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文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是英国朗文出版集团出版的How to 系列(杰里米·哈默主编)中的how to teach for exams的中译本。本书旨在帮助英语教师平衡英语考试和英语教学,给面对各类考试的学生和教师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朗文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突出了备考班级与普通班级的区别,如高三与高一高二的班级在语言教学与测试的区别;二、讨论了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在考试中所涉及的语言技巧和能力;三、如何应对初级学习者低水平测试的问题。书后所附考试通览,概括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英语考试,比较了不同考试中心的考试系统。本书语言通俗、流畅、易读,作者给出的基于考试的教学法对备考英语教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朗文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适合于教授考试课程的教师,或教学中涉及考试的教师,以及对教学法感兴趣的所有的英语教师和研究者。
展开
教学与对教学的评估是一对孪生兄弟。教的效果如何,学的结果如何,师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想了解。教学评估对教学会产生影响,影响可以积极,可以消极。极端的消极影响是为了考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考试除了对教学的反馈,还有选拔、分班(分级)、诊断等作用。这些虽然都是考试所承担的任务,但是考试也承担了它本不该承担的一些任务,使考试的消极效果更加突显。面对这种客观现状,我们对语言测试目的和功能应该有清楚的认识,让考试在教学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这本译著将帮助教师平衡教与考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的教学将产生积极作用。为此,我们推荐这本书。本书的书名可以直译为《如何备考》,但是担心此译法会使读者误解本书作者的观点,即教考平衡的理念,故译为《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
本书读者面向备考班级的教师和其他教师——他们的教学任务受时间和学生情况的制约,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本书十分注重各种关系的平衡。比如,教学与考试之间关系的平衡;注重考时和平时的平衡;注重考试内容与考生的平衡。在备考中,注意力不仅放在考试内容和技巧上,还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从热情饱满到焦虑、担忧、倦怠,等等。备考的教师不局限于社会上各种考试辅导班的教师,还包括学校的备考班级的教师。他们工作的环境不一样,但是工作性质相同。
本书将考试视为一种专门课程,从课程设计、课程选材、课程理念、课程方法都有涉及。备考作为课程强调其系统性,在备考课程里,有考试技巧、语言训练,同时还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强调学习策略的训练。教师要教,也要帮助学生备考,二者要平衡。总之,备考课程不等同于应试教育。
林立谨识 2010 年10 月
一套理想的教师发展译丛
我从事基础英语教学已经超过30 年了,教授过师资大专班,组织过许多教师培训,也应邀到全国许多地方的教师培训班讲课。但是,我越来越觉得,教师们对于许多基本概念缺乏了解,很多理论上的说法是以讹传讹。这反映出目前我国尚缺少系统的教师标准、教师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2004 年,我们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与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共同向教育部师范司申请了“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及培训、考核、认证体系”的课题,并研制了《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等级标准》(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in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s, 缩写为STEPSS)。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教师培训能有系统的教材。
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界对于许多国际上通用的概念、研究成果知之不多,甚至流传着许多谬说和曲解。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大部分教师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阅读原著;有些是因为自己语言水平的限制,读原著有些困难;而有些讲课和做报告者自己误解了一些国外的理论,或者读书不够,以偏概全。教师们指望参加培训班听到“真经”,但是不同的专家说法不一,甚至完全相反,结果教师往往越听越糊涂。所以教师们抱怨“天上what 地上how,专家学者各一套”。有不少教师问我,某某到他们那里去讲课,说只能如何如何,结果教师们就盲目地去照办,效果并不好。而反对呢?似乎又违背了某条教学理论。打开涉及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刊物和报纸,听听评课时专家对于教师的批评,我自己越来越不敢开口,因为自己的误解和个人的见解可能影响教师的判断或与实际情况不符。中国这样大,教学条件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区别、教材的内容和地方考试题的不同等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很好是自己读些原著。因此,我自己一直希望能有全面介绍英语教学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的中文书。这样的书应该浅显易懂,有例子说明,使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广泛了解外语教学涉及到的各种概念和基本知识。应该说,由新曲线公司策划、杰里米·哈默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这套“朗文教师发展译丛”可以部分地实现这样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有王蔷教授、邹为诚教授等多位学者和教授担纲翻译,译文质量值得信赖。译著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自己有时为了准确地翻译一个概念或表述方法,往往查遍手头的词典,反复推敲,结果还是觉得难以传神地表达出原作者的意思,深深体会到鲁迅说 “词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的艰辛。比如,由王蔷教授带领她的团队翻译的《朗文英语教学实践》(第4 版)的译文就流畅易懂,因此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阅读困难。当然,本书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要把涉及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讲得非常透彻、清楚也是不可能的。比如关于语言习得,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有的人以为,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习得”,在课堂上的教学就是“学得”。其实,这样的看法和区分过于简单,也没能解释复杂的情况。按照Krashen 的区分,无意识地主要注意语言的意义是习得,而有意识地关注语言形式是学习。而Ellis(1990)在他的《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习得》中就这个问题有一段非常清楚的解释。他认为要区别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不同。他说:正式学习涉及学习者的某种活动,比如,试图通过了解明确的语法规则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非正式学习则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参加交流获得。但是,把课堂教学等同于正式学习和将自然状态等同于非正式学习是同样错误的。事实上,课堂教学可以而且肯定涉及非正式学习,比如,当
学习者有机会参与以注意语言意义为主的交流活动的时候。同样,自然状态下的学习也可以涉及正式学习,比如,当学习者在对话中询问一个有关语言形式的问题时。当然可以说,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更多地是正式学习,而在自然状态会提供更多的非正式学习(p.2)。
所以,我在极力推荐这套丛书的同时,也向教师们建议,尽可能阅读更多的原著。有些人认为,国外的东西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应该在全面、透彻地理解别人的主张的基础上,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分析哪些是适合的,哪些需要改造,哪些是不适合的,从而创建中国的英语教育理论。这就需要先认真读书,同时广泛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没有搞懂基本概念的情况下乱下雌黄,只能贻笑大方。
龚亚夫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