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37430
  • 作      者:
    余新炳,继龙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编写《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作者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学者,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不少失败教训。有鉴于此,《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在相关操作步骤上列出了“经验点滴”,以[注意]表示,同时在节尾或单种技术的后面列出了“技术应用要点”,供读者参考,企望使读者少走弯路。
    《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编写先后得到中山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单位多方面的支持,《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徐杰教授、《热带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徐劲副教授、杨萍副主任,以及刘晓红编辑、孙晓颖编辑等提供了大力帮助,《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秘书袁竹青博士和黄艳博士更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一些曾经参加编写,后因出国、调离或章节的删除而没列出姓名的专家,我们是抱着感激和抱歉的复杂心情,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展开
精彩书摘
    通常可采用细胞或组织中的全蛋白质组分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也可以进行样品预分级,即采用各种方法将细胞或组织中的全体蛋白质分成几部分,分别进行蛋白质组研究。样品预分级的主要方法包括根据蛋白质溶解性和蛋白质在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器定位进行分级,不仅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上样量和检测,还可以针对某一细胞器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一)蛋白质的提取进行样品制备时,首先要明确其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蛋白,还是所感兴趣的某些蛋白;是要求全蛋白表达谱,还是可重复的清晰图谱;是需要让蛋白变性后进行双向电泳,还是需要保持蛋白质的活性。目的不同,蛋白质提取液的成分就不同。如更注重保持蛋白质的活性,则需用等缓冲液;要进行双向电泳,提取液就需含强变性剂等成分。
    1.组织细胞破碎有些蛋白质分泌于细胞外,用适当的溶剂可直接提取;有些则存在于细胞内,这类蛋白质又有游离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之分,前者游离在细胞质中,后者则与细胞器紧密结合。欲抽提存在于细胞内的蛋白质时,首先应将组织细胞粉碎以便抽提。细胞破碎主要采用机械裂解和化学法,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可尽可能地溶解和解聚蛋白。此外细胞破碎时会逸出蛋白酶,处理过程中添加PMSF等蛋白酶抑制剂可保持蛋白的完整性。同时,操作应尽量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所使用的溶液最好先经过预冷处理。
    (1)机械破碎:包括研磨法、机械匀浆法、超声破碎法、压力杯法、冻融裂解法和渗透溶胞法等。
    1)研磨法:研磨法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破碎方法。将细胞组织置研钵中,研磨成粉末。为了提高研磨效果,可加入少许石英砂研磨。采用匀浆器也能把细胞破碎,此法多用于实验室。
    2)机械匀浆法:这类方法一般较为剧烈,用组织捣碎器(8000~10000r/rain)或电动匀浆器处理可将细胞破碎。但机械匀浆时须保持低温环境,以防温度升高引起蛋白质变性,且时间不宜过长。
    3)超声破碎法:是借助声波的震动力破碎细胞的有效方法。为了防止电器长时间运转产热过多,样品处理应在冰浴中进行,并采用间歇处理的办法,即超声处理10秒后放置10秒,然后再超声处理,如此反复1~2分钟。用超声波处理细菌和酵母菌悬液时,时间可适当延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第一节 病毒核酸提取
一、病毒DNA的提取
二、病毒RNA的提取
三、技术应用要点
第二节 细菌核酸的提取
一、细菌DNA的提取
二、质粒DNA的提取
三、细菌RNA的提取
四、技术应用要点
第三节 真菌核酸提取
一、DNA的提取(以酵母菌为例)
二、RNA的提取(以白色念珠菌为例)
三、技术应用要点
第四节 藻类核酸提取
一、藻类DNA的提取
二、藻类:RNA的提取
三、技术应用要点
第五节 原虫核酸提取
一、疟原虫核酸的提取(含红内期和蚊期)
二、弓形虫核酸的提取
三、利什曼原虫核酸的提取
四、阿米巴核酸的提取
五、阴道毛滴虫核酸的提取
六、蓝氏贾第鞭毛虫核酸的提取
第六节 蠕虫核酸提取
一、吸虫核酸的提取(以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为例)
二、绦虫核酸的提取(以细粒棘球绦虫为例)
三、线虫核酸的提取(以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为例)
第七节 节肢动物核酸提取
一、蚊核酸的提取
二、蝇核酸的提取
三、蜱核酸的提取
四、螨核酸的提取

第二章 目的基因的获取
第一节 已知部分核酸序列目的基因的获取
一、已知3端和(或)5’端序列目的基因的获取
二、已知中间序列目的基因的获取
第二节 未知核酸序列目的基因的获取
一、已知氨基酸序列的目的基因的获取
二、根据同源序列获取目的基因
三、筛选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
四、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特异基因
第三节 多基因的拼接
一、利用Ⅱs型限制内切酶进行多基因拼接
二、重叠延伸PCR法进行多基因拼接
三、利用重叠延伸PCR法进行DNA的人工合成
四、不依赖连接酶的多基因拼接克隆法
五、Red/ET同源重组介导的多基因拼接克隆法
六、技术应用要点

第三章 基因的扩增及鉴定
第一节 经典PCR
一、材料
二、缓冲液
三、操作步骤
四、技术应用要点
第二节 逆转录PCR(RT-PCR)
一、材料
二、操作步骤
三、技术应用要点
第三节 e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
一、5’-RACE
二、3’-RACE
三、技术应用要点
第四节 靶序列富集多重PCR(TernPCR)
一、试剂与仪器
二、操作步骤
三、技术应用要点
第五节 基因组步移
一、材料
二、操作步骤
三、技术应用要点
……
第四章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第五章 基因的表达与分析
第六章 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七章 蛋白质功能
第八章 芯片技术
第九章 组学技术
第十章 基因多态性及种群遗传
第十一章 免疫学技术
第十二章 疫苗研究
第十三章 诊断技术
第十四章 转基因技术
第十五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第十六章 寄生虫培养技术
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传播模型的构建技术
第十八章 生态学研究技术
第十九章 监测技术
第二十章 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技术
第二十一章 其他技术
第二十二章 动物模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