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62316
  • 作      者:
    (美)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年),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训练。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精神医学至1981年为止。他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并在那里担任教师与训练分析师。身为许多专业论文的作者,科胡特写过两本书,《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他曾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1964-1965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1965-197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的副馆长(1971-1981年),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他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与辛辛那提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展开
内容介绍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我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展开
精彩书评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本里程碑式著作产生的影响将不断增加。这本书的成功在于完成了它所述的目标。
    ——卡尔·T.罗登伯格  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催生健全自体.自体客体发展过程是什么?我们认为它分两步发生。首先,自体与它的自体客体之间必须有基本的协调( basic  intuneness)。其次,非创伤性的自体客体失败(失败的共情回应)一定会发生。我们把这种童年期自体客体失败的结果称作“恰到好处的挫折。”心理事件的这两个步骤在生命的早期不断重复出现,造成两个重要的结果:(1)通过被我称之为“转变内化作用”(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Kohut,1971: 49-50)的过程产生了结构(Kohut,1978b,1:137-138,
    248-249),(2)它为极其重要的自体.自体客体关系的改变提供了条件,即自体从以
    古老的自恋模式得到滋养[特别是与镜像自体客体的融合,与理想化自体客体的融合,以及孪生融合(例如与被经验为自体的复制品的自体客体相融合)],逐渐转变成在大多数时候,⑥能够依靠由成人生活中的自体客体发散出的共情而存活。
    为了从精神分析得到治疗,被分析者必须通过动员那些我们称之为自体客体移情的内在经验把分析师看作自体客体。可分析性(  analyzability) -与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疗的可接近性( accessibility)不同——取决于病人没有精神病——不论是明显的精神病还是我们称作“边缘”的被隐蔽的状态。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分析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说患有冲突性神经官能症或自恋性人格或行为障碍的可接受分析的患者的自体——更准确地说,自体的残部——至少仍具备寻求可恰当回应的自体客体的潜力。自体的“残部”可能被压抑或是分裂了,但仍在寻找童年早期或是较晚阶段(如俄狄浦斯阶段)的能恰当回应的自体客体。关于后面这种可能性,我要补充的是,某些对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功分析的最后阶段会出现一个积极的欢快的俄狄浦斯阶段,这种情况说明患者在童年期根本未放弃追寻共情回应的俄狄浦斯自体客体。这种寻求在分析中被重新激活,并最终得到恰当的发展。⑧
    因此,为了从精神分析得到治疗,被分析者必须能够在精神分析的情景中,通过对复苏了的童年期自体客体的转变内化作用,来调动成长需求,以建立自体结构。作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先驱( Kohut,1971: 19n.),这些自体客体的功能(例如自尊的调节),在孩子长大后,他在家庭、朋友、工作环境以及他所属的团体的文化资源所构成的自体客体环境中,也会发挥出来。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在分析中被调动的转变内化治愈过程,虽然与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孩子的成熟过程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自体的重建:回应与反思
1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可分析性
2 对阉割焦虑的再思考
3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与精神分析治疗理论

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
4 自体一自体客体关系的再思考
5 精神分析的疗效:以自体心理学的发现为基础的初步声明
6 精神分析的疗效: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进程的重估
7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和阻抗的看法
8 对自我分析功能的反思
9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过程中的作用
10 自体客体移情及其解析
附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