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阴阳转化、阴阳主从等方面。阴阳学说言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它们相互依存,互根互用。又言明阴阳是相对的,在不同环境当中阴阳属性可以发生变化,甚至互相转化。如白天属阳,夜晚属阴。那么白天的上午阳光逐渐增强,则相对于下午属阳,相应的,下午属阴。当阳气达到最大时的正午之后,阳气就开始收敛,直到子夜,阳转为阴。阴阳学说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阴阳之间的从属关系。根据《黄帝内经》对阴阳的记载可以看出,阳相对于阴显得更加重要。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可见阳气的重要性。就人体生死而言,阳为功能,阴为物质。人能活动、思考是阳的作用;人体的骨骼肌肉为物质,属于阴。人活着是躯体物质与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即阴阳二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死躯体还在,也就是阴还在,但生命功能却失去了,也就是阳不在了。可以看出,阳对于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用阴阳学说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动能、病理变化,以及药物性能等,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