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的心灵
如果有人问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一,你爱你的孩子吗?相信所有人都会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有多少父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育孩子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也是一种超凡的艺术,每一位家长都在尽心竭力地探索。孩子幼小的心灵就是一片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性格;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收获一生的命运。
教育不是教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培养良好而自然的生命状态。正确的教育基于对孩子天性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如果与孩子之间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就没有深入的了解。即使是每天的朝夕相伴、殷勤照看,也没有父母能够保证自己真正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对孩子深入的了解,又如何实施正确的教育?我们很多父母总以一双成熟、世故的眼睛来看待孩子,总以为孩子天真幼稚。
这样我们只能发现孩子固有的缺点,而很难鉴赏童心之美。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父母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翻动书页。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而真正读懂孩子却实在不易。为人父母者总会深深地感慨,为什么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们?父母却已经忘记,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来指挥着他们,并不曾真正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
孩子的内心是一片神秘而陌生的森林,要用爱的眼睛为我们引路。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曾经有位母亲哭诉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偷盗的恶习,不管她如何打骂孩子都从不悔改。后来,这个孩子被诊断为病理性偷窃,也就是“偷窃癖”。
孩子恶习养成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母亲十分拜金,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金钱和物质的向往,而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产生了拜金心理。在想要的东西无法得到的情况下,便通过偷窃行为来获得。在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之后,孩子很快改掉了偷窃的毛病,并表现了希望做一个好孩子的决心。
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们还必须相信,无论多么失败的孩子都有自救的机会。在孩子心灵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或者遇到障碍,给孩子的人生带来阴影。但是,生活的风雨不会将孩子的心灵之树连根拔起。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地为孩子提供心理帮助,积极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习性,孩子的心灵会重现晶莹纯净。
洁洁是个高挑漂亮的高中女生,虽然她今年已经18岁了,却显得满脸稚气。
在住校的生活中,她不仅无法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也不断与同学发生矛盾与争执,令父母十分苦恼。经过与洁洁的沟通发现,她的心理成熟度和年龄反差很大。
由于独生女的缘故,父母一直给予洁洁过分的照顾与保护,以至于使洁洁产生了对家庭的过度依恋,总是把自己当作没有长大的小公主。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训练,洁洁终于在家长的帮助下摆脱了依赖性,学习与生活状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后来顺利地考入了大学。真正实现了独立的成长。
走进孩子的心灵,最重要的是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我们要了解孩子,也要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所思所想,了解我们的期盼和希望。与孩子之间真正实现心灵相通,情感交融。
很多父母总是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是贪玩,总是不听话,总是与自己为敌;许多孩子也纳闷,为什么父母总是挑刺,总是训斥,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一位母亲曾悲哀地感叹,孩子把自己当作“敌人”,随后讲述了一系列母子之间的“战争”故事。其实,这对母子正各自处于一个特殊阶段。母亲在更年期容易情感
失控,儿子处于青春期又有些躁动不安,两人稍有冲突就引发“战火”。本来孩子因为高考失利情绪正处在低谷,很多的情绪重负需要有人为他分担;可母亲又对此全然不顾,只紧紧盯住孩子的学业不放,使儿子非常不满。于是,母子之间的“战争”不断升级。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读懂孩子的心,这是家庭教育一些麻烦和失败、多一些顺利和成功的前提。
但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并不是占据,要为孩子留一块独享的天地。独享一块心灵绿地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而一个人的思想在没有禁锢、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高度的自由奔放,从而充满生命的活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父母把这块空间留给孩子,正体现了对孩子的周全而无私的爱。
孩子总是在用自己幼小纤细的心灵去感应着大干世界,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无意识的语言和动作都会让他们做出自己的理解。而我们父母却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忙碌,没有对其产生应有的关注。如果能常怀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及时去捕捉一些看似平常却有效的信息,妥善地进行处理和引导,使其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这许也就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