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性颈肩腰腿痛在本书中的解读程序
市场上有关脊柱相关性颈肩腰腿痛的专著多达数百种,单纯科普类的著作也不下几十种,大多是先从疾病这个环节来入手讲述问题的。也就是说,一般的科普著作都是按照医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系统阐述的。先以疾病的名称引入正题,再告诉你如何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由于医学生都经历过系统的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结合其他知识进行分析整理,最终达到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但作为患者或普通人群来讲,头脑中对疾病的生理病理概念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么,这种疾病引导的解读方式就可能带来先入为主的思维。由于患者缺少其他的医学常识,很容易强制自己“对号入座”。
比如,颈椎病患者可以出现几乎各种各样的症状,包括上肢肩带症候群(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不适等)、脑供血不足症候群(头晕、头痛、呕吐、行走不稳等)、交感神经紊乱症候群(情绪不稳定、心慌、失眠、易怒等)、脊髓压迫缺血症候群(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异常或失禁等),等等。而这些症候群也可以在其他许多疾病中出现。患者一般缺少医学常识,在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后,且又看到了“颈椎病”的相关介绍,很自然地就会“对号入座”。殊不知,其他许多疾病也可以出现这些症状,也许根本就不是颈椎病。因此,“对号入座”所获得的知识和治疗建议,很可能会走弯路。
本书试图还原一下正常人群患病后的思考逻辑,顺着患者的思维进行逐步分析和思考,抽丝剥茧,从症状发生的始端,走过初步鉴别的中段,最终走向了解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终点。实际上,以症状学为基础的临床过程也是一线临床医生诊病断案的思维过程,所以,这种表述分析方式,也会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临诊手册样的帮助。
我们常人患病和医生诊病首先遇到的当然是症状,如何收集症状带来的信息是认识疾病的首要之举。如果信息收集无误,疾病的诊断也就有了方向和基础。随着症状分析的深入,患者问题的“冰山一角”就开始逐渐展现。当通过分析认识到了“冰山”全部的时候,治疗的方向和原则自然也就确立了。根据这个思路,本书在其主要篇幅中以脊柱相关疾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症状群作为核心环节,通过专业角度进行比较通俗的分析和鉴别,可能对患者如何看病及医生如何识病都有帮助,更能体现本手册所具备的现实临床指导意义。
本书中关于疾病介绍部分的阐述提纲如下:
描述框架:症状引导出疾病——疾病引导出治疗——治疗引导出康复和预防;
介绍顺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各个区域的不适症候群;
讲解要点:症状表现,发生机制,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康复,保健预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