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济仁痿病通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51389
  • 作      者:
    李济仁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济仁,国医大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代表性传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余一九三一年出生于安徽歙县。七岁入私垫,读道德文章。奈少时多病,动乱年代报国无门,遂转习医,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早年拜师歙县汪润身门下,一九四五年底自荐到张根桂恩师门下深造。至今,余夫妇郡己被确定为(新安医学)流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料)代表性传承人。谨书吾平生之愿子后,祈与同道贤达共勉:未敢抱经国治世之宏愿,但常怀拯疾济赢之仁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皮质下白质及内囊处,锥体束病变引起的偏瘫,常常是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上肢伸肌比屈肌重,下肢的屈肌比伸肌重,且受影响的往往是整个肢体的活动,不像电解质失衡或某些结缔组织病变引起肢体的某一局部呈急挛状态。偏瘫的肌张力增高程度在各肌群是不一致的,上肢的屈肌比伸肌张力高,下肢的伸肌比屈肌张力高,故做被动运动检查肌肉张力时,伸直上肢及弯曲下肢所遇的阻力最大,被动运动时则起始阻力大,以后阻力迅速下降,故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或“折刀样瘫挛”。由于伸肌屈肌的张力不同,旋后旋前肌肉张力的不同,故偏瘫肢体保持一特殊的姿态及偏瘫性步态,即上肢肩关节内收和内旋,肘关节屈曲和旋前,腕及手指屈曲;下肢髋关节伸展和内收,膝及踝关节伸展,足及足趾呈蹠屈并略内翻姿势,走路时下肢向外划圈样向前移动,足尖着地,步伐较小。肌张力增高的机制有多种解释。
    当脊髓有病变时,由于其位于椎管内,面积小,故常损伤双侧锥体束,产生两侧肢体瘫痪,病变在胸髓时引起受损平面以下两下肢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变在颈膨大以上,引起四肢及躯干的痉挛性瘫痪(四肢瘫)。
    由于酸、碱和电解质失去平衡引起的四肢拘急主要见于暴吐、暴泻导致电解质大量丢失的低钙血症和碱中毒,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发作性手足肌肉紧张性痉挛。在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并与小指相对,形成“助产士手”;在下肢则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痿病概论
痿病的概念
痿病的命名与分类
按患病部位分类
按发病年龄分类
以虚实为纲,对痿躄按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类
风、痹、痿、厥的区别
概念方面的区别
病因病机方面的区别
临床表现方面的区别
治疗原则方面的区别
预后转归方面的区别
与痿相关之五脏、五体及精、气、血、津液生理与病理
肺与皮毛
脾与肌
心与脉
肝与筋
肾与骨
精与精气
气与血
津液
痿病的病因病机
痿病主要症状辨证分析
肢体瘫痪
四肢拘急
肢体麻木不仁
四肢瘦削
皮毛枯槁
痿病治法概要
清金保肺法
补益肝肾,壮健筋骨法
清热利湿法
补益脾胃法
温化寒湿法
填精补髓法
温补肾阳法
活血化瘀法
疏肝解郁法
镇心安神法
燥湿化痰法

第二章 痿病历代研究概况
秦、汉、晋及唐、宋时期
《黄帝内经》奠定了痿病的理论基础
《难经》五痿传变论
《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刺治疗痿病的基础
《备急千金要方》首次从脉论痿
《太平圣惠方》首载虚劳痿痹方
《扁鹊心书》提出虚寒痿的概念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痿病病因的认识
金元时期
刘完素“肺金本燥”致痿论
张子和辨风、痹、痿、厥之异,攻法治痿论
李杲脾胃虚弱致瘘论
朱震亨痿病多因说
明清时期
《玉机微义》论治痿大法及饮食调治
《普济方》用外治法治痿
《医学入门》五痿旺月调补论
《医方考》痿痹合一论
《证治准绳》分析痿病病机全面系统,见解独到
《景岳全书》元气败伤致痿论
《证治汇补》辨痿施治最为详全
《辨证录》对痿病实证的认识
《医学传灯》之痿由心火流于下焦说
《症因脉治》首辨外感痿与内伤痿
《医宗金鉴》论痿简洁切要
《类证治裁》集各家论痿之说,辨证用药精细全面
《医学衷中参西录》论痿大气说

第三章 痿病的辨证治疗
实痿证治
成年人实痿
儿童实痿
虚痿证治
成年人虚痿
……
第四章 痿病的其他疗法
第五章 古今治痿验案选按
第六章 历代论痿文献选析
第七章 痿病范畴的常见病中西医诊治概要
第八章 现代中医对痿的临床研究概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