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智慧养生,寻常而超常<br> (一)人为万物之灵<br> 中华文化是一脉智慧文化。养生文化,自在修持其自我之灵性、智慧;本书主旨,即在于研修“祛病、健身、高寿,而且智慧”的生命境界。这,承传于先贤们的“无极”、“太极”之养生文化,“本原”、“混元”之修持文化(先天本性、虚净纯真文化)的真义,进而达到身心俱旺的智慧天年的自在境界。<br> 这是一个看似超常、实则寻常的修持境界。“灵”,为何?在修炼中,多指心灵(内心、本性)、机智(应变的聪敏智慧)、灵感(顿显的预知智慧)而言。一些养生有素的先贤们说,“灵”则阴阳自化,动静自如,刚柔自远,虚实自应,寿命自富;一句话,“灵”则智慧自在,健康自强!真有所谓“一灵妙有,万事圆通”。如何实践、把握这一点呢?我们的体验大致是:秉其大公、大德(天下为公,崇高品德),持其虚静(虚净)心灵,进行“虚心实腹”的修持(大脑虚净,精气充实)。即可能:灵智自见,疾患不染;神形俱旺,洁净自养;明察秋毫,感知事理!<br> 于此,建议你通览全书;之余,也许能逐步进入智慧自在之境界。从修持方面讲,不妨重点消化一下“无极”、“无为”;“忘我”、“忘形”;“无中生有”、“虚中妙有”;“动静兼修,静修为本”的修持真义。也可结合书中所讲的“无极圈禅步”、“无极桩”、“混元桩”、“静坐功”、“龟灵功”等修持,进行体认。<br> (二)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br> 这是修炼智慧养生的总则方法。“内炼一口气”是内修,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主导方向;常指心神内收,调息微微,元气充盈的情态下,气血运行畅快,大脑得到养颐,经脉、五脏得到灵利运化、营卫(滋养、保卫)。“外炼筋骨皮”是外修,多指躯体四肢的进退、屈伸、收放、升降、起落等活动,使其得到轻灵、和谐锻炼。我们应该内外兼修,动静兼修,而内修、静修、调息则为基本,以令自我身心、性命得到俱旺、俱灵的修炼效应。<br> 这一具体修炼效益的要诀,在于“一口气”;语云“人活一口气”,即是。“气”是什么?这是一个难以作出单一回答的“文化哲理”问题;本书仅从智慧天年的修持课题、秉承先贤们关于“炼气”的一些论述,加以体认、体修。<br> 《管子?内业》说:“定在心中(安静调息于腹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这是说,只要安静地调息于下腹中,自我身心健康即可得到双重效应:大脑灵慧、耳目聪明;身躯筋骨皮肉坚固而富有弹性。<br> 《难经?八难》说:“气者(肾间动气、元气、真气),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这是说,人体的元气,是生命的根本,如果根本断绝,茎叶也就枯槁了。<br> 这一点,是本书修炼理法的基准,它贯彻于静修、动修的始终。上篇中所讲的“本原养生”,下篇中所讲的“静坐调息”、“奇经八脉的调息修持”等,均可作实修、体悟。<br> (三)顺则凡,逆则仙,逆向修持,颠倒颠<br> 这应是智慧养生取得锻炼效应的方便法诀。例如锻炼活动中的动与静、内与外、刚与柔、进与退、上与下、心与肾(火与水)、肺与肝(金与木)..都存在着顺与逆,即阴阳五行颠倒颠的运化法理;先贤们把它叫做阴阳五行运化之术;如推广言之,即生命、事业、修持中的顺逆颠倒颠之术。《黄帝外经?阴阳颠倒颠篇》说:“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这是说,人们只知道顺利如意而生,不知道顺利如意中的败死;只知逆反致死,不知逆反中的生息。<br> 如何具体把握这一“逆顺、阴阳、五行颠倒术”之修持呢?它的智慧健身意义有多大呢?本书的修持原理、功法中,即作了贯彻始终的讨论。如“无极圈禅步”中的顺步、退步颠倒术,“新八段锦”、“五行五脏运化静坐”中的顺、逆运化的“泄、补”颠倒术,“调息静坐”中的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之颠倒术等,即是。<br> 在实际锻炼中,笔者承习先贤们的论述,尚有一些粗浅体认:<br> 关于“顺则凡”:在锻炼活动中,人们多习惯于“运动”、“阳动”。当然“动”得合法、有度,自能令筋骨皮肉得到坚密、灵利锻炼。但是,如仅倡导“单一的,持续的运动、阳动”,如一些养生家所说的“跑跳、走步、拍打不已”,“骑自行车、器械运动不已”,“登上健康快车不已”..则易于阴阳失衡,内外偏颇,动静失调;天地不交,心肾不交;从而形成“血流不畅,心气耗泄”状态,益寿、益智效用寻常,甚至带来一些莫名损伤。<br> 关于“逆则仙”:我们提倡“动静兼修、静修为本”,“内外俱炼、内炼为本”,即身心俱健,心神为本。如此,则刚柔相应,收放得法,补泄得宜;天地交泰,水火既济;从而达到“阴平阳秘”(阴精流沛,阳气固密,两者相互调节,以维持其和谐平衡)、“气血流畅、心气平和”。益寿、益智效应超常,可以高寿延年(90岁以上)。<br> (四)养生大道,万法归一<br> 这是说,智慧养生的正道,与最好的修炼理法、规律是一致的:虚净人生、智慧长寿。语云:“殊途同归”,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儒学哲理,“太极”运化;道学哲理,“无为而无不为”;佛学哲理,“缘起性空”;医学哲理,“恬淡虚无”;杂家哲理,“养生,莫若知本(本性,本原)”;养生家哲理,“修静悟空,精气超凡”等等,均各有所宗。但是,就智慧养生修炼而言,“万法归一”则可表述为:大小宇宙生命的自然本元、本性是一致的。如用字词揭示,即可表述为:无、虚、空;虚静、虚无、虚空;无极、无为。运用于智慧养生的实际修持,则为:守一,守中;守虚静、守虚无(或守虚空:忘形、忘相、忘我);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无为;或一言以蔽之,即守“○”(虚静、忘我)。例如健身活动时,常宜“先放松入静”(如静站、静坐一会儿),再“静极生动”(如走步、打拳),再“动极而静”(虚静一会儿,咽津、咽气于腹部,以令运动能量内收、内养)。<br> 智慧养生中的这种“万法归一”修炼效应,请读者不要轻视。先贤们常谈到的一些说法,即说明了这个道理。例如“无中生有”、“无极自化”、“无为而无不为”、“恬谈虚无,真气从之”、“虚静生慧”、“寂然不动,能感知天下之故(事故、事情)”等等,即是。这种寓意效应,也可以用一种模糊理念、数学模式来表述,即“○→±∝→○”运化模式的修持规律:<br> “○”(松静虚无,排出杂念,忘掉一切)”<br> “±∝”(虚虚、实实的无穷无尽的妙有)<br> “○”(虚实纯净;复归于自然本元、本性、灵素、灵智)。<br> 本书中所讲的修持理法,特别是“下篇”中所讲的“功法”修炼,即完整地体现了这一“无中妙有”、“万法归一”的锻炼效应。例如我们所介绍的“放松功”、“咽津、咽气功”、“经脉修持功”、“无极圈禅步”、“无极桩”、“混元桩”、“静坐忘形”等即贯彻了这种“万法归一”的本元、本性、心神、心灵的导向修持意义;从而达到神形俱旺的完善锻炼境界。<br> 二 虚净养生、智慧养生<br> 上文,我们一共谈了中华智慧养生的四条修炼原理、方法。简言之,不过四个字词的修炼:灵(第一条)、气(第二条)、逆(第三条)、无或虚(第四条)。<br> 这四个字词,在实际过程中各有独特的作用、意义。“灵”,是智慧养生的本质、修持目标、理想境界,如“灵智圆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灵利聪慧”、“灵智长寿”等等;而“气、逆、无”三个字,则是“养生”、“灵性”、“智慧长寿”的修持手段、方法,其中“无”字的修炼,尤为核心:如上文第四条中所说,“无(即虚无)”,是宇宙事物复归于无极、本原、本性、纯洁(“○”),即虚净纯真的灵素修持。因之,我们提出智慧养生的总括修炼理念是:<br> 虚净养生,智慧养生;<br> 虚净人生,智慧天年。<br> 这一修炼理念,已贯彻于本书的整体结构中。上篇为养生修炼原理,下篇为修炼功法;两篇中“虚静、虚无而虚净”的修炼理法,贯彻一气,以令智慧养生,即智慧天年得以方便实现。<br> 尚需说明一下,下篇中的修炼功法,比较繁博,意在望你通晓大小宇宙运化的总体过程;自我修炼时,只要随意地取其动功中之一、二方法(例如太极丁字禅步,或新八锻锦功),再配合静功中之一、二方法(例如冥想静坐,或调息静坐),坚持修炼,即可形成动静兼修、神形俱旺效应。至于副篇中的诗文,则系养生智慧的扩大深入、探微索妙,根据自己趣好消化、背诵一二,亦可作为自便养生功法;如此,则可能:大道自然,锻炼自恃,而健康效应长在!<br> 文尔邻<br> 庚寅初春于北京地坛北里小屋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