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核事件医学应急与公众防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47528
  • 作      者:
    程天民,粟永萍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程天民。江苏宜兴人,1927年12月生,1951年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防原医学和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61年,主持了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项目研究。曾14次参加我国核试验,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阐明了核武器的杀伤作用与防护原则,提出了复合伤发病创新理论和有效救治措施。创建了“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主编了奠基性专著《军事预防医学》和我国第一部《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防原医学》《创伤战伤病理学》,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和重庆市首届科技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建军80周年全军英模,由中央军委授记一等功。
    粟永萍。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J师1。现任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所长、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辐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防原医学、复合伤、成体干细胞研究及相关新药研发。主持国家、军队多项研究项目,发表论文380多篇,迄今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59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医学百名科技之星”、总后勤部“科技金星”、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获“求是杰出青年奖”。曾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展开
内容介绍
    《核事件医学应急与公众防护》由核医学专家编写,针对因地震、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条目形式介绍了核事件医学应急与公众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包括基本知识、核事件、核伤害、医学应急、辐射防护及心理防护等。内容科学,阐述简明,对普及核知识、加强核防护、医治核损伤、消缓核恐慌等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医学防护人员和广大群众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3.电磁辐射电磁
    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组成,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产生的。例如,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射频装置的电磁能量属于频谱中频率较低的那一端,不能打破把分子紧扣在一起的化学键,故被列为“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有多种来源。人体内外均布满由天然辐射源和人造辐射源所发出的电能量和磁能量,闪电便是天然辐射源之一。至于人造辐射源,包括微波炉、收音机、电视广播发射机和卫星通讯装置等。
    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大方面。热效应就是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人体升温,热效应会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为头晕、失眠、健忘等亚健康表现。非热效应即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但也会引起生理变化和反应。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过久,会出现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
    4.核辐射核
    辐射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故称电离辐射。
展开
目录
一、基本知识
1.辐射
2.电离辐射
3.电磁辐射
4.核辐射
5.放射性
6.放射线
7.核素与放射性核素
8.辐射源
9.放射源
10.天然辐射源
11.人工辐射源
12.原子核和核能
13.核能和平利用
14.核反应
15.核反应堆
16.核电站
17.核燃料与乏燃料
18.核武器
19.核爆炸
20.几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
21.铀-235
22.钚-239
23.碘-131
24.铯-137
25.核衰变
26.半衰期
27.放射性活度
28.照射剂量
29.吸收剂量
30.剂量当量
31.有效剂量
32.医学诊治中的射线受照射状况

二、核事件
33.核事件概念
34.核事故的种类
35.核事故的分级
36.国外核事故简介
37.国内核事故简介
38.核恐怖(脏弹)
39.放射性物质在大气层中的迁移
40.放射性物质在地表水中的迁移
41.放射性物质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
42.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向人体的迁移

三、核伤害
43.核爆炸伤害
44.核事故伤害
45.核恐怖伤害
46.核次生伤害
47.外照射
48.内照射
49.放射性沾染
50.放射性沾染区
51.下风向沾染区
52.辐射确定性效应
53.辐射随机性效应
54.躯体效应
55.遗传效应
56.放射反应
57.小剂量电离辐射效应
58.放射病
59.骨髓型放射病
60.肠型放射病
61.脑型放射病
62.慢性放射病
63.几种放射性核素所致的主要危害
64.放射复合伤

四、医学应急
65.核辐射检测
66.核事故现场处理
67.对受辐射人员的早期诊断和医学处理
68.放射损伤合并烧伤、创伤伤员的医学处理
69.地区医院和专科医院治疗
70.抗辐射药
71.外照射伤害的医学处理
72.内照射伤害的医学处理

五、辐射防护
73.国际原子能机构
7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75.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
76.国家放射防护基本标准
77.外照射防护原则和措施
78.内照射防护原则和措施
79.防止伤口、创面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
80.孕妇、儿童需要的特殊防护
81.个人受照剂量监测
82.核事故现场救治人员的自我防护
83.核应急处置人员的应急照射剂量限值
84.半削弱层
85.隐蔽
86.服用稳定性碘
87.撤离与搬迁
88.个人防护措施
89.对重要物资、食物和水的防护
90.人员洗消和对人体不同沾染部位的洗消
91.对沾染地面、土壤、建筑的处理
92.对沾染食物的处理
93.对沾染水的处理
94.对沾染空气的处理
95.对物体表面沾染的处理
96.对放射性废物、废水的处理

六、心理防护
97.普及相关科学知识
98.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99.进行心理疏导干预
100.媒体正确的信息导向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