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又被带到了办公室,又是因为偷拿同学的东西。
这是一所被称为贵族学校的私立中学,学生全部住校。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很是头疼,自从上学期开始,寝室里不时会有人报告丢了东西。有几次,学生们查出,东西都是一个叫小雨的女孩偷的,而且证据确凿。
找小雨来问话,她都坦白承认:“是的,东西是我拿的。”
其他几次没抓到证据的,大家也都纷纷怀疑是小雨干的。
小雨其实不缺钱花,父亲是有名的大老板,虽然和母亲离婚了,但在经济上给了她们很大的补偿,她衣食无忧,平时的零花钱也足够。小雨怎么会成了小偷呢?
更奇怪的是,她偷来的东西也不用,都丢在床底下的箱子里藏着。她到底为什么偷东西?问小雨,她自己说:“不知道,我就是想拿。”
为这事,小雨三次被请家长。小雨母亲来了,她一开始根本不相信会出这样的事,后来在确凿的证据前,不得不相信。她教育小雨,声泪俱下。但还是不能阻止小雨的下一次偷窃行为。
这一次,住在同一层楼的二班同学报告老师说,晾在走廊尽头阳台上的一双鞋子不见了,有人看见小雨午觉时提着一双鞋走回寝室,因此怀疑鞋是小雨偷的。
和以往一样,小雨承认鞋是自己拿的,也照旧从床底下的箱子里把鞋给找出来了。班主任气得大叫:“你有病啊你!什么都不缺,偷来又不用,你偷什么偷?!”
说到病,班主任才突然想到,该不是小雨真有什么心理毛病吧。于是,把小雨带到了心理咨询室。
难以解开的“偷窃”情结
小雨站在那里,像其他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头沉默不语。
我请小雨坐下来,给她倒了一杯水,我希望她可以放松下来,并没有立即说起偷东西的事。
我:“坐下休息一会吧,我这里不是德育处,我不会教训人,别紧张。你想跟我说什么就说,不想说就不用说。”
她坐下,端着水,还是不说话。
我:“咦,我发现,你和班主任的发型一样。”
她抬起眼睛看着我。
我:“但你的好看一些,更适合你脸型。”
小雨用手理了一下头发,说:“我自己修过的。”
我:“哦,你的手真巧!”
她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我也笑了,赞赏说:“你笑起来好美哦,真讨人喜欢。”
……
展开
——资深心理专家 柏燕谊
这是一本最适合父母阅读的孩子成长的指南书,这本书教会家长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怎样培养出自律、坚强、上进的孩子。
——资深心理专家 施钢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我们常常忽略“可怜天下孩子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再不能一味地代替子女思考、做决定,一味地支配子女了。孩子在成长中渐渐脱离父母,就像胎儿脱离母体一样,会带给家长一次心理上的“阵痛”,家长也许会感到失落,甚至恐慌,但我们要适应这个必然的过程。
——一位理解了孩子的母亲
小时候乖得很,一到青春期就翻了天。这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指导书,从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出发,带着家长一路去看去听真正导致问题的原因,在生活中给我很大的启发。
——一位中学生的母亲
我的孩子还沒到青春期,但试读这本书之后有非常大的收获,因为很多青春期间题都是在早期成长中形成的,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有效地避免。
——一位热心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