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忆念恩师黄景华
1944年,家父聘请田作霖老师教授医院内职工练通臂拳,余亦随同练习,对武术发生兴趣。可惜一年之后,田师未能续聘。1950年,余在陕西南路市体育馆观看上海武术界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义演,田兆麟老师身手不凡,发劲干脆利落。某少林拳师突然上场挑战。老武师佟忠义先生立即入场,向双方作揖劝开,并与佟佩云女士表演拐子进剑,平息了一场风波。此事在吾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家兄之同学朱季祥君,曾练太极,遂带领吾前往外滩公园,观看田兆麟老师推手。1951年,家父在静安区卫生局举办的中医学习西医研修班担任主讲,针灸科黄景华医师系班上学员。讲解诊断学必须示范,故在教室内安放一张诊察床。一日,家父上课时发现此床损坏,床板已经断裂。原来班上有位练外家拳之伤科医师,多次邀景华师比试,景华师不允。此人乘景华师课后打扫卫生之际,突然关闭教室大门,出手硬攻。景华师步步退让,被逼至墙角,已无退路,不得已在化解对方来势后发劲还击,将此人腾空抛出,坠于诊察床上,将床板震裂。家父思忖:人才难得,岂可失之交臂?遂邀请景华师到自已医院中实习,同时教吾练拳。余从景华师学杨氏大架三年,体格稍健。1954年,父母亲设宴恭请景华师,敬赠名画两幅,作为拜师之礼,恳请景华师收吾入门为徒。景华师日:“吾已隐身杏林,不收门徒。瞿老盛情难却,令郎喜爱太极,自当倾囊相授。新社会摒弃旧俗,不必叩头,鞠躬可也。”于是吾向景华师深深鞠了三个躬。入门之后,首先加练站桩内功,配合意念导引,开合吐纳。练拳亦与往昔不同,将套路拆开,讲清每式身法、手法、步法,每式分为左右两式,反反复复练熟。练慢拳要胯与膝齐,练快拳须吐气出声。又须每日抖白腊杆,一挤一采为“一遍”。按照杨家规距,必须每次左右各练两百遍,共计四百遍。吾身亏力薄,最多只能左右各练二十遍,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手足疲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