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健身狂想曲:非运动生活的幸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062832
  • 作      者:
    (荷)米达斯·德克思(Midas Dekkers)著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健身狂想曲:非运动生活的幸福》从罕见的角度陈述了体育运动的另一面,为重新认识体育带来全新的视角。也许在“生命在于运动”的传统座右铭之下,米达斯的观点是一个狂想,但他的观点新颖,同时拥有众多生物学的数据作为支持,他善于贯通动物世界的科学认识和对人的生活的审视,以论战风格对人的生活世界中种种自相矛盾之处作出精妙的剖析。米达斯并不逼迫人们接受他的观点,但他辛辣幽默的语言告诉你你不知道的事实。生命就是一点点反抗,做事不要过头,这样生命才能维持得更长久,生活显然也会更舒适。
展开
作者简介
    米达斯·德克思,1946年出生荷兰兰哈勒姆,是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他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而广受听众和观众喜爱,是荷兰最知名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他的著作在国际上也获得了成功。
    德克思已撰写了约50部著作,其中不少书是为青少年读者写的,因此获得了三届荷兰青少年图书奖(银笔奖)和一届奖。
    在他为成年人写的科普著作中,德克思饶有趣味地探讨了种种社会问题并常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如《受宠爱的动物》(Geliebtes Tier)、《时间咬噬一切》(An allen nagtaderZahn der Zeit)、《幼虫与蛹》(Von Larven und Puppen)、《健身狂想曲》(Der Gesundheitswahn)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健身狂想曲:非运动生活的幸福》主要内容包括曾有1500年之久,人类过着没有体育运动的生活,彼时体育运动是根本不必要的东西。体育运动的复活,只是因为19世纪的理想主义运动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认为通过塑造身体就可以塑造精神。由此产生了一种“身体崇拜”,甚至受到一些专制政权的欢迎,至今依然很有影响。但《健身狂想曲:非运动生活的幸福》作者认为,人的精神是一个驾驶着身体“车辆”的司机,它却完全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自己驾驶的这辆车,所以才发明出体育运动这种东西。没有人能通过体育运动完善生活甚或延长寿命,相反,折寿的风险常常因此而增加。花费许多时间在健身俱乐部里锻炼,纯属浪费生命,而且也是破财送钱,因为有整整一个体育工业链条,与政府及保险业联手合作,就靠着人们对“健康”身体的狂热信仰而获利发财。
    《健身狂想曲:非运动生活的幸福》颠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主流观念,语言辛辣、诙谐。也提供新的视角让人们理性审视狂热的体育运动。
展开
精彩书摘
    体育就象下棋一样,白的开局,黑的赢棋。人们总是很乐意看见弱者赢得比赛。这与正义无关,生物学对正义完全无所谓。还有另外一个弱势的社会群体,他们不是由其皮肤颜色,而是由其性别被标志出来,这就是女性。然她们在体育运动中永远不会位于前列。也许偶尔地在这里或在那里,这个或那个女性会很出色,但女人们在体育运动中面对男人们时总是吃亏的。黑人女子在面对黑人男子对手时会输掉比赛,白人女子面对他们更没有一丁点获胜的机会。这在生物学上有其理由。女子的身体结构就是太差。人们可以去测量确证一下。女子的平均身高低于男子,而且她们的手臂和腿不仅用绝对的眼光看更短,用相对的眼光看也是如此。她们的肌肉较少,肩膀较窄,胸腔也比较短,这样给心脏和肺脏留下的地方都有限。女子的肺脏,只能容纳男子肺脏吸纳空气的三分之二左右。她们宽大的骨盆也极不实用。为了易于生育,骨盆结构轻微前倾,由此一位女子在赛跑时,比起男子,两腿必须费力地提得更高。那么女子就没有任何东西是超过男子的吗?当然有,那就是脂肪。
    然而,女子不仅拥有结构很不利的“车厢”,比起男子,她们的“引擎”的功效也更小。当然,人们可以去升级改装一部“女子引擎”,不过,即使如此,这个引擎的功效依然低于男子们的引擎功效。它抽吸的空气太少,而女子的心脏又太小,能容下的血液量较少,连血液中的血红细胞也较少。在男子身上长肌肉的地方,在女子身上长的是脂肪。不管怎么说,直到一个世纪之前,人们还认为这种情况远远不是悲剧性的,因为体育运动不是女子的事情。“荷兰皇家足球协会”在上世纪30年代初曾宣布,体育运动可以唤醒男子身上的战斗和力量较量的本能倾向。如果人们要与人类的娇生惯养和意志衰退作斗争,就必须借助于对身体的体育训练去去保持这种本能。体育运动是对男子汉气概的培育。因为男人们必须把食物带回家来,所以人们期待他们能跑、能战斗,能彼此搏斗力争击败别人。相反,为了生产孩子,女人们要呆在家里,她们的身体过去已为此绝妙地构造好了。跑步不适合一位女子,掀高的裙子令神憎恶,对公民则是一种伤风败俗。在过去,女人们连作为观众都是不受欢迎的。体操之父雅恩在1816年就认为:那些忧心忡忡的母亲和其他的女性亲属在体操馆里只会妨碍训练。在重新复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顾拜旦本人再次宣布对从事体育运动的妇女“革出教门”:女人只是为了崇敬优胜者而来的。然而,各种各样的禁令的存在,反倒更诱惑人们去打破它们。在顾拜旦的时代,解放运动已欲在地平线喷薄而出。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一件事,如果从前是男人可以做、女人不许做的,那么女人现在也要做。于是她们抽烟,于是她们从事体育运动。在举办第二次奥运会时已经有女选手参加,在接下来的年代里女选手越来越多,也是在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中参赛。1971年,当美国通过法律规定女学生在体育课中也必须得到同等待遇时,妇女体育运动得到了一蓬勃的发展。在这个新法律实施的时候,参加学校校队的女生只有30万,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目已经增加到令人骄傲的300万之多。去年参加纽约马拉松跑的女子选手的人数共达8300名;而在30年前,当时参赛的女选手只有唯一的1名,她也没有能够跑到终点。从数量的角度看,这种急起直追在好些地方已经成功达到目标,比如在荷兰,现在参加体育运动的女性数目已经与男性的数目同样多。然而,问题在质的方面。
    虽说有女性做拳击手和摔跤手,不过在许多的体育项目中,女性的成绩都远远落后。起先是她们不被允许,现在是她们不再想干。那些老体育教师现在还记得,女孩们过去必须如何避开那些男子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对她们来说,足球太粗暴、太富攻击性、太专注于获胜,一句话,太男性化。那时的女孩子不该展示任何粗笨的力量,而应该展示妩媚与优美。丢一丢体操棒,转一转体操圈,除了微笑牵动的肌肉,不要有别的看得见的肌肉运动。她们通过练习使自己苗条妩媚,为了以后能嫁给一个粗鲁的肌肉男。斯里斯维克教授在1946年就宣称,一个女人的身体只是服务于传宗接代的,女人必须接受这个事实。雷杰斯(J.H.O.Reijs)的教科书也附和这个观点,他提请人们考虑,出于身体结构方面的原因,为女性而设的体育运动不应该只是男性体育运动的一个节制版,而应该避免任何剧烈运动,特别注意锻炼增强腹壁和盆腔底的肌肉。刚开始时,那时的女士们还服从着管束。如果说,当时许多男子体操协会以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kules)为名,那么无数的女子俱乐部的名称则选用了希腊健康女神海吉娅(Hygiea)的名字。
    在此之间,我们已经又越过了一个世纪。妇女现在应该做她们想做的事情。她们也正是这么做的。她们还是偏爱那些优美的体育项目。她们练体操、骑马、花样溜冰。至于球,她们一直都更喜欢用手玩而不是用脚玩。对此,象荷兰生理学家博伊腾迪克(Buytendijk)这样的男性权威在一个半世纪前准备了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男人们是有斗志的人们,他们乐于把某种东西从自身甩进这个世界,相反,一只女性之手的规定在于接受。不过,即使是一种典型的男子体育项目也可以彻底地转变为一种典型的女子体育项目。马术在过去地道是男人的事情,那时的男子汉象个诸侯一样骑在马背上。然而自从马不再有任何实用功能,人们就不再骑着马进行体育运动,而是骑在自行车上。在一个周日,太阳刚刚洒出一点光照,人们在野外就已经到处能听见自行车赛车轮胎发出的沙沙声。在这项业余爱好活动的编队中很少出现女性。尽管男人们也都受着典型的自行车车座的折磨,这些车座却根本不适合女性。因为女性的骨盆过于宽大。一座马鞍会更适合她们。如果说人们在自行车道上主要看见的是男人们嗖嗖骑车而过,那么在骑马用的沙路上,就象在教堂、候诊室和公共汽车里一样,女性构成为大多数。自行车道和骑马道,原初只是为了把不同的交通工具相互区分开,现在变成了性别分野的地方。尽管一个女子坐在马背上比坐在自行车上更舒服,但她坐在一匹马上又远不如男骑手坐在上面那么舒适。由于其骨盆的结构,她不能象舒适性要求的那样适宜地前后摇摆,而这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慢性的背痛。
    至于女子的手臂与其身体的结合方式跟男子手臂不一样,宽大的骨盆也要对此负责。女子的两条手臂构成一个“X”形,小臂向外撇,这又是那些很想当女人的男人们的姿势的一个特别惹眼的特点,也是另外一些男人嘲笑他们的一个原因。所以女子扔起东西来,是非常古怪地由下往上甩出,典型的女孩扔东西姿势。相反,男子有“O”形的胳膊,虽然在行走时,如果为突显阳刚之气而有意突出这一点,会显得特别可笑,但这在投掷的时候又很实用。女子的肌肉本身就比男子细四分之一左右,产生的力气只有男子肌肉的三分之二左右。由于这个原因,女子的力气大约只有男子的一半。这是咱们私下讲,不能大声地说出来。英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希尔(A.V.Hill)经过细致的研究后曾得出结论,女子由于身体构造的原因力气较小,这之后有一些愤怒的身强力壮的女士冲进了他的实验室,坚持要求接受测试。除此之外,因为男子的四肢较长,他们那些更大的力气也能用得比较到位,因为杠杆的功能的作用由此而更加显著。假如有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场角力,那么它可能象是狗与海狗的对阵。女人象海狗一样,也有某种虽然是弱点但又可能是优点的东西:脂肪。脂肪因其较低的特别的密度,有某种救生衣功能。它能提高浮力。在较短程的游泳中,女人可能落在男人后面一些,然而游泳距离越长,这个差距就缩得越短。但由于奥林匹亚运动会过去始终是男人说了算,长距离游泳的项目直到近年才成为奥运会项目。
    大多数的女性都乐于失掉一些脂肪。如果一位女士大力地训练,几乎是发疯般地大力训练,那么她身上的脂肪含量有可能会从平均的25%降到12%,这是男人那里的正常值。骨骼和肌肉于是会嵌入到脂肪中,这位女士会变得有些象男人。为了能够达到一个男子的成绩,一个女子首先不得不变得多少有些象个男人。过去,这曾经是反对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常用的论据。体育使人变丑。斯里斯维克教授写到,“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持续不断的体力劳动会使女性提前衰老并使之迅速丑陋,而从事体育运动并由此把她们的奋斗目标片面集中于身体发展,要成为与男人一样的人的那些女子,大多数看上去都是极其非女性化的”。在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些狂热的健美女郎,她们身强体壮,饱满的胸肌块块鼓起,代替了从前的乳房。不过,如果说为了能创造男人们的那些业绩,一个人必然会变得更象男子汉这话说得对,那么那些偏于阳刚的女性从一开始就在这方面占了优势。两性之间的界线其实是流动的。每个男子都有些阴柔的因素,反过来每个女子也都有些阳刚的因素。在那些达到了奥运会参赛水准的女子赛跑选手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她们常常有着男性化的、不太前倾的骨盆。然而人们的阳刚气质或阴柔气质究竟有几何,这取决于性荷尔蒙的比例以及他们在成长期得到多久的荷尔蒙供应。说起来,史上男性与女性间的区别还从未象冷战时代期间的那么小,那时东欧集团的女运动员依赖于注射男性荷尔蒙彻底把体型改变成了肌肉饱满的。然而这道流动的过渡也可能以遗传基因为条件。谁有一条X染色体他就是一个男人,谁有两条X染色体她就是一个女人,但在这条规则之外,确实存在着无数的例外。所以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一个人从基因说完全是一个男人,尽管如此在真实生活中却是个女子;或者正相反,又或者是某种居中的情况。由于这方面的情况对体育成绩来说非常关键,人们在那些嗓音低沉的东欧集团国家的女士们包揽了全部奥运会田径奖牌的可疑成就之后,仍不得不一直追踪测验这些女运动员的性别直至2000年。
    如果说过去妇女们避免参加体育运动,是因为它声名狼藉,使人貌丑,那么今天大多数的女性参加体育运动,却都是为了变得更加美丽。步伐应当是优雅的,活动应当更优美。而作为附带效应,人们还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能象自己的女儿一样苗条。为了让自己女儿成为一个理想女孩,女孩在上幼儿园的年龄就被送去学芭蕾或体操。象她们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应当训练并象她们的母亲一样注意自己的身体线条。这全部事情就象孩子嘴里那个整牙器一样,都是对未来的投资,只不过范围更广一些。目的的崇高使得所有手段都升华了。哪个女子不希望自己看起来既美丽又健康?问题只是,体育运动能否在这方面帮助我们。也许那些老朽的卫道士确实有道理,体育运动使人变得男性化、丑陋并且不健康?
    那些按照她们教练的口头命令,在高低杠等项目上折磨自己的少女和妇女,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三种共同出现的身体病态改变。第一个变化就是因进食功能紊乱引发的厌食症。体操运动员应该有柔韧的外形,一方面在那些必须抬起身体的动作中,身体较轻就可以付出较少的力气,另一方面一个消瘦的身体的反应也更加灵敏。做一个体操中的三空翻或花样滑冰中的一个足尖旋转动作的时候,重量如何分布在全身上是极其关键的。而在这样一个通过饥饿消耗瘦的身体那里,很容易发生荷尔蒙紊乱的情况。这就导致体操运动员们身体发生第二种病态的改变,即统计学已确认的一个事实:体操女运动员们的初潮平均比她们不练体操的同龄女友迟到两年。这是对身体的成长发育过程的巨大干扰,几乎就象人们有意地阻止一只毛虫在适宜的时间蜕化为一只蝴蝶,反而逼着它直到严寒的冬日才破茧而出。其实,就是在成年女性那里,体育运动也会影响她们的生理周期。每周三次的体育运动,足以使月经在意外的时间提前到来,或根本不来,或只有很少的量,如此等等。荷尔蒙的这整个的紊乱最终将导致对正常身体功能的第三种影响,那就是骨骼的钙流失。健康的骨骼是由活生生的组织构成的,它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这种组织的拆毁速度同它建设自己的速度一样快。一些荷尔蒙负责保持这个均衡。如果它们在更年期的老化过程中减少乃至消失,许多妇女的骨骼都会出问题,它们会象学校里的粉笔一样脆弱易折。体育运动可以象更年期一样起到悲剧性的作用。那些训练很多又吃得很少的人们,经常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有一副老妇人的骨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梦想与现实
第二章 身体文化
第三章 面包加竞技
第四章 引擎
第五章 假象甚于存在
第六章 畸形人
第七章 健康! 
第八章 血统记录簿
第九章 作为与不作为
第十章 “思考运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