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立意识
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生活靠政府、工作靠组织,因此,从小生活求学、长大结婚育儿都要父母包办到底,工作一有变故便束手无策的现象更是普遍。这与西方国家的孩子从小乐于自立,善于自立的观念相去甚远,也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不相融合。
其实,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主动的、可发展的个体,只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去想、去努力,从小培养孩子什么都不要依赖别人的意识,才能使孩子逐渐形成独立的观念,并以丰富的经验和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一,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理。穿衣、吃饭、洗澡、整理这些生活技能的练习不一定要等到孩子成熟以后,而是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尽早教育,“超前”发展,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重在让孩子学会这些生活技能,而是培养独立自主、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自信心。
第二,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比如3岁的孩子想洗衣服,4岁的孩子想洗碗,都可以放开胆子让孩子去做,只要没有危险性,就不要用“不行”“这我们会做的”等等来阻止孩子的行动。无论孩子做的结果如何,都要适当地鼓励表扬,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决不能批评训斥,那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再也不敢轻易尝试主动参与。
第三,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独立思考和随机应变。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想想“万一”的情况:万一孩子在外面走失怎么办?万一独自在家里遇到危险怎么办?生活中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应该尽早地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和独立应变的技能,比如,了解并记住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认识一些主要的标记图;知道如何对待陌生人;懂得怎样寻求帮助等,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在突发事件面前手足无措。
第四,不要越俎代庖,过多提供不必要的帮助。比如,孩子要取高处的东西,可以提醒他自己搬个小凳子爬上去;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来告状,可以指导他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要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这些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即使必须父母帮助,家长也要更多地“君子动口不动手”。
……
展开