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膏方的功效
4.1 补虚扶弱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夺则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虚弱,则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免疫功能及防病、抗病能力较健康时低下。因此,正气虚弱,则人体容易感受外邪而为病。扶正法是中医治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治法。
膏方,主要由补益类中药、胶类、黄酒等浓缩收膏而成,多具有补虚扶弱之功。具体应用时因配伍的不同,而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不同功效。
临床上,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素体虚弱者,或因外科手术、妇女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出现虚弱症状,均可用膏方调养。
4.2 纺病治病
膏方不仅用于虚证,也能治疗实证。如外邪侵袭或自身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湿热、痰浊、瘀血等蓄积体内,引起的各种病症,也可通过内服膏剂治疗。如目前市面上所售之枇杷膏即是以治疗痰热咳嗽为主;益母草膏则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产后气血不足等病症;夏枯草膏则用以治疗甲状腺肿。,
不只有补益之膏方,还有以祛邪为主的膏方。如唐代《外台秘要》载,用峻逐水湿的芫花配温热辛散之干姜,加蜜制成,为内服膏剂——“芫花煎”,用以“治三十年咳”。李东垣所创治疗年深不愈头痛之“清空膏”,由羌活、防风、柴胡、川芎、甘草、黄连、黄芩组成,其中多属散风泻火之品。明代《寿世保元》所载,“如神宁嗽膏”,由天门冬、杏仁、贝母、百部、百合、款冬、紫苑组成,也以祛邪为主。可见,膏剂和汤、丸、散等剂型一样,在邪盛、正不太虚的情况下侧重祛邪,同样可使“邪去正自复”,达到“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的目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