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557558
  • 作      者:
    詹术兵著
  • 出 版 社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成功的教育,99.99%来自于正确的沟通。《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修订版)》收录的近百个亲子沟通误区不说教,不指责,以专家的身份,朋友的视角给家长读者以提醒、以支持。
展开
作者简介
    詹术兵,中学教师,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和育子过程中,发现老师和父母无心的语言,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于是收集总结了许多不该说的“一句话”。愿给天下所有父母以警示:不要在无心中伤害娇弱的孩子!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什么感想,趣闻以及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请和詹老师联系,他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流共勉。
展开
内容介绍
    《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修订版)》作者詹术兵,以家长和老师的两重视角,为我们撷取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常说的近百句“经典语录”。之所以说它们“经典”是因为,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学习成绩糟糕,或者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就会让这些话冲口而出,却很少考虑这些话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算了吧,你不是那块料”“这个玩具应该这样玩”“别缠着我,自己玩去”“不要给我丢脸”作为家长,这些话你有说过吗?
    很多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包括时间、精力,甚至为了专心陪护孩子而中断了个人的职业生涯,但是却往往忽略了一些教育的细节。而魔鬼就在细节,恰恰是教育当中的一些小细节却能够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父母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
    教育者,尤其是父母的语言是有魔力的,它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修订版)》收集整理的“父母不该说的话”希望能给每位家长提个醒,
展开
精彩书摘
    再哭!再哭让警察把你抓走
    虽然父母吓唬孩子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希望孩子能乖一些,不要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但是,家长们只看到了这种方法很“见效”,却没有反思它可能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隐忧”。
    “再哭!再哭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耳熟?
    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曾被这样吓唬过?我曾做一个小调查,在几千名家长中,有70%的人在小时候都曾经被类似的言词吓唬过。其中,在已经为人父母的人群中,几乎所有的家长也都曾经或者正在使用这类的言词来吓唬孩子。比如,“你再闹,我就把对门的医生找来给你打针”,“不吃饭,就让楼下的清洁工把你装垃圾车里”,等等。
    在午间闲聊的时候,同事淑萱就给我讲了她和女儿昨天晚上的事。
    已经晚上10点了,睡觉时间早就过了,可童童(淑萱的女儿)就是不肯上床,还精神十足地缠着我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像一整天都没有玩够似的。
    “妈妈,妈妈,我要玩捉迷藏嘛!”一边说着,一遍拽着我的胳膊央求着。你想,我都上了一天班,回来又做饭又洗衣服,已经累得不停地打着“哈欠”了。
    “童童乖,咱们去睡觉。”我一边说着一边帮孩子铺着被子。
    “不嘛不嘛,我就要玩捉迷藏。”童童一骨碌从被子里钻出来,拿着玩具熊打着我。
    “童童乖,到了睡觉觉的时间了,要不明天就长熊猫眼了哦。” 我就顺手又把被子给她盖上,说,“来,妈妈陪你一起睡”。说着自己已经倚在床头合上了眼睛,边用手轻轻拍着孩子哄她入睡。
    可是,童童才不管我这一套呢,一骨碌又爬起来,凑上前去,硬要用小手把我的眼睛掰开,“妈妈,妈妈不要睡,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嘛……”
    这下可是把我的耐心耗尽了,我厉声道:“童童,赶快睡觉!再不睡觉,让警察叔叔来抓你!”
    这招还真灵,一吓唬,小家伙真的不吵闹了,不情愿地钻进被子里。
    淑萱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好像有点得意的样子,她说:“你看,小孩子还是比较容易‘收拾’吧?”
    我一脸的无奈:“真的好用吗?这样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啊?咱们大人哪有那么精神头跟小孩子们耗啊!”
    “我是说,对童童不太好吧?”
    “早点让她睡觉不是对她好吗?”
    “我是说你的方法啦。”
    事实上,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很多中国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常常用各种“特殊的人物”来吓唬孩子。大家也没有去想这有什么不对,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的父母是这样吓唬我的,我也这样吓唬孩子。
    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们经常拿“警察”和“白大褂”来吓唬孩子成了见惯不怪的事情了。由于“效果显著,且运用起来又方便灵活”,一直被家长们作为制服孩子的“杀手锏”之一,并且津津乐道,屡试不爽。
    其实,这个方法有很多的弊端。
    首先,经常吓唬孩子容易使孩子变得胆小。
    我的一个朋友是做儿童心理辅导的,他曾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宝宝的妈妈为了让孩子不淘气,就经常拿“警察叔叔”来了吓唬她。因为宝宝对家里新的消毒柜感到很好奇,总想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大人担心宝宝打翻里面的瓷碗,所以,每次宝宝一碰这个柜门,妈妈就在旁边吓唬宝宝:“警察叔叔来了,要抓你。”
    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宝宝就再也不敢碰那个消毒柜了。
    当时,这位妈妈很得意,并且把这个办法告诉家人。结是一家人都不约而同地用这个方法来让孩子听话。久而久之,家人发现:原来爱动、爱闹的宝宝真的变乖了,再也不乱碰周围的东西了。
    可是,遗憾的事情也同时发生了,宝宝晚上睡觉经常在半夜里醒来哭闹,而且变得不爱吃饭。家里来的客人也不像以前那样主动上前打招呼,而是老往家人身后躲。后来,在医生的指引下家人才发觉,孩子有些轻微的抑郁症,可能是受过恐吓所导致。查询病因的时候,发现原来就是“警察叔叔来了”惹的祸。多亏家人发现的及时,要不宝宝会患上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会影响她以后的人生。
    其次,经常拿“警察叔叔”来吓唬孩子容易使孩子对警察的职业产生误解。
    这样的恐吓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对“警察”误解的种子,认为“警察叔叔”很可怕,是乱抓不听话小孩的凶神恶煞,这就有可能使孩子对警察职业产生反感。更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以后孩子的职业选择。
    再者,重复使用这种方法吓唬孩子,也会影响父母的权威。
    记得在博客上看到过一位母亲的抱怨。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半夜起来要看动画片,妈妈说:“不许看,警察叔叔会来抓你。”可小女孩根本就不听,理由是:“上次我要看动画片,妈妈说警察叔叔来抓我,我看了,可根本就没有什么警察叔叔,才不信妈妈的呢。”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上面的方法不能用了,以后遇到孩子特别闹的时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仍以我的同事淑萱的事情为例,来说说家长可以采取哪些合理健康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吵闹。
    从当时特定的情形来看,童童在本应该睡觉的时候闹着妈妈玩捉迷藏,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越困就越不愿意睡觉”,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闹觉”。而要想让孩子顺利睡觉,父母不妨采取这样的办法:培养孩子养成每天按时休息的习惯。
    按照这个做法,妈妈们可以在孩子玩累之前让孩子停下来,从事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比如给孩子讲他爱听的故事,然后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再换上一套舒服的小睡衣。安排孩子躺在床上后放一小段轻音乐,当然,如果妈妈此时感到很累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听听音乐……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营造睡前气氛,让孩子提前进入休息状态,如果孩子很配合地做到了这些,就要鼓励他,并坚持下去,直到孩子能够自己把这套“例行公事”化为生活规律。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爸爸妈妈们平时就要多多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要急于一下子达到目的。如果你平时没有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那么你就只有选择要么累自己,要么吓唬孩子。当然,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图图是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最近特别喜欢摆弄爸爸新买的打火机,妈妈怕他出危险,劝他不要弄,但图图还是特别好奇,不停地摆弄着玩。没办法,妈妈使出了“杀手锏”——“你还弄!我马上把狼外婆叫来,吃了你!”一听妈妈说这话,两岁半的图图一边慌手慌脚地把打火机塞给妈妈,一边急急地摆着小手说:“不叫,不叫,妈妈不叫!”
    见图图这么快就范,妈妈虽然有点自责不该这么吓唬孩子,但还是很高兴自己终于可以放下担心,安心地去做家务了。
    图图的故事也是图图妈在一次咨询中亲口讲给我的。最初发现图图害怕“狼外婆”是源于图图爸讲的《小红帽》。爸爸手舞足蹈,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故事中的“小红帽”和“狼外婆”深深地吸引了图图。以至于听完故事之后,图图心事重重地问妈妈:“妈妈,狼外婆真的会吃下小孩子吗?”
    妈妈当时在写东西,不想让图图打扰太多,于是想都没想就随口一说:“是呀,要是图图不听话,狼外婆就会跑来吃你哦!”
    “啊!不要,不要!图图是乖孩子,图图听话!”一声尖叫加着急促的辩解把妈妈吓了一跳,她没想到图图对“狼外婆”反应这么激烈,看来是真的很怕。妈妈虽然有点心疼,但是能让调皮的图图如此“听话”,还真是少见。从此以后,妈妈每次和图图“斗智斗勇”快要败下阵来的时候就会用这个杀手锏——“再不听话,我马上就去叫狼外婆来一口吞了你!”每次说完,图图立即变乖。但是没多久,妈妈就发现了问题:图图越来越胆小了,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甚至白天也不敢独处!他再也不是那个会逗笑、活泼勇敢的图图了……
    面对这样一位家长,我能说什么呢?庆幸的是,她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图图妈所面临的问题和我的朋友淑萱的问题有所不同。所以我给她的建议是,当图图淘气的时候,最好先弄清孩子的动机。比如,图图为什么会玩爸爸的打火机。也许孩子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会着火的神奇玩具,并不是有意的破坏;也许,他是在思考:“为什么它能出火呢?”
    所以,家长不要一概而论,以为孩子淘气就是搞破坏,虽然你的担心和未雨绸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危险的机率,减少对宝宝可能造成的伤害,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也许既能达到这种目的,也能避免吓唬孩子。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把你的担心讲给孩子听。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比如,如果图图原来是想用打火机烧东西玩的,妈妈不妨把隐患先摆明了——打火机有可能会点燃易燃物,引起大火,烧伤宝宝,烧坏爸爸妈妈的东西。同时,妈妈还应该教给图图正确的用火方法。比如,让图图感觉一下小火苗对手指的灼热感,告诉他如果是火灾,那是更加严重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自然就会小心了。
    如果妈妈能做到这些,就既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同时又增长了宝宝的安全知识。
    与图图妈类似的还有:一些家长为避免让孩子碰触一些危险的物品,比如电源插座,就会吓唬孩子:“不要碰,碰了会被电死的。”结果小孩子可能很长时间都视插线板如蛇蝎。经常被这样对待的宝宝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碰这个,不敢摸那个,会错失很多认识世界的的机会。要知道孩子正是通过自己的触觉、视觉、嗅觉等感知来逐渐认识这个世界的。
    所以,大人在禁止宝宝做这些危险的事情时,应该给出宝宝理由。如果怕宝宝不懂,可以借助一些玩具模型、图片、动画告诉孩子如何安全用电,或者借助两辆小汽车模型对撞来说明交通事故的危险性,而不是用简单的一句 “被电死”或者“被撞死”吓唬孩子。
    虽然父母吓唬孩子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希望孩子能乖一些,不要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淑萱就是怕孩子休息不好,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比如,图图的妈妈担心玩火会伤到孩子……哪个做妈妈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健康地成长呢?只是,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这种方法很“见效”,却没有反思它可能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隐忧”。
    所以,当孩子吵着不睡觉时,当孩子偏要自己过马路时,当孩子拿着奶奶的毛衣针去扎小猫的尾巴时,当孩子趁着家里人不注意去玩厨房里的菜刀时……请家长朋友们压下心头的担心和焦虑,不要再让“警察叔叔来抓你”的口头禅冲口而出。不妨翻翻这本书,找到既可以让孩子不淘气又能让他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吧!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