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孩子不是管出来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57178
  • 作      者:
    李巍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父母满足了孩子农、食、住、行的需求,也给了孩子读书的机会,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困难帮孩子扛着,压力帮孩子担着,而忽略了孩子需要自己创造。
    有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从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要注意培养其独立的习惯,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让孩子有独立的意识。
    一位从国外访问回来的幼教专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在国外,有一次她去一所幼儿园参观,看到一个孩子用蓝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东西,孩子说那是他画的苹果,孩子的老师看了一眼后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嗯,画得好!”这位专家很纳闷,便问那位老师:“他用蓝颜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呢?”那位老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说:  “我为什么要纠正他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样的,他会在自己吃苹果的时候弄明白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台湾知名畅销书作家,经济学硕士,从事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多年,现为两性及教育专栏作家,著有《这些事情请让孩子自己做》、《你的孩子被霸凌了吗?》、《钱不是存出来的》、《情绪管理:你不再是个情绪失控者》、《男人最想知道的那些事》等畅销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孩子不是管出来的:好爸妈应该做的27件事》是将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正确与错误的做法,通过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对比分析来告诉父母,对孩子要适当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长大后才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刚出生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没办法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时候他们唯一的参照就是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能模仿大人穿衣吃饭时,他也同样会模仿大人的语言、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礼貌用语、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别人,那么孩子也会养成我行我素的习惯;如果父母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那么孩子做事往往也会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不孝敬老八。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也未!必金孝顺父母。
    要想孩子继承父母的优点也许很难,但是要想孩子学到父母身上的缺点,那么恭喜你,这个理想百分之二百可以达到。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一个错误:说的是一套标准,而做的却是另一套标准,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比如孩子正在大吵大闹,父母很生气,本来是想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行为上却是对孩子大声呵斥。孩子看到这样,必然会产生抗拒心理:“你叫我不要吵闹,那你还不是一样在吵?” 孩子爱看电视,妈妈说:“我们全家都不要看。”既然这样说了,那么父母就要做到,这样孩子才会感到父母是可以信赖的。可是如果等到孩子去做功课了,父母却又去看电视了,这会让孩子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不要以为孩子的感觉不重要,类似的事情多了,父母不但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会让孩子有错误认知,觉得欺骗别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父母教导孩子要诚实、守信用,那么父母就要先做到说话算话,言行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但是,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希望孩子不要学父母坏的榜样,父母自己做错了的时候,就要学会向孩子认错。
    父母常常教导孩子要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希望孩子懂得,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会犯错的,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然后努力去改正。
    周末孩子和朋友在家里玩,一整天都在为争夺玩具而又吵又闹,最后还差点打了起来。当小朋友离去后,爸爸对孩子严厉地说:“一个月不许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自己也不许玩。”几天过后,爸爸觉得对这件事的处理方法并不正确,但是又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认为那样做很没面子,会让孩子觉得爸爸输了,而自己赢了。
    其实,如果爸爸向孩子承认自己的不对,并不会让孩子觉得爸爸输了。
    只要你告诉孩子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这样的解决办法并不好,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做了些什么,如果做错了就要勇于承认,然后再去改正。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行为比言语要重要得多。古语也早就有“身教胜于言传”之说,不过,对于许多父母来说,仍然是对孩子说得多、做得少。经常可见的是,父母坐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却把孩子反锁在另一间屋子里做功课;不许孩子玩游戏,自己却通宵打麻将等。
    父母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榜样有多么重要。“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哦!”但事实并不总是如此,很多时候父母是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父母本希望教导孩子懂得道理,但是自己的行为却导致事与愿违。
    所以,在指责、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不妨先进行一下自我检查——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因为单凭空口说教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对父母的话产生反感。
    父母教导孩子不要为自己做错事情找理由,那么首先就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要让孩子懂得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努力去改正。教导孩子遇事要冷静,父母就不应该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发脾气,要让孩子懂得,要解决事情,就要冷静下来,然后用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述。
    要想让孩子成为父母的骄傲,那么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骄傲。要想让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妈妈和孩子一起去海滩上玩,突然,孩子在海滩上捡了一个别人的玩具,他很喜欢,马上占为已有,自己玩了起来。这时候妈妈一定要告诉他,捡来的东西,要还给别人。千万不能纵容他将捡来的东西据为已有,要不然养成贪小便宜的坏习惯,以后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己。
    实际上,许多父母在捡到东西时会顺手给了孩子,根本没意识到这样是对孩子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对父母来说也许这不过是一桩很小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却不一样,不要等到想改的时候却来不及了。
    父母这个老师,不仅要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行为处事,还要让他们形成是非观念。当孩子形成一定的是非观之后,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很“乖”,很聪明懂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会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判断,甚至会纠正大人的错误。
展开
目录
第1章 爸爸妈妈请放手
1.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2.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3.为孩子创造独立的环境
4.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5.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6.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第2章 让孩子独立地生活
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8.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9.让孩子独立地学习 
10.自主选择很重要 
11.让孩子有自己的交际圈
12.引导孩子正确理财

第3章 让孩子独立地思考
13.倾听孩子的想法 
14.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15.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
16.帮助孩子去经历
17.建立孩子的判断力

第4章 面对困境怎么办
18.经历一点挫折教育
19.让孩子拥有乐观的心态 
20.把握好帮助的尺度
21.协助孩子自己解决困难
22.让孩子自己总结经验
23.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第5章 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4.做错了,就要勇于承担
25.责任的意义很重大
26.适当的惩罚 
27.教孩子排解心中的苦闷 
给爸妈的叮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