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脉诊大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7721017
  • 作      者:
    朱进忠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医脉诊大全》作者曾先后对中医内科辨证论治大法三步、天人相应与辨证论治的的关系、疑难疾病与肝的关系进行探索,又对中医的思维方式、辨证论治方法、脉象在辨证论治的价值、脉象的诊法、脉象在辩证论治上的使用方法进行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3)多发性大动脉炎,头晕头痛,心烦失眠,左眼失明,脉左沉伏,右虚缓。知其气血俱虚为本,气滞痰淤为标。予补气养阴,化痰理气而愈。
    葛××,女,35岁。
    头晕头痛5-6年,近3年多以来左眼视力日渐下降,特别是近1年多以来,左眼已经基本丧失视力。为此曾先后赴北京、天津、太原等地进行治疗。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某院手术治疗后虽曾一度好转,但半年以后诸证又复如前。且近数月以来,头痛异常剧烈,经常因头痛难忍而不入睡,为此不得不请针灸大夫每日针灸,并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但至今效果不够明显。细审其左脉沉伏,右脉虚缓,右眼在一尺之内可见人影,左眼视力正常,左脸肌肉明显萎缩,右脸正常,且时时胸满心烦,舌苔薄白,时而发现咽喉有异物阻塞感。思之:右脉大于左脉者,气血俱虚也;左脉沉伏者,气滞血淤也;虚缓者,痰湿阻滞也。综合脉证论之,乃气阴俱虚,痰热郁滞,郁而生热也。治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泻火。
    处方:
    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元参15克
    服药4剂后头痛、失眠骤然好转;继服8剂,头痛10日末作。其后虽曾头痛时作,但较前已明显减轻;继服上药。40剂,头痛全部消失,左眼视力也较前明显增加,现在已可在5米以上的距离内清楚地看到任何物体。后果愈。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一一辨证论治
第一章 辨证论治法则的形成、确定和对辨证论治依据的认识
第一节 《黄帝内经》在辨证论治法则形成上的贡献
第二节 《难经》在辨证论治法则形成上的贡献
第三节 《神经本草经》在辨证论治法则形成上的贡献
第四节 《伤寒论》《金匮要略》在辨证论治法则形成上的贡献
第二章 辨证论治法则的发展和对辨证论治依据认识的逐渐丰富
第一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总体认识上的发展
第二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热病认识上的发展
第三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内科杂病认识上的发展
第四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外科疾病认识上的发展
第五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妇科疾病认识上的发展
第六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儿科疾病认识上的发展
第七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耳鼻喉科疾病认识上的发展
第八节 辨证论治法则在眼科疾病认识上的发展
第三章 辨证论治法则的理论思维方式、实施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 辨证论治法则的理论思维方式
第二节 辨证论治法则应用时的方法
第三节 辨证论治法则应用时的实施步骤

第二编 辨证论治法则应用时的重要依据——脉象
第一章 脉诊在辨证论治地位上的认识
第一节 《内经》在脉诊上的贡献
第二节 《难经》在脉诊上的贡献
第三节 《伤寒论》《金匮要略》在脉诊上的贡献
第四节 《脉经》在脉诊上的贡献
第二章 脉诊在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一节 脉象在总体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二节 脉象在热病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三节 脉象在内科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四节 脉象在外科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五节 脉象在妇科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六节 脉象在儿科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七节 脉象在耳鼻喉科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八节 脉象在眼科认识上的逐渐丰富
第三章 脉象在辨证论治法则应用时的思维方式、实施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 脉象在辨证论治法则应用时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脉象在辨证论治法则应用时的方法
第三节 脉象在辨证论治法则应用时的实施步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