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的爱——适时对孩子表达爱意
人生无常。妈妈过世后,我感慨尤深。
每次想到爱我的妈妈,却没能看到我可爱的一双儿女以及如今稍有点名气和社会地位的我,我就忍不住一阵难过。还好,我还来得及在妈妈缠绵病榻时,对着尚未丧失神智的她说出我一直想说的那句:“妈,我真的很爱你!”否则,我将一辈子遗憾。
和孩子讨论“爱的表现”——抱抱是爱,说故事也是
“爱”虽然不需要一天到晚挂在嘴上,但也不要吝啬说出口,尤其是对孩子。当妈妈的,常因为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相对责骂孩子的频率也比较高,有时候不免跟孩子的关系紧张。这时,适时地表达爱意就很重要。
儿童心理学家杨俐容老师的书里曾经提到,做父母的不妨和孩子讨论一下“爱的表现”,就是说爸妈可以问问孩子,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最能让人感受到“爱意”?借由这样的讨论可以更了解彼此的想法,有利于亲子沟通。
我觉得这个点子不错。因此,我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我和两个小家伙漫步在街上,没有时间压力的时候,我就一边走路一边故作不经意地询问姐弟俩:“你们觉得,妈妈什么时候最爱你们?”
两个小鬼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很乖的时候……不吵架的时候……”
听到他们的答案,我又好气又好笑,惊觉我的问题有语病,赶快改口:
“不是啦!妈妈的意思是说,你们觉得妈妈做什么事、或是说什么话的时候,最能让你感觉到我爱你们?”
青青马上回答:“晚上睡觉讲故事的时候!”
桐桐则回答:“抱抱的时候。”
桐桐的回答在我意料中。我喜欢亲亲、抱抱孩子们,除了觉得他们可爱的时候会一把搂过来乱亲一通之外,每天晚上睡觉前也会抱抱、亲亲,所以姐姐觉得这是爱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不过,我却很惊讶弟弟感受到“爱”的时刻竟是“讲故事”时间!
原来,在床上拿着书,安安静静地念故事,竟比“左搂右抱”的威力还大?
孩子的感觉,当真细腻得令人震撼。
没错,当我们静下心来,和他们分享床前故事时,心情一定是充满“爱”的。我曾试过,如果睡前孩子惹恼了我,我怎样也没办法立刻忘记刚才的不愉快,平心静气地为他们读睡前故事。所以,青青回答:“晚上睡觉讲故事的时候!”还真的是一针见血呢!
同样的,我也悄悄在心里用这个问题问我自己。结果,我很惊讶的是,自己的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竟是一次跟爸爸在中正纪念堂的漫步。
父母的谈话态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我还记得,那一天,爸爸不知道是去哪里接我,我们父女俩单独一起走路,穿过中正纪念堂回家。’我已经忘了那天是谈到什么话题了,可能是我的考试失利,不太理想吧!我只记得,爸爸看着前方,一面思索着一面用极为平和的语气对我说:“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刚开始落后并没有关系,只要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停地超越自己,向前迈进,那么最后就有获胜的机会。”
那一年,我只有小学五年级。爸爸的话,我不见得能完全体会,不过,那场对话、那个场景,三十年来却一直留在记忆中。爸爸当时认真说话的样子、郑重的态度,好像把我当成一个大人。那段谈话让我觉得,我是一个被他看重的孩子——爸爸非常爱我。 谈话的态度,竟然可以影响一个人这么久!
想到这儿,我决定蹲下来,好好跟孩子说出我对他们的爱:“对。除了抱抱跟讲故事之外,即使妈妈骂你、打你、生气处罚你们的时候,妈妈也是爱你的。只要你们是我的孩子一天,妈妈便会永远爱你们。”
说完,我们继续漫步,往目的地前进。我不知道这些谈话,将来会有多少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但是,我宁愿多说一些,以避免任何遗憾。
把爱说出口,被爱包围的孩子最幸福
有一次,我跟几个妈妈在烘焙教室里吃便当闲聊。我说,自从我儿子有一次洗完澡,穿了一身“红配绿”,被我笑是“狗臭屁”后,他每次穿衣服,都会叫我看一下:“妈妈,今天这样有‘狗臭屁’吗?”非常有趣。
这时,有个念艺术治疗的妈妈笑着对我说:“据说,情不自禁喜欢‘红配绿’的小孩,在心理学上表示他是一个被爱包围的孩子喔!”她解释,红色和绿色是两个最饱和的互补色等等的理论,大家听了开玩笑地对我说:“喔!那很好,那至少证明你没有偷偷虐待他了!”
“被爱包围的孩子”,这句话多么幸福啊!但是,这世上有多少被爱包围的孩子,自己却不自知呢?
所以,千万不要吝啬说出自己的爱。记得找时间问问孩子:“你觉得妈妈(爸爸)什么时候最爱你?”
……
展开
——何琦瑜(《亲子天下》杂志总编辑)
“最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的,是父母能够对自己有所觉察、有所体悟,并愿意向经验学习,愿意和孩子同步成长。”
——杨俐容(亲子教育工作者、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