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络按摩一学就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99204
  • 作      者:
    付国兵主编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付国兵,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按摩学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传统医学诊疗中心主任、按摩理疗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曾著有多本著作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擅长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及内妇科疾病,著有多夺著作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经络按摩一学就会》详细介绍了人体14条主要经络的循行、穴位、功效和按摩保养方式。使我们普通人就能在家学习如何疏通经络、养生防病。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生病的原因可能有成千上万种,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和气血运输不畅相关。为什么气血会运行不畅?因为运输气血的沟渠——经络被阻塞了。“人若千亩良田,医如大禹治水”。通过经络穴位按摩,可使人气血通畅、身心调和。所以它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十二经筋——人体的地下水和泉眼,联系肉与骨的纽带
    经脉是气血的大河,气血旺盛的地方,对周围的筋肉有濡养的作用,所以,在经脉周围就有相当于地下水和泉眼一样的筋肉,全身筋肉按经络分布部位同样分成手足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是:它们联属于十二经脉,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有的散布于浅部,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像经脉那样属络于脏腑。
    十二经筋之间的联系除在头、面、胸、腹部结合外,还在各经循行于踝、胭、膝、股、髀、臀、腕、肘、腋、臂、肩、颈等关节或筋肉丰满处,与邻近的他经相连接,尤其是足厥阴经筋,不仅结于阴器,并能总络诸筋。
    从经筋的分布和联络情况来看,经筋同肌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经筋的作用是联络筋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十五络脉——蜘蛛网一样密布全身的灌溉网络
    大河、支流水虽然大,但是无法将水直接用来灌溉农田,还需要大大小小的溪流、沟渠,才能把水输送到每一寸土地。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这些身体里大大小小的河流还需要密集的引水渠才能把气血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大大小小密布全身的“引水渠”就是络脉。经脉与络脉共同组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担负着全身气血的运输、浇灌。
    十二正经是联通脏腑和四肢,脏腑在内,这十二条气血的大河都是在四肢的部位分岔进入全身,所以十二正经分出来的十二条络脉都是从手足部分开始的,主要起沟通表里两经和补充经脉循行不足的作用。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其中十二络脉在四肢部从相应络穴分出后均走向相应的表里经,躯干部三络则分别分布于身前、身后和身侧。躯干部的三络,起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和经别都是经脉的分支,均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所不同者,经别分布较深,无所属腧穴,也无所主病症;络脉分布较浅,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络是灌顺人体的通道
经络是人体的河道,气血是河水
十二正经是人体水系的主干
十二经别——人体水系的支流
奇经八脉——人体水系上的水库
经筋、络脉是地下水和灌溉网
养生就像大禹治水,重在疏通和导引
经络穴位按摩,给气血运行加台“水泵”
利用自身体重的手法是
最安全最有效的按摩手法
正确找到穴位是保证效果的关键
不是所有的穴位都适合
按压、拍打的按摩主要使用哪些手法
疏养14条生命能量线要
关注这些“关键点

第二章 手太13月肺经
手太阴肺经特效穴位
尺泽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鱼际穴
少商穴
手太阴肺经其他穴位
中府穴
云门穴
天府穴
侠白穴
孔最穴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特效穴位
商阳穴
二间穴
三间穴
合谷穴
阳溪穴
偏历穴
曲池穴
手阳明大肠经其他穴位
温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手三里穴
肘髎穴
手五里穴
臂臑穴
肩髑穴
巨骨穴
天鼎穴
扶突穴
口禾髎穴
迎香穴

第四章 足阳日月胃经
足阳明胃经特效穴位
颊车穴
足三里穴
丰隆穴
解溪穴
冲阳穴
陷谷穴
内庭穴
厉兑穴
足阳明胃经其他穴位
承泣穴
巨髎穴
四白穴
地仓穴
大迎穴
下关穴
水突穴
气舍穴
头维穴
人迎穴
缺盆穴
屋翳穴
气户穴
膺窗穴
库房穴
乳中穴
乳根穴
不容穴
承满穴
梁门穴
关门穴
太乙穴
滑肉门穴
天枢穴
大巨穴
外陵穴
水道穴
归来穴
气冲穴
阴市穴
髀关穴
伏兔穴
梁丘穴
犊鼻穴
条口穴
上巨虚穴
下巨虚穴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特效穴位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阴陵泉穴
大包穴
足太阴脾经其他穴位
漏谷穴
箕门穴
地机穴
血海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哀穴
腹结穴
大横穴
食窦穴
天溪穴
胸乡穴
周荣穴

第六章 手少明心经
手少阴心经特效穴位
少海穴
灵道穴
通里穴
少府穴
神门穴
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特效穴位
极泉穴
青灵穴
阴郄穴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特效穴位
少泽穴
前谷穴
后溪穴
支正穴
腕骨穴
阳谷穴
小海穴
手太阳小肠经其他穴位
养老穴
脯俞穴
肩贞穴
天宗穴
秉风穴
肩中俞穴
曲垣穴
肩外俞穴
天窗穴
颧髎穴
天容穴
听宫穴

第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特效穴位
委中穴
昆仑穴
承山穴
飞扬穴
申脉穴
京骨穴
至阴穴
束骨穴
足通谷穴
足太阳膀胱经其他穴位
睛明穴
曲差穴
攒竹穴
眉冲穴
五处穴
承光穴
通天穴
天柱穴
络却穴
玉枕穴
大杼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
第九章 足少明肾经
第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
第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
第十三章 足厥明肝经
第十四章 任脉
第十五章 督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