演绎推理模型
3.4.1.4 实践性推理模型
3.4.2 人工物解释理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问题域和解域:方法论辨析 
4.1 简介 
4.2 经验转向 
4.2.1 转向缘起 
4.2.2 内涵 
4.2.3 理论基础及预设
4.3 方法论选择:结构化方法VS面向对象方法
4.3.1 结构化方法 
4.3.2 面向对象方法 
4.3.3 问题域与解域 
4.4 小结 

第五章 类函数方法 
5.1 简介 
5.2 结构—功能的关系问题具体研究时的两难境地
5.2.1 结构与功能的分离 
……
第六章 案例与模型
第七章 模型拓展与标准检验 
第八章 走向工程设计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