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家庭中医养生一本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978090
  • 作      者:
    都占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400多种补肾、补血、排毒药膳<br>    详解气、血、阴、阳四大虚证,春夏秋冬四季养生<br>    细数家庭常用65种食物的保健方,33种滋补中药养生方
展开
作者简介
    都占陶,男,医学博士。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 在多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过程中,曾负责和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1994年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参编《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现代疑难病中西医治疗学》、《时氏中医肾脏病学》、《肾炎》等医学著作,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近年来注重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定的收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首先是养生的学问<br>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讲的就是要重视养生保健。养生保健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既包括男养精、女养血,种子、怀胎、分娩、孕育下一代,又包括中老年阶段的自身调理等等。尽管每一阶段侧重不同,但对于保障人生健康,免除疾病困扰至关重要。<br>    养生是每个人的事<br>    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我的身体健康,不必谈养生,这恐怕是一个误区。有资料表明,健康人群大约占总人数的5%,患病人群大约占总人数的10%,而占总人数85%的属于亚健康人群。因此可以说养生保健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认识中医养生<br>    第一节  中医保健重在养生<br>    中医养生多寿星<br>    “药王”孙思邈,在人均寿命为27岁的唐朝,他的寿命据后人考证在120岁左右,这是一个人类文明的奇迹。孙思邈为什么能够有这么高的寿命呢?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他的中医修养。他写的两本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都是了不起的中医典籍,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至今仍是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内容。实际上,中医是非常讲究养生的一门大学问,养生的观念渗透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因此,自古以来,学习中医者多长寿也就不难理解了!<br>    天、地、人和精、气、神<br>    “天、地、人”是中医学从整个宇宙、自然、社会等各个角度来把握生命健康问题,从时间、空间、人类个体差异三个角度,来研究每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指导人们主观、能动地去适应自然,顺应自然,把握生命规律,把握健康。<br>    “精、气、神”在中医学中非常重要,中医从养生到医疗,养的是人的“精气神”,治的也是人的“精气神”。<br>    中医认为健康的人应该是顺应自然,形体健康,心理道德完善并适应社会的人。<br>    阴乎阳秘,精神乃治<br>    这是中医养生的立足点。它的意思是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句话强调了维护和加强人体自衡调节机制的重要性。所谓自衡调节机制,是指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非常严密的自我调节系统。比如说,同样是突遇风寒,有的人什么事都没有,有的人就会伤风,有的人即使感冒了,不治疗也会很快康复,有的人却非吃药挂吊瓶输液不可,这种抵抗风寒或自主康复的能力就是一种自衡调节机能,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同一个人的自衡调节机能也是在变化的。<br>    中医非常重视身体的自衡调节机能。对于自衡调节功能的减退,中医形象地用“若春无秋,若冬无夏”来形容。意思是说,自衡调节机制的任何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果都是很严重的。中医的养生,正是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来维护和加强身体的自衡调节功能,使人体达到各脏腑活动协调一致,经络运行畅通无阻的健康生理状态。<br>    从受精卵开始养生<br>    中医主张对生命全过程的养生,包括:男养精、女养血、种子、怀胎、分娩、哺育、养生、养幼、养长、养老等阶段。中医认为,每一个年龄阶段,对人的健康都很重要,都有养生的必要。不过,由于养生需要有意识的主观努力,因此,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养生更有实际意义。<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认识中医养生<br>第一节 中医保健重在养生<br>第二节 中医养生的五大原则<br>第三节 您属于哪种体质<br>第四节 各类虚证的表现与调理<br>第五节 四季养生好处多<br>第二章  食物养生有讲究<br>第一节 中医药食同源<br>第二节 食补胜于药补<br>蔬菜类<br>五谷类<br>果实类<br>肉类<br>水产类<br>菌类<br>调料类<br>饮品类<br>……<br>第三章  一味中药补养全家<br>第四章  中医美容,以内养外<br>第五章  肾气足,好“性福”<br>第六章  预防现代文明病<br>第七章  小症状大隐患——辨症识病<br>第八章  常见病症的中医疗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