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辛破茧:辛拓展新层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161180
  • 作      者:
    钟万勰,高强著
  • 出 版 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辛破茧:辛拓展新层次(增订版)》通过与实际课题衔接时的典型例题以及初步探讨的成果,大体上只是给出思路。至于更一般、深入、详尽的研究则有待能人发挥了。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同维数的有限元离散
  美国的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给总统的报告会强调:“计算-科学同理论和实验并列,已成为科学事业的第2支柱。”
  既然要考虑计算科学,有限元法是自然的选择。回看结构力学的有限元法,有五花八门的网格自动生成,而根本没有恒定维数下同时间离散的限制。动力学在有限元离散方面应力求与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融合,第三种局限性也要破茧。分析动力学常微分方程组有恒定维数的限制。要发展到偏微分方程,采用各种离散于段进行求解是自然的。有限元法提供了思路,可考虑不同维数的离散。
  为清楚起见,这里只讲空间一维、时间一维,即时一空2维问题。这样好讲些。本书只求破茧,不求做出全面的推进,以打开思路为目标。因此仍以波动偏微分方程为对象进行分析。
  然而,对空间坐标与时间坐标分别离散而生成的离散时间空间格点,是规则的网格。是否能像结构力学有限元一样,将两种坐标混合在一起进行有限元离散呢?前面对于不同时间坐标进行了破茧。这里要考虑不同维数了。
  一旦考虑不同维数,群论就发生困难了。M.F.Atiyah说:“群在自然中产生,它们是使事物运动的东西,它们是变换或置换……。理解这些东西的本性,并且使用它们才是目的。”又说:“重要的东西常常不是技术上最困难的即最难证明的东西,而常常是较为初等的部分。因为这些部分与其他领域、分支的相互作用最广泛,即影响面最大。”“在群论中有许多极端重要的,并且在数学的各个角落到处都出现的东西。这些是较为初等的东西:群及其同态,表示的基本观点、一般的性质、一般的方法——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辛矩阵群的乘法本来也有恒定维数的要求。但偏微分方程的离散求解,时一空混合有限元的网格离散不能拘泥于恒定维数。这样,就不是单纯的传递辛矩阵群了,当然也要破茧。在恒定维数的传递辛矩阵群之外,必定要有某些方法处理维数变化的护展。
  为什么要保辛?这是为了保持保守系统的优良性质。保守系统有变分原理,可保持其优良性质,例如守恒性等。有限元法是从变分原理推导来的,就继承了这些优良性质,大家愿意用。传递辛矩阵群不敷应用需要,而要破茧之时,也应遵循变分原理的思路。
  ……
展开
目录
0  多维线性动力学的求解
0.1  线性系统的分离变量法与本征问题
0.2  传递辛矩阵的本征问题
一  离散系统的保辛-守恒算法
1.1  坐标变换的Jacobi矩阵
1.2  传递辛矩阵,Lagrange括号与Poisson括号
1.3  保辛一守恒的参变量算法
1.4  用辛矩阵乘法表述的正则变换
1.4.1  时不变正则变换的辛矩阵乘法表述
1.4.2  时变正则变换的辛矩阵乘法表述
1.4.3  基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变正则变换
1.4.4  包含时间坐标的正则变换
1.5  保辛-守恒的接触参变量算法
1.6  保辛摄动多层网格法
1.6.1  多层次有限元
1.6.2  多层次的迭代求解
1.6.3  数值例题
1.7  传递辛矩阵群
二  不同时间的有限元离散
2.1  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线理论概要
2.2  波动方程
2.3  变动边界问题与混和元
2.4  刚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例题
2.5  物理意义,Lorentz变换
三  不同维数的有限元离散
3.1  结构力学有限元自动保辛
3.2  波动偏微分方程,不同维数位错的转换
3.3  数值算例
3.4  辛数学能改革开放吗?
3.5  接触问题
3.5.1  拉压模量不同材料的参变量变分原理和有限元方法〔24〕
3.5.2  拉压不同刚度桁架的动力参变量保辛方法〔25〕
3.6  本章结束语
四  界带与时滞
4.1  结构力学的界带分析〔30,33〕
4.1.1  结构力学的界带理论与能带分析
4.1.2  界带分析的能量变分法
4.1.3  色散关系
4.1.4  子结构界带分析
4.1.5  不同原子组成周期链的数值分析
4.1.6  无限长多排原子链组合的情况
4.2  时滞与界带
4.2.1  离散-维链系统的模拟
4.2.2  逐步前进的算法
4.3  连续系统的能量形式
4.3.1  连续系统动力学的能量形式
五  结束语
附录
附录1  SiPESC构造的简单介绍
附录2  力学具有基础与应用学科的两重性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