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819485
  • 作      者:
    王丹著
  • 出 版 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丹,经济学博士,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适度劳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过度劳动问题专家。长期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先后任职于德国宝马(北京)代表处、中华英才网、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丰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实践经验。博士期间曾赴日本访学交流,学位论文荣获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因对中国过度劳动问题的深入研究,接受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等多家媒体采访。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发表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22篇,也曾深入访问沃尔玛、Coogle、辉瑞制药、中国移动、万科等在华跨国企业和中国知名企业,发表20余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性、研究性报道,参与6项省部级课题研究,编写多部人力资源管理类教材或书籍,并担任其中3部的副主编。进入国网能源研究院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过度劳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其三个构成要件。以此为基点,构建了过度劳动的评定体系,包含劳,动者的疲劳状态和工作状态两大维度。其中,疲劳状态的表现和测量划分为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和神经感觉症状三个方面;工作状态的评定划分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两大方面。根据上述两大维度和五大方面构建过度劳动的评定指标体系,通过设计过度劳动测量量表,并参考日本劳动者疲劳积蓄度测评量表的设定标准建立了过度劳动的评定等级。
    我国知识工作者在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文化导向和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以及成就动机、个人特质和群体特征等内在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自主或被动地提供了超时、超强度的劳动,使得原本适度的劳动行为转变为过度劳动行为,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利影响,也直接表现为劳动者出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身心失谐的状况,极端情况下会出现“过劳死”;所以,国家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和政策干预,以促进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研究》从理论层面剖析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根源和实质,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工作者的群体特征、用人单位的管理理念和激励措施、知识工作者个体差异等归结为过度劳动的直接原因,并从社会文化、社会经济、社会制度等层面剖析过度劳动的深层次原因。以理论上的思辨探讨为基础,结合北京地区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原因的实证研究,构建了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形成机制模型,以此打开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发生、发展的“黑箱”。
    由于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因而针对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预防与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的、政策性和组织性的战略与策略进行体系化应对。《中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建立了“三层过度劳动对策模型”,倡导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知识工作者个人三者分别从过度劳动的预防、应对和后果处理等三个层面动态结合,分层次、分类别地共同应对过度劳动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看,物质资料的缺乏使得人们不得不以物质财富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等“物”的取向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水平。而当社会发展到物质足够富足、财富足够充裕时,人们开始由关注外在的“物”转过来关注并审视自身,以“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成为历史的趋向与必然,其水平和程度是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的重要表现。
    然而,我国社会目前仍处于转型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迁。一方面,现代化进程得到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方方面面的压力也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信息超载,新旧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环境污染、住房拥挤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给人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开始席卷社会的各个角落,人类社会已经由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现代化的信息社会过渡。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工作的精神负担加重,生活节奏加快以及身心疲劳加剧,各种与工作压力相关的疾病也不断增多,对人自身的关注和关怀被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重压力所忽略,人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仍然让位于物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是“人本关怀”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为科技化、人性化,更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其社会发展需要人的极大发展与能力提升,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成为支撑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要想保持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就需要学术界摸清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现状及特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过度劳动衡量标准,探讨如何创造适度劳动的工作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扭转那种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或物质积累,而长期过度地、破坏性地超时、超强度利用知识工作者人力资本的观点和做法。
    ……
展开
目录
重视过度劳动问题,可持续地开发人力资源(代序)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路径
1.6 研究的创新性努力

2 国内外过度劳动的研究状况分析
2.1 研究的思路
2.2 过度劳动的内源性研究
2.3 过度劳动的外源性研究
2.4 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概况图谱
2.5 过度劳动研究的主要缺陷
2.6 本章小结

3 过度劳动的评定体系构建
3.1 基于过度劳动内涵的研究思路
3.2 过度劳动评定体系的构建依据
3.3 评定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评定方法
3.4 信度和效度检验
3.5 本章小结

4 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原因与形成机制剖析
4.1 研究的思路
4.2 过度劳动的根源与实质
4.3 过度劳动的深层次原因
4.4 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直接原因
4.5 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形成机制
4.6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知识工作者为例
5.1 研究的设计
5.2 北京地区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状况及其特征
5.3 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后果
5.4 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原因
5.5 国家、企业与知识工作者对过度劳动的应激性反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过度劳动的对策体系构建
6.1 应对过度劳动的体系化构想
6.2 第一层面:过度劳动的预防
6.3 第二层面:过度劳动的应对
6.4 第三层面:过度劳动后果的处理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展望
附录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状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近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