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专家私手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48232
  • 作      者:
    黄志坚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志坚,家庭教育专家,多所高校客座讲师,曾接受强势媒体湖南卫视、潇湘晨报等多家媒体的专访。代表作品主要有《放养你的孩子》、《“坏学生”成功定律》、《第1名没什么了不起》、《好父母必修的六堂教子课》、《诺贝尔师训》、《美国总统家训》、《好父母的七项修炼》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那些襁褓里的小人儿以惊人的速度一天天成长。是的,人生的前10年,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10年弹指一挥间。从此,人生道路分道扬镳,孩子们各自渐行渐远。有的长成了受人尊敬的人,有的成为了社会的栋梁,有的成为了行业的精英……然而,有的孩子却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蛀虫,有的碌碌无为平庸度过终生,有的成为了人人不齿的罪犯……教育孩子没有借口、不能悔恨、无法重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由你做主!抓住了孩子教育的前10年,你就决定了孩子未来一生的走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抓紧孩子品质形成的10年黄金期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些优良的品质,好的个性能定格孩子往后的人生。朱熹有言:人即当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养性,没有良好的品德性情作为基石,那么一切发展都是空谈。孩子具备良好的素质之后,心灵就没有阴霾,没有偏激,让身心都有种积极向上的基调,那么这样的美好一定会让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1别忽视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8岁前这一阶段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环境转变和两次角色转换,即经历了从婴儿到幼儿,从幼儿到儿童的转换。随着这个角色转换的进行,心理发展同时也在进行过渡。
    这两次环境转变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孩子最开始从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以个体生活为主的家庭到纪律约束的以集体生活为主的幼儿园,这期间心理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过渡;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校班级,这期间同样也经历了重要的心理历程。这些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极为重要,甚至于一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绝对不是在夸张,而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小学生看上去特别可爱,但是他们却并不显得活泼、聪明,就连智力的发展,也往往让家长着急。其原因,就是在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内,家长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没有帮助孩子成功地度过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而出现了这种问题。
    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8岁的男孩,我们经常看到他的妈妈愁眉苦脸地拉着他从学校回来,小男孩则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用说,他肯定是又在学校闯祸了。有的时候,他的妈妈走在路上都给别人讲孩子如何淘气,如何不招人喜欢,说得孩子自己羞得抬不起头来。
    有一次我出门办事,他和伙伴们正在小区的空地上玩球,当我从旁边经过的时候,他立刻故意飞起一脚。那只足球不偏不倚地恰好砸在了我的头上。从他们起哄的笑声中,我能感觉出来,这小家伙就喜欢这种恶作剧。
    事实上,像这个孩子的情况并不鲜见。孩子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由于在黄金教育期没有做好品质教育,没有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让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性格造成的。孩子现在的性格,依旧是幼儿的心理,虽然他已经上了小学,但是却跟在幼儿园那些不懂事的小朋友一样贪玩任性,不讲道理,没有礼貌。
    相反,如果他的家长在黄金教育期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那么断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孩子的黄金教育期同时也是孩子的心理发展过渡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玩性大,而且模仿力强,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品质的培养,那么,这种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既容易形成,又容易巩固。此时,家长抓紧时机来进行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孩子自我意识的提高,另外一方面要让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然后从这两个方面,逐步对孩子品质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比如说培养孩子诚实、认真、负责、助人为乐等优良个性品德,从而为其今后良好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孩子的智力发展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素质发展更为重要,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后者常常不能引起专家们的重视,有的心理学家在经过调查后指出,在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力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往往只占到了20%左右,性格、情绪、意志、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占80%左右。提升孩子的思想品质刻不容缓!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主要是在后天的人际互动中得到培养的,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就已经基本成型。
    很多心理学家曾经对此展开过专门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儿童的黄金教育期受过正确教育和培养的孩子,往往在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以及后来的工作中表现比较出色,就连他们的婚姻状况也会比那些没有专门进行教育培养的孩子要好得多。
    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养教育,具体主要是指对儿童进行自信心、情绪管理、竞争力、挫折抵抗、沟通、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及领导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在我国,人们普遍比较重视智力教育,对于孩子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则相对而言关心得要少一些,不过,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改善,这一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家长抓紧黄金教育期的教育工作,在孩子的心理过渡期倾注自己的精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品质,一定可以大幅提升孩子的人际关系、情绪智力,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石。
    ……
展开
目录
前言 10年定终牛
第1章 过期作废--教育同食物一样有有效期
1.越大越叛逆
2.谁的孩子是“啃老族”?
3.有的孩子是精英,有的孩子是罪犯
4.10岁后你永远培养不出体操冠军军
5.黄金期转瞬即逝,你抓住了多少?

第2章 7岁前,90%的性格品质已定型--父母应做的事
1.别忽视心理发展的过渡期
2.礼仪是好品质的外衣
3.独立是孩子未来生存的基础
4.让孩子学会担当
5.保护好孩子的善良
6,让孩子自省比你的批评更有效
7.斤斤计较与宽以待人
8.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
9.好品质的锻造要趁热打铁

第3章 8岁前,大脑发育完成80%--父母必做的事
1.抓住大脑发育的各个关键期
2.随时随地与孩子互动
3.手指游戏开发孩子潜力
4.和孩子一起阅读
5.运用手语交流益处大
6.善用启发性的留白教育
7.兴趣大于你为孩子勾画的”前程”

第4章 8岁前,是非观念逐渐确立--父母教会了多少
1.好习惯的养成
2.别成为匹诺曹
3.对”耍赖”说不
4.莫让孩子的聪明用在”歪门邪道”上
5.孩子胆小谁之过?
6.杜绝攀比心理
7.培养忍耐力,锻炼稳定性
8.让孩子学会创造性思维
9.引导孩子的天赋
10.防止过度敏感

第5章 0~10岁,学习方式伴随终生--父母应做的引导
1.学会引导孩子
2.怀疑精神比埋头苦学更可贵
3.珍惜孩子的求知欲
4.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5.找到学习的快乐
6.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能力

第6章 10岁前,心理结构逐渐完善--父母应给予什么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让孩子找准坐标
3.给孩子话语权
4.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
5.成功和失败,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契机
6.认识自己是一生的事:孩子你慢慢来

第7章 再不与孩子交心,时光错过不再来
1.对世界的认知
2.沟通是闪光的金
3.我和孩子是好朋友
4.勇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5.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6.每一个梦想都是宝贵的财富

第8章 10年里,你能把教育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1.讲干遍道理不如言传身教
2.莫把劣习带回家
3.投机取巧是好品质?/
4.双重标准要不得
5.批评需要讲技巧,莫用恶语来调教
6.孩子和你是平等的

第9章 父母必须规避的11大教育误区
1.无法及早进入父母的角色
2.树大自然直?
3.给孩子贴上好坏的标签
4.以爱之名的控制欲
5.呵斥和嘲笑
6.吝啬于鼓励
7.拿自家孩子之短比别人孩子之长
8.期望高于实际
9.不打不成才?
10.分数并非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11.是家长的责任?是老师的责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