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
音乐自古以来就常被用作治愈疾患的工具。《埃伯斯纸草文稿》一书(最古老的医书之一,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记录了医师用歌声来治愈病人(凯瑟曼,1994)。在诸多文化中,我们都观察到音乐成为惯用的医疗手段之一。然而在西方医学界,在收音机诞生之前,把音乐应用于医学却不甚流行。之后,研究者们才注意到听音乐对人体具有显著的影响。理疗学家们发现音乐可以帮助消除忧虑,研究人员也认为听音乐也可以降低血压。除了这两个领域之外,音乐还被应用在癌症化疗中来减轻恶心程度,在手术过程中来降低压力荷尔蒙的分泌,同时也应用在产妇生产和中风患者康复中(凯瑟曼,1994和维斯特里,1998)。音乐也被证实可以降低疼痛并能增强免疫力。在日本,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都用于医疗。例如,如果你想治疗头痛或偏头痛,就可以听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德沃夏克的《诙谐曲》或乔治·格什温的《美国人在巴黎》的某一部分(坎贝尔,1998)。此外音乐还被用来促进学习,这种现象叫做莫扎特效应。
弗朗西斯.H.劳舍尔博士首先在1993年通过实验展示了音乐和学习之间的联系。他的实验显示出听10分钟左右的莫扎特音乐就能暂时提升人的智力。几组学生分别进行了智力测试,他们会分别听到一段无声的磁带,或一段放松的音乐,或莫扎特D大调钢琴协奏曲。他发现听无声磁带的学生平均智商为110,听放松音乐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1,而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分值却跳到了119(维斯特里,1998)。甚至那些根本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智商测试分数也同样上升了。劳舍尔于是提出假设——“听复杂的、不重复的音乐,例如莫扎特的音乐,应该能够刺激对思考至关重要的神经通道”(凯瑟曼,1994)。
劳舍尔和斯坦福大学的李宏华用老鼠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显示老鼠的智商也有提高。这些新的研究显示和那些在噪音环境下(例如两个电台调频之间的嘶嘶声)的老鼠相比,那些受莫扎特音乐熏陶的老鼠在下丘脑中“出现了更多的BDNF基因(一种神经生长元素)、CREB(一种增强学习和记忆力的合成物)以及神经突触生长蛋白质”。
莫扎特效应的原理是怎样的呢?研究学者们仍然在尝试找出是什么机制真正使得学习效果神经通道得以加强。神经学家猜测音乐确实能够在一种类似于大脑成长阶段过程中帮助建立和强化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当一个婴儿出生时,特定的神经元联系应该已经确立——例如心跳和呼吸之间的联系。随着婴儿了解新的信息和新的运动机能发育,新的神经联系也被建立。那些不被使用的神经元最终会死去,而那些被反复使用的则形成较强的联系。虽然建起大量的神经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但在特定时间段内他们必定会形成。例如,一个生来就有白内障的孩童就不能在视觉皮层建立连接。如果白内障通过手术被及时清除,那么孩童的视力就能正常发展。然而,如果到了2岁之后白内障才被清除,该孩童仍会什么也看不见,因为那些通道已经不能再建立起来。
音乐的工作原理同此类似。1997年10月,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音乐能够重组神经回路(贝格利,1996)。尽管其中有些回路是用来完成一些弹奏乐器时必须的生理机能,单单听音乐就能强化高阶思维中所使用的连接。因此听音乐被认为是一种头脑的锻炼,它既能提高注意力,又能提高本能意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